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地域课程建设让孩子爱上传统文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0 11:55: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加强地域课程建设让孩子爱上传统文化

作者:王苗杰

来源:《教育·校长参考》2019年第02期

加强地域课程建设,推进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学校基于教育、基于本土、基于担当责任,围绕核心办学理念,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体现学校的教育活力,为当地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传承提供有效的途径和经验。 以“艺”激趣

面塑艺术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其引入教学是弘扬传统文化和继承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为此,手工艺传统面塑结合当地特色,是本校作为教育基地应该大力弘扬的传统文化。我們将传统手工艺面塑结合南海子地域性特色,成立“陈洪玲面塑工作室”,由专业人员向学生介绍传统手工艺面塑的起源和发展,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传统手工艺面塑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制作了南海子典型珍贵动物——麋鹿,以及红色革命主题、传统民族服饰等,在北京市还进行了巡展,得到了众多肯定。如今,面塑已经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学生在课堂中感悟传统手工艺面塑的技艺,传承传统手工艺面塑的技巧,是传承区域特色文化的重点。 以“曲”怡情

在课题研究和课程建设中,将讲述地域历史的歌曲——《南海子一页》引入教学,是学校音乐教学的一大创新之处,也是打造地域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歌曲作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方式,对于区域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歌曲对于地区的叙述功能和对于历史的叙述功能是强大的,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当地的历史传承了解发生在当地的一些著名事件,了解当地的一些历史名人。 以“赋”悟意

地域性诗词歌赋是加强地域课程建设,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的必经之路。《南海子赋》是当代作家根据南海子地区的历史、现在与未来所做的一篇赋。将《南海子赋》引入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得对于本土的更深层次的了解,而且还能将实际与教学联系在一起,打造据具有特色的地域课程,实现双赢。因此,对于地域性诗词歌赋不仅要体现在课外活动之中,还需要进行课堂学习,校园之中应该回荡朗朗的词诵之声。此外,在强化课堂教学的同时,将地域性诗词歌赋贯穿于校园活动的方方面面,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又注重了地域性诗词歌赋在学校的教育和传播,成为打造地域课程建设的重要一环。 以“家”传承

由于学校有三分之一的外省市借读生,因此,老家课程成了学校南海子地域自然生命课程建设中的一部分,以人与自然、人与家、人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理念,是以老家的自然、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