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7 1:24: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提升能力 挑战高考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试题越来越体现了高考改革的精神,根据今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的特点和考查内容,现对高三物理教学提出自己的一点见解,愿与同仁探讨。

一、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高考物理命题一贯坚持全面考查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实验能力,近几年还针对以往教学的薄弱环节,提出获取知识的能力,另外将原来的实验能力改为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这五项能力的前三项是有着层次递进的关系,理解能力是基础、是关键,推理能力是在理解能力的基础之上的较高层次的要求,分析综合能力是更高的要求。 “3+X”高考命题改革虽然强调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但能力离不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理综试题并未脱离高中形式已有的单学科知识体系,而是以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内容作为载体和背景,要求在所提供的新情境条件下,分别用各学科基础知识来解决问题。如果离开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空谈提高素质、发展能力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考生的答题情况可以看出,许多考生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没有理解概念或规律的含义,不理解物理过程的实质,而导致了许多基本的错误。例如:第22题,大量的考生在分析时,没有把握好动量的方向性,在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混淆了方向,造成失分;第25题,有相当数量的考生不清楚自行车车轮、摩擦小轮、及大、小齿轮的线速度或角速度的关系;第19题不能对小球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从而不能正确求论;第34题在计算电动机输出的功时,没有考虑传送带克服摩擦力做功时发出的热量,等等。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应该强调注重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含义与适用条件,而不能一味搞题海战术。仔细剖析近几年的理综物理试题不难发现,虽然考试时间、题量有限,不可能像以前单科考试那样有很高的覆盖面,但试题基本包括了高中物理中各部分内容的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通过对这些学科内主体内容及其综合能力的考查,能够较好地反映出考生学习高中物理后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因此,在高三物理教学中,应不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做难题、偏题和怪题,不做毫无根据的预测和猜题,不盲目追赶时髦、紧跟形势搞“热点问题”,更无须刻意追求跨学科的综合训练。我们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始终依据《考试说明》指导复习全程,因为它是最具权威、最有价值的备考资料。 二、注重渗透学科思想方法

理综高考命题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的教学。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人们从生产生活现象或需要出发,通过抽象归纳形成理论知识,而后又依据理论知识指导、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每一个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建立和发现,可能都要经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这其间包含了许多科学思维方法的运用和科学精神的体现,如物理中的理想化的方法、理想实验的方法、建立模型的思想等等。 物理思维策略方面,如隔离法、整体法、对称法、极端思维法、逆向思维法等等。近几年理综物理测试都加强了这些方面的考查。如2001年理综全国卷中第24题考查了逆向思维法;第31题第(3)问,要解答此题必须知道能量辐射的球壳模型;2002年第20题(电路动态分析题)要用到等效法、极端思维法;第30题如果先用整体法分析A、B球系统的整体受力情况,则可直接得出OA段细线竖直的结论,问题的解决会变得更加快捷;2003年15题在由库仑定律得出了a、b对c的静电力谁大谁小后,就可用科学假设法假设若两力一样大,则代表他们的合力的对角线会沿与ab平行的方向,那么当a对c的静电力小于b对c的静电力时,对角线会与cb线的夹角小于60;22题要应用理想化模型法认为系统在衰变过程不受外力,则衰变前后动量守恒,进而才能求得带负电的π-介子和不带电π0介子的动量大小之比;23题要通过观察6个点的分布,先舍弃左起第2点,再作U-I直线,让其余5个点尽量靠近直线且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进而求得电阻和电阻率等等。上述几种能力的考查,不仅对中学生,而且对中学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教和学都必须从思想观念上有所改变,因为这些能力是不可能通过题海战术获取的,而必须在教和学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和养成。

三、切实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能力

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每一个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都是建立在相应的实验基础之上。实验能力的考查在理综试卷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课本中安排的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是为了帮助理解课本所学内容而安排的,大多数为验证性实验(即使是探究性实验,也因为理论的熟知,很容易演变成验证性实验)。因此,这些实验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基本实验技能方面确有一定作用,但对凸现实验的实际地位与作用却不够。实验复习一直是高三物理复习的薄弱环节,有的复习资料或训练套题中甚至没有实验的内容。

前两年,实验的考查已从课本上游离出来,且多为设计性实验。实验试题难度相对增大,试图逐步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验的做法,凸现实验的地位与作用。当然,这些实验试题中涉及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的要求仍然立足于课本实验,如2001年上海市高考第

18题关于设计测量质量的“电子秤”。近两年的实验题可以说降低了难度,考查的都是常规实验,取材源于教材,试图通过考查,引导中学教学重视实验操作,让学生在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并在操作的基础上加深和巩固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能够运用所学实验的思想方法去解决新问题。

但从2003年试卷分析中发现,考生的实验能力较差,失分仍较严重。有的考生不能正确作图,有的不清楚游标为50分度的卡尺的精确度,不掌握卡尺的读数方法等等,从而反映出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值得研究。在实验教学中,使学生能按部就班地完成课本中的分组实验不是中学物理实验的目的,明确实验的地位与作用,掌握基本实验思想和方法,初步具备实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是根本目的。要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从基础抓起,将实验原理、仪器操作、现象观察、数据处理、结论分析、误差、精度等内容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同时还要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从狭隘的“学生实验”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引导学生探索新的实验原理、提出新的操作思路,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迁移能力,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在现有条件下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一些小实验的设计。在高三复习中,必须重视实验复习的环节,可以相对集中一段时间,系统地指导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实验思想方法,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进一步熟练仪器的使用方法、读数方法,会分析、处理数据。绝不能以黑板代替实验室,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放实验室,或举办不同形式的实验技能比赛、展示、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和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四、关注实际生活和科技发展,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密不可分,学以致用是学习物理的基本原则,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近几年来,高考理综试题的明显特点之一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增多,尤其是联系学生生活的试题增多了。如2002年理综第19题来源于生活中户门上的“猫眼”,第26题来源于运动员训练用的蹦床;2003年第25题是从前给自行车灯供电的小发电机,第34题是工厂车间里常见的传送带等等,尽管这些试题的背景都来源于实际生活,其中所应用的都是中学物理基础知识,甚至是考生熟悉的问题,但考生的解答并不理想。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的关键还是基础知识是否牢固,因此在高三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知识前提下,让学生平时多渠道、多方面地去吸收和了解有关信息,关注社会与生存的环境,了解最新科技成就,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对现代科技知识和近代物理知识的渗透,并结合一些生活、生产和科学事件中的有关问题,选编习题,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去解决,从而提高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