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19:06: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51 / 94

C NH3主要由谷氨酸脱氨产生 D H+的分泌增多将减少NH3的分泌 E 分泌的NH3以原形排出体外

40. 关于肾髓质组织间液高渗状态的形成,错误的是: ( ) A 与髓绊,集合管对不同物质的选择性吸收有关

B 外髓高渗的形成依赖于升支粗段对Na+ ,Cl-的主动重吸收

C 内髓高渗的形成有赖于升支细段对Na+和Cl-的主动重吸收及集合管对NH3的被动重吸收 D 内髓高渗的形成依赖于升支细段对Na+,Cl-的被动重吸收和集合管对尿素的被动重吸收 E 近球小管基本上不参与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形成 41. 小管液浓缩和稀释的过程主要发生于: ( )

A 近球小管 B 髓袢降支 C 髓袢升支 D 远曲小管 E 集合管 42. 关于抗利尿激素合成和释放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 A 在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合成,于神经垂体释放 B 在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合成,于腺垂体释放 C 在下丘脑促垂体区合成,于腺垂体释放 D 在下丘脑促垂体区合成,于神经垂体释放 E 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释放

43. 剧烈运动时少尿的主要原因是: ( )

A 肾小管毛细血管压增高 B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C 肾小球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 D 醛固酮分泌增多 44. 下列哪一因素可促进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 ) A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C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D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E 血浆白蛋白含量升高

45. \尿生成影响因素\实验中,给家兔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后,尿量将显著增加,其原因是: ( )

A 肾小管溶液中溶质浓度增高 B 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C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 醛固酮分泌增加 46. 血容量感受器兴奋可使: ( )

A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B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醛固酮分泌增多 D 醛固酮分泌减少

47. 醛固酮促进Na+重吸收和K+分泌的部位是: ( )

A 近球小管 B 髓袢降支 C 髓袢升支 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E 输尿管 48. 对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刺激作用最强的是: ( )

A 肾素 B 血管紧张素原 C 血管紧张素I D 血管紧张素II E 血管紧张素III 49. 使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I的是: ( )

A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B 氨基肽酶 C 羧基肽酶 D 肾素 E 肾上腺素 50. 下列因素中, 哪种不引起醛固酮分泌: ( )

A 循环血量减少 B血Na+降低,血K+升高 C 肾交感神经兴奋 D 肾素分泌减少 E 血管紧张素增加 四,判断题

1.推动血浆从肾小球滤过的力量是肾球囊囊内压.( ) 2.氨基酸的重吸收部位主要是在近曲小管.( )

3.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主要是受血浆胶体渗透压改变的影响.( )

4.只有当全身血量减少大于10%时才能引起抗利尿激素释放的变化.( )

52 / 94

5.醛固酮是肾上腺髓质所分泌的一种激素.( ) 6.醛固酮的分泌直接受血K+浓度的调节.( )

7.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时可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 8.排尿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位于中脑.( )

9.入球小动脉两端的血压比出球小动脉两端的血压要高.( )

10.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受抗利尿激素调控.( ) 11.交感神经高度兴奋,可引起尿量增加.( )

12.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时,血浆抗利尿素的浓度下降.( ) 13.循环血量减少可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加.( ) 14.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脑干.( )

15.有效滤过压同血浆的胶体渗透压成正比.( )

16.肾小管细胞分泌H+的同时伴随着Na+的重吸收,即H+-Na+交换.( ) 17.原尿中的葡萄糖只能部分被重吸收.( ) 18.原尿中的氨基酸几乎可被全部重吸收.( ) 19.血液循环量下降时,抗利尿素的分泌减少.( ) 20.原尿中的水大部分在集合管被重吸收.( ) 五,简答题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大量饮清水后尿量为什么增加 3.简述肾脏有哪些生理功能. 4 简述尿的生成过程

5 简述能引起肾素分泌的因素有哪些 6 简述抗利尿激素的作用

7 肾小球滤过率的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 8 影响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9 影响肾小管,集合管分泌或排泄的因素有哪些 10 大量出汗引起尿量减少,其原因何在 六,论述题

1 试述尿的生成过程

2 试述尿浓缩和稀释的原理

3 抗利尿激素与醛固酮是怎样调节尿的生成的 第八章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原尿:入球小动脉的血液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的滤过液.

2.终尿:原尿经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及分泌作用,最终形成的尿液. 3.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从肾小球滤过的原尿量. 4.有效滤过压:存在于滤过膜两侧的压力差.

5.排泄:动物有机体将代谢终产物和其它不需要的物质经过血液循环由体内排出的过程. 6.肾糖阈: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浓度限度.

