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9 14:46: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成渝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典型模式
及经验借鉴
编者按: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是国家推动中西部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摘要刊载西南信息发表的成渝两地有关统筹城乡发展的典型模式和成功经验,以期引起大家的共同关注。
一、成渝地区城乡统筹的主要模式
2007年6月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对试验区的定位是:为统筹城乡发展探路,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为推动全国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一)五朵金花模式
所谓“五朵金花”是指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的五个小村子。政府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因地制宜地把这五个村子分别打造成“幸福梅林”(幸福村)、“江家菜地”(江家堰村)、“东篱菊园”(驸马村)、“荷塘月色”(万福村)、“花香农居”(红砂村)这“五朵金花”。在经营模式上,围绕共同
做大做强休闲观光农业这一主导产业,五个景区实现一区一景一业错位发展的格局。“花香农居”以建设中国花卉基地为重点,主办各种花卉艺术节,促进人流集聚。“荷塘月色”以现有1074亩水面为基础,大力发展水岸经济。“东篱菊园”依托丘陵地貌,构建菊文化村。“幸福梅林”用3000亩坡地培育20万株梅花,建设以梅花博物馆为主要景点的梅林风景。“江家菜地”把500余亩土地平整成0.1亩为一小块的菜地,以每块每年800元租给城市市民种植,丰富市民和儿童对发展绿色产业的兴趣。由于连片联户经营和“一村一景一业”创意新颖,打造出了各具特色、相互关联的休闲观光农业品牌。
(二)成都市新都区的花碑新型社区模式
花碑新型社区是新都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之一,社区幅员面积6063亩,耕地3398亩,辖18个村民小组,983户,3097人。花碑新型社区模式主要就是把以前散居的农户集中起来,建成农民集中居住社区。社区占地60亩,聚集农户145户,472人,有道路、广场、图书馆、放心商店、便民服务中心、福利院等完善的公用设施。
在劳动力转移方面,社区大力推行“村企结对、车间进社区、加工进农户”的就业促进模式。目前,集中居住区就业率达92%,实现了充分就业。同时,成立了农产品配送中心。在产业支撑方面,社区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十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依托成都市花中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方兴食用菌合作社、川浙花碑蔬菜瓜果合作社等龙头企
业和专合组织,规模流转土地2000余亩,用于发展大棚蔬菜、食用菌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和设施的农业建设。
(三)龙泉驿区跨区域整合的生态模式
成都市龙泉驿区位于成都市东部,是国务院正式命名的“中国水蜜桃之乡”。龙泉驿区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坝区与山区并存,其远郊山区与城市近郊的坝区发展不平衡矛盾比较突出。跨区域整合的生态模式就是有计划、有组织、有规模地实施高山、远山、深山区农民的分批转移,让农民下山进城,生态产业上山,发展延伸产业链条。该模式率先在地处龙泉山脉深处的大兰村和位于城市发展近郊的龙华村进行试点,把偏远的大兰村村民转移到便捷的龙华村居住和生活。其主要的运作模式是由政府主导,中信集团投入资金、项目,与龙华农民办股份合作社并接收万兴乡大兰村农民组成股份公司。按照“两村整合、参股人社、拆院并院、生态移民、权益平等、共享成果、国企带动、政府扶持”的思路,将位居大山深处极旱极贫的大兰村与位居城市繁华坝区的龙华村全面整合而展开的。
(四)江北双溪村的农民转市民模式
双溪村地处重庆江北区鱼嘴镇南部,面积3.31平方公里,辖16个社、572户,总人口1618人;人均纯收入4800元(2006年)。该村2006年被确定为全市新农村建设首批启动的100个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