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23.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21:55: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23 带刺的朋友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字。 教学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刺猬偷枣这件事中体会刺猬的高明、本事大,体会“我”对刺猬的喜爱与钦佩,并能细心感悟文字中流露的“我”对刺猬的朋友之情。 重点:会认11个字,会写13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重点难点 读课文。 难点:从刺猬偷枣这件事中体会刺猬的高明、本事大,感悟文字中流露的“我”对刺猬的朋友之情。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 教学内容 1.师:今天,我们要去一座农家小院,“秘密”会晤一位带刺的朋友——学生齐读课题。嘘,轻点,再轻点,千万不要惊动它哦!你们先静静地呆着,熟悉一下环境。 2.出示第1自然段。 (1)你们喜欢这样的描写吗?为什么喜欢? “挂满”“一颗颗”“无数”可以看出枣子丰收了;“飘香”“玛瑙”看出枣子香味、颜色诱人。运用比喻手法写得具体、生动。 (2)指导朗读。 玛瑙是没有生命的,可是满树的红枣却能透出蜜蜜的香味,随风飘溢,于是在一个风轻月淡的夜晚,引来了那位“带刺”的朋友。 1.根据要求预习课文。 2.指名读课文,其余同学思考:课文写了刺猬的哪件事呢?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板书:刺猬偷枣 3.同桌边读课文,边完成下面练习题。 写出和下面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惊讶( ) 诡秘( ) 本事( ) 清楚( ) 兴许( ) 监视( ) 4.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创设情景 1.找出直接描写作者对刺猬的情感的句子。 出示句子: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2.指导朗读,感受作者对刺猬的喜爱。 3.理清文章的脉络,交代主要的学习任务。 (1)了解刺猬偷枣的内容。 ①引导学生对“偷枣”与“钦佩”这个矛盾点的质疑。 ②读文,用括号括出描写刺猬行动的句子。 ① 交流找到的刺猬行动的句子。 (2)概括刺猬偷枣的过程。 ①理清刺猬偷枣的步骤。 ②师示范归纳第一步骤,板书:爬树摇枣。 ③生讨论其余步骤。 ② 交流并板书:下树归枣——打滚扎枣——驮枣快跑。 ⑤感受作者对刺猬的钦佩之情。 这节课,我们通过概括刺猬偷枣时的表现,品味作者在描写过程四、课堂小结 的有关语句体会出了他对这位带刺的朋友的情感。下节课我们将具体学习刺猬偷枣时的表现,体会它偷枣本事的高明。 三、初步感受作者对刺猬的感情 第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1.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位带刺的朋友。 2.板书课题:带刺的朋友。 轻声齐读课题,边读边想:为什么作者不直接在课题中写刺猬呢?我们从中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刺猬的什么感情?(喜爱) 过渡:到底刺猬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让作者这么喜欢它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具体地学习。 (一)交代偷枣环境 过渡:那刺猬偷的到底是怎样的枣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两段文字,想一想哪一段中的枣子更诱人? 出示: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二、认知贯通,体验感悟 (1)哪一句的描写更诱人? (2)交流。 (3)小结:第一句简明扼要,第二句运用比喻手法把红枣的诱人写得生动具体。结合课文的内容选用第二句更合适,既写出了红枣的数量多、色彩艳,又写出了红枣香气诱人,同时引出刺猬偷枣的情节。 (4)指导朗读:比喻要读得优美些,男女生读,想象齐读。 (二)学习“刺猬偷枣” 过渡:这么诱人的枣子,谁看了都会垂涎欲滴的,别说是小刺猬一、启发谈话,创设情景 了。 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找哪一句话写出了作者对刺猬偷枣这件事做出了评价,并用直线画出来。 (1)交流,出示: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可真高明啊!(板书:钦佩 高明) (2)板书,谁来解释“高明”?(技艺、见解好得超过了一般水平) (3)刺猬偷枣技术高超,所以作者暗暗钦佩。 2.交流、板书偷枣过程。 过渡:作者暗暗钦佩刺猬偷枣儿的本领好得超过了一般小动物偷枣的水平,那么刺猬究竟是怎样偷枣的呢?指名开火车接龙读课文2~10自然段,其他同学用曲线画出刺猬偷枣的句子,并圈出能说明刺猬偷枣高明的关键词。 (1)作者亲眼目睹了刺猬的偷枣过程,他是怎么写的呢?其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出它的高明? (2)指名交流:读读句子,体会。 ①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A.理解“诡秘”——(诡异、神秘) B.这个诡秘说明什么?(刺猬小心翼翼、警惕性高)(板书:爬树) C.指导朗读刺猬诡秘地向上爬着,读的时候语气要轻些。 ②挂满红枣的枝杈慢慢弯下来。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板书:摇枣) A.这里的“兴许“是什么意思?请你说说它的近义词。(好像、可二、认知贯通,体验感悟(续) 能、大概……) B.这是一个表示猜测的词语,为什么作者不能肯定地表示刺猬是在用力摇晃?(天黑,看不清。作者表达前后呼应。) C.“摇晃”(想象刺猬“用力”摇晃的情景):说说这小刺猬给你的印象。(有趣、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