7.肾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8.高渗尿:尿的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

9.渗透性利尿:由于小管液中渗透压的升高,阻碍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而引起的尿量增加

53 / 94

10 渗透性利尿: 如果原尿中溶质浓度很高,渗透压就大,必然要妨碍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多.这种现象叫做渗透性利尿.

11 水利尿:动物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现象叫做水利尿.它主要是由于ADH 释放减少,使水重吸收减少所致.

12 氢离子-钠离子交换: 肾小管分泌氢离子是与钠离子的重吸收同时进行的,所以叫做氢离子-钠离子交换.

13 逆流交换:液体从\形管的降支流入,经过管底而由升支流出,其方向相反,叫做逆流.若两管壁具有通透性或导热性,则液体在流动过程中,其中的溶质或热量可以在两管之间进行交换,这种现象叫逆流交换.

14 逆流倍增: 在逆流系统中,由于管壁的通透性和管壁周围环境的作用或逆流交换作用,使两管液体中的溶质浓度或热量由上至下逐渐递增,这种现象称为逆流倍增.

15 尿素再循环:由于升支细段对尿素具有中等通透性,所以从内髓集合管出来的尿素可以进入升支细段,再回到内髓集合管,并再弥散到内髓区组织液,这个过程叫做尿素再循环. 二,填空题 1.蛋白质 2.有效滤过压 3.肾小管上皮细胞 4.膀胱内压升高

5.滤过膜的通透性 滤过压 6.主动重吸收 被动重吸收

7.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改变 循环血量的改变 8.肾上腺皮质球状带 保钠排钾

9.肾小球毛细胞内皮细胞细胞层;基膜层;肾小囊脏层细胞层

10.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 11.近端小管;髓绊细段;远端小管 12.肾小球;肾小囊

13.肾小球旁细胞,系膜细胞(或间质细胞),致密斑 14.滤过膜的通透性;有效滤过压 15.主动重吸收;被动重吸收 16.近端上管;

17.肾小球;肾小管和集合管 18.抗利尿激素(ADH)

19. 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肾小囊内压 20. H+; K+ ; NH3

21. 降低; 增加; 减少 三,单项选择题

1 A;2 B;3D; 4 A;5B;6 D;7 B;8 D;9C;10 C;11 B;12 B;13 C;14 A;15 D;16 B;17A;18 A;19 A;20 E;21 B;22 B;23 D;24A;25 D;26 A;27D;28B;29C;30 B;31A;32 E;33 B;34 A;35 A;36D;37B;38D;39B;40 C;41 E;42A;43 C;44B;45 A;46 B;47D;48D;49 D;50 D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五,简答题

1 (1)滤过膜的通透性.滤过膜通透性的改变可明显影响生成原尿的量和成分.

54 / 94

(2)滤过压.构成有效滤过压的三种(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囊内压)力量中,任一力量的改变都将影响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2 大量饮清水后,血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减少,肾脏重吸收水分减弱,使多余水分以稀释尿形式排出,尿量增多.

3 (1)肾脏是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通过生成尿液,将机体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 (2)对机体的渗透压,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起重要作用. (3)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

4 尿的生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三个环节.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液经有孔的内皮细胞层,基膜层和肾小囊脏层细胞之间的裂隙3层分子筛样滤过膜,将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和蛋白质大分子阻挡住,而让水,电解质,葡萄糖,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通过形成超滤液,即原尿;原尿流经紧小管各段时,将99%的水,全部的葡萄糖,氨基酸和绝大部分电解质等有用物质重吸收入血,而将无用的代谢终产物,药物和进入体内多余的物质留在小管液内;肾小管和集合管将上皮细胞新陈代谢产生的H+,NH3和小管外的K+等物质主动分泌到小管液内.通过此3个连续的过程在乳头管形成终尿. 5 能引起肾素分泌的因素有:

1.动脉血压降低肾动脉血压下降时,对入球动脉壁上的压力感受器的刺激减弱,促使球旁细胞释放肾素.

2.循环血量减少循环血量减少可影响心房容量感受器,反射性地兴奋肾上腺素能神经,引起球旁细胞释放肾素.

3.肾小球滤过的钠离子减少肾小球滤过钠离子减少时,致密斑感受器受到刺激,触发球旁细胞释放肾素.

6 抗利尿激素(ADH) 的作用主要有:

1.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从而促进水的重吸收,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 2.大剂量的ADH 能使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普遍收缩,引起血压升高.

3.ADH能增强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 有利于加强内髓集合管的渗透压梯度. 4.ADH还可减少肾髓质的血流量.

7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其大小取决于:

1.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有效滤过面积,滤过膜通透性大,滤液量就多,则滤过率也增大;反之通透性和有较滤过面积减少,则滤过率降低.

2.有较滤过压有较滤过压是促使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有较滤过压增大,滤液量增加,则滤过率也增大;反之,则滤过率减少.

