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4 4:17: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公共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政治均衡: 用来说明公共选择的过程。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问题上,公共选择所涉及的主要是两个因素:供给和相应的税收份额。如果一个社会的人们根据既定的原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以及相应的份额的分配达成了协议,就取得了所谓的政治均衡。
2、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的对称。指政府无偿向居民和企业、事业以及其他单位供给财政资金。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
转移性支出主要由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构成。支出分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三类,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型再分配活动。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越大,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越大。这是一种收入再分配的方式。
转移性支出体现了公共财政的效率、公平和稳定三大职能。
3、支付能力原则 :按照纳税人支付能力确定纳税负担的原则称为 支付能力原则 。纳税人支付能力依据其收入或财富来
衡量。支付能力原则得出了平等观念的两个推论:纵向平等和横向平等。纵向平等认为,支付能力强的纳税人应该缴纳更多的税款;横向平等认为,有相似支付能力的纳税人应该缴纳等量税收。
4、林达尔均衡: 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
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这被称为林达尔均衡。林达尔均衡的功绩在于从理论上论证了公共物品(包括信息商品)的市场均衡价格原理与私人物品的市场均衡价格原理之间的差异,为进一步探讨信息商品的价格问题找到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5、税收中性原则: 税收中性原则的基本涵义是:国家征税
时,除了使人民因纳税而负担以外,最好不要使人民承受其
他额外的经济负担和损失。据此原则,一个好的税收制度,
对人民的生产和消费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到了
20世纪 30年
代末至 70 年代初,西方国家的税收政策受凯恩斯宏观经济 理论的左右,主张应用税收政策来纠正市场的缺陷,调节经
济的运行。这时的税收中性原则被说成是,税收应对经济的
不良影响降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中后期,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解决不了市场中出现的新问题,宏观经济理论失灵,凯恩斯理论受到货币主义、供给学派、新自由主义学派的冲击和挑战。这些学派主张减少国家干预,让市场通过自身调节来解决问题,这时税收中性思想又有所归复和再发展。有人倡导在我国实行税收中性,这是不符合我国的市场状况的。税收中性原则只有在市场经济很发达的地方才可能发挥出他的作用,市场机制完善的国家,不是主要通过税收来调节经济的运行,国家进行资源配置也不是主要通过税收,这样降低税收对市场的影响会促进市场的发展。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短,市场不健全,需要国家适度的干预来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调节经济的运行,实行税收中性并无益处。
6、税收公平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是指政府征税要使各个纳
税人承受的负担与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
负担水平保持均衡
税收公平原则是税收最高原则之一,它指具有相等纳税能力
者应负担相等的税收,不同纳税能力者应负担不同的税收。
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自
1980 年颁布以来,对于调节个人收入差别、抑制社会分配不公、 增加财政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个人收入流向高度集中和差距不断扩大,
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明显并呈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在现代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