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7 5:30: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读《课堂飘香是茉莉》有感
《课堂飘香是茉莉》正如书名所说,与临湘话同音,可读作“是么哩?”,对,就是茉莉,课堂的飘香氛围就如同茉莉花一般沁人心脾。
一页页地翻开,细细浏览,爱不释手。昨晚在柔和的灯光下,细细品读书中第一篇教学实录《百合花开》,再次被她“润物细无声”的课堂教学风格所感染,并陶醉其中。对比名师,我们要学习的地方远很多很多。
这节课,王文丽老师首先从一场别开生面的词语复习入手。她给出两组词,每个词语只听读一遍,然后师生共同分析这两组词语的特点,从字型猜字义。“你们发现这组词有什么特点了吗?为什么要这么划分呢?……说得太好了,讥讽这两个字都是言字旁,嘲笑的嘲口字旁,都跟说话有关,鄙夷和不屑则表示神情、神态看不起。”这样把词语放入语境的词语学习法,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词语意思,更为深入理解课文思想感情打下坚实基础。接着找同学和她一起完成课文的朗读,师读1~9段,生读10~16段,其他同学思考,这样既给学生做了一定的朗读示范,又给他们一定的思考时间,使课堂更加高效生动。接着提出“为什么会这样分工”的问题。可以使学生理清头绪,分好文章层次。围绕“哪些语句,哪些段落直接讲到了百合花开”,生自由读10~16段百合花开部分并一一汇报。精读这一阶段的教学非常精彩,她引导学生采用“心赏”型的阅读,步步深入文章。
课标说“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王文丽老师在学生反馈汇报后,又问“我们了解,欣赏了百合花开,又该用心来欣赏百合的什么样的精神呢?这位老师让学生在思维拐角处向深层引领。在学生汇报时,她总不忘这样指导阅读”读得真好,真动情,好的朗读是可以让我们眼前浮现出画面的。“谁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到这满山遍野都盛开着百合的地方”“我觉得百合花开了一片,但是并没有完全开满,谁再来读?”紧接着层层递进,“你们又是从文中哪些文字当中获得这些感受的呢?请你们来读一读!”当有感情地朗读“我要开花……我要开花……”这一组排比时,她将这组排比句改成诗歌的形式,让学生来领会用排比表达出的强烈感情。
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平等参与者。当学生读了“我们要全心全意地平等地开放时”,先问学生“你们字里行间欣赏到百合花的什么呢?”又问学生“谁能猜到老师更欣赏什么呢?”当学生的回合不太准确时,紧接着她这样说“谢谢你愿意做我的知音,只是我更欣赏它的不张扬。”这种主动参与的教学效果,师生对话,是一种精致的充满智慧的对话,由此引导学生的阅读渐入佳境。
语文教学中的探宝意识、成长意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她如此问道,“我们最初讲到的只是断壁边上的一株百合,如今我们看到的是漫山遍野的百合。你更欣赏哪一呢?为什么?”“课文的作者是林清玄(出示作者照片以及作者简介)和你想象中一样吗?你想象中的林清玄该是怎样一个人呢?”“这篇课名原名叫《心田上的百合花》,并
不叫《百合花开》,你更欣赏哪一个?为什么。”在指导学生的理解阅读上,她提出了各不相同的教学要求,这样的教学要求,这样的教学设计促使学生的理解和阅读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不但让学生读懂课文的内容,也要让他们懂得课文是如何表达的。
王文丽老师在引导学生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她自己又写了一首小诗,出示文字投影,师生齐读。最后,她又创设一个写作情境,“不知道在你们这篇文章后有着怎样的感受?接下来就请你用你的文字做种子,在你的心田上种下一株纯洁的百合”,让学生在自身参与的读写实践中去体验、去感知。
不止是这一篇《百合花开》,还有《手术台就是阵地》、《桂林山水》、《风筝》《最爱》等都让我感触良深,正如书中张学青先生的序言所说:“她在课堂里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对孩子的尊重、那种民主、平等的意识,是深入骨髓的,是融入血液的。如茉莉花香,是沁人心脾的,我们感觉得到的是由衷的亲切和舒服。”
我很欣赏王文丽老师的课堂实录,去触摸她常领学生把读、写、思、认知、理解、运用融为一体的课堂魅力,如本文所要表达的“如果说第一株百合是精神的传递,而漫山遍野的百合就是对那份精神的继承”一样!王老师和她的课堂,又何尝不是一株清新洁白的百合花开呢?
在我往后的教学生活中,我会虚心学习和感受名师的教育智慧和课堂魅力。要努力体现课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在此基础上不断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