3.肾血浆流量当肾血浆流量增加时,有利于滤过,则滤过率增大;反之,则减少 8 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因素有:

1.肾小球滤过率由于球管平衡效应,肾小球滤过率大,肾小管重吸收率也增大;反之,则重吸收率降低.

2.肾小管溶质的浓度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有一定限度.当其中的某种溶质浓度过高时,则管腔内渗透压增高,妨碍水的重吸收,使水量增多,称渗透性利尿.

3.肾小管细胞重吸收功能的改变肾小管细胞具有选择性重吸收作用.由于某种原因损害肾小管功能时,可导致某种溶质的重吸收障碍.

4.某些体液因素抗利尿激素,醛固酮和甲状旁腺激素等均可影响肾小管对Na+,Ca2+和水的重吸收.

9 影响H+分泌的因素有:

1.血浆PCO2当血浆PCO2升高时,可增加肾小管对H+的分泌;反之则减少H+分泌.

2.体内K+浓度当K+浓度升高时,肾小管细胞K+-Na+交换增加, 则H+-Na+交换减少,H+分泌减

55 / 94

少.

3.碳酸酐酶碳酸酐酶受抑制后,H+的来源减少,H+分泌也减少.

4.甲状旁腺激素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多可抑制近曲小管对H+的分泌.

10 其原因是大量出汗使体内水分损失过多,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使 ADH合成和释放增加, ADH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使其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引起尿量减少. 六,论述题

1 尿生成包括三个过程:

1.肾小球的滤过: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水,无机盐和小分子有机物,在有效滤过压的推动下,透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生成滤液即原尿.滤过膜具有较大的通透性和有效面积,而滤过的直接动力来自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它有较高的压力,减去血浆胶体渗透压和囊内压的阻力,也有较大的有效滤过压.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原尿进入肾小管后称为小管液.小管液经小管细胞的选择性重吸收,将对机体有用的物质如葡萄糖, 氨基酸等全部重吸收, 绝大部分水,Na+,K+,Cl-,HCO3-等, 小部分尿素被重吸收;对机体无用的肌酐等代谢废物不被重吸收.葡萄糖,氨基酸,K+等都是主动重吸收的,原尿中约99%以上的水随着溶质的重吸收而被动重吸收,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是受ADH调节的, 是决定尿量的关键.重吸收的物质,进入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再进入血液循环.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由肾小管分泌的物质有H+,K+和NH3等, 排泄的物质有肌酐,对氨基马尿酸以及进入机体的某些药物如青霉素,酚红等.

由肾小球滤出的原尿经肾小管重吸收,分泌和排泄,使原尿的质和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最后形成了排出的终尿.

2 小管液经集合管后才形成终尿.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是与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以及肾髓质的高渗有关.集合管处于高渗的髓质中,当机体缺水时,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便可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使垂体后叶ADH释放增多, 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于是小管液由皮质进入髓质乳头方向时,水被逐渐重吸收,形成了高渗尿即浓缩尿,其渗透压可高达1,200~1,400mOsm/L,是血浆渗透压的4~5倍,这是肾脏的浓缩功能.当体内多水时, ADH释放减少,远曲小管的低渗或等渗小管液由于Na+和尿素等溶质继续被重吸收而形成低渗尿,即稀释尿.其渗透压可低至30~40mOsm/L.这是肾脏的稀释功能.

3 目前认为,抗利尿激素能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管周围的受体结合, 激活膜内的腺苷酸环化酶, 使细胞中cAMP增加;进而激活管腔膜中蛋白激酶,使膜蛋白磷酸化而改变膜的构型,结果导致水通道开放.这样,提高了管腔膜对水的通透性.醛固酮进入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后,与胞浆受体结合,形成激素-胞浆受体复合物,然后促进mRNA的合成,进而导致醛固酮诱导蛋白的合成.诱导蛋白则可能通过促进Na+泵运转,促进生物氧化以提供ATP,增加管腔对Na+的通透性等作用来加强Na+的主动重吸收. Na+的主动重吸收造成了小管腔内的负电位,转而导致K+的被动分泌.此外在醛固酮的作用下,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重吸收增加的同时,Cl-和水的重吸收也有增加,结果导致细胞外液量增多. 第九章 肌肉 一,名词解释

1.肌小节 2.横桥 3.等张收缩 4.等长收缩 5.强直收缩 6.终板电位 7.量子释放 8.三联体 9.横管 10 不完全强直收缩 11 强直收缩 12 完全强直收缩 13 肌电图 14 运动终板 15 兴奋-收缩耦联 二,填空题

1.在明带(I带)正中间有一条暗纹,叫 ;H带正中有一条深色线,叫 . 2.粗肌丝由 聚合而成,细肌丝由 , 和 三种蛋白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