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 23:29: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56 / 94

3.肌膜电位变化与肌丝滑行引起肌肉收缩之间的耦联因子是 . 4.骨骼肌有 , 和 等生理特性. 5.畜禽的骨骼肌分 和 两种类型. 6.一个单收缩过程包括 , 和 .

7.骨骼肌是由 组成的;而每个肌细胞又包含许多纵贯肌细胞全长的长纤维状的 . 8.骨骼肌缩短时,暗带长度 ,而明带长度 . 9. 肌丝中具有ATP酶作用的部位是________. 10.肌肉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部位是_________.

11. 横桥与____________的结合是引起肌丝滑行的必要条件.

12 单个运动神经元冲动通过神经-肌肉接头以______ 的方式可将兴奋传递到______肌纤维. 13 当动作电位传播到神经-肌肉接头后,引起______从______释放.

14 终板电位的大小主要取决于______,不是______,可表现总和,其电位只是______,不会______.

15 终板电位是 Ach作用于接头后膜,使后膜对离子特别是______通透性增加,所引起的______.

16 在正常情况下,完整机体所发生的疲劳,不发生在感受器或______,也不在______或______,而在______部位.

17 ______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作用机制与乙酰胆碱相似.

18 在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______是耦联结构基础,______是耦联的因子. 19 防止与延缓疲劳的措施有:适宜的负重和______,______,______大脑皮质的兴奋性等. 20 骨骼肌的生理特性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

1. 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 ) A Na+ B K+ C Ca2+ D Cl- E Mg2+

2. 关于骨骼肌收缩机制,下列哪条是错误的: ( )

A 引起兴奋—收缩耦联的是Ca2+ B 细肌丝向粗肌丝滑动 C Ca2+与横桥结合 D 横桥与肌纤蛋白结合 E 肌小节缩短

3. 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 )

A 肌原纤维 B 细肌丝 C 肌纤维 D 粗肌丝 E 肌小节 4. 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功能是: ( )

A Ca2+的贮存库 B 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C 使兴奋传向肌细胞的深部 D 使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E 使Ca2+通道开放

5. 肌细胞中的三联管结构是指: ( ) A 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 B 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终末池 C 横管,纵管和肌质网

D 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横管 E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

6. 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不包括: ( )

A 电兴奋通过横管系传向肌细胞的深部

B 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导致终末池Ca2+释放 C 肌浆中的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57 / 94

D 肌浆中的Ca2+浓度迅速降低,导致肌钙蛋白和它所结合的Ca2+解离 E 当肌浆中的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后,可触发肌丝滑行 7. 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 ( )

A 被动张力 B 前负荷 C 后负荷 D 前负荷与后负荷之和 D 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差 8. 神经-肌肉接头的处的化学递质是: ( )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素 C γ-氨基丁酸 D 乙酰胆碱 E 5-羟色胺 9. 肌肉在收缩后,肌小节的( ) A 长度不变 B 明带的长度不变

C 细肌丝的长度不变,暗带长度变短 D 粗肌丝的长度不变,暗带的长度不变 10. 将细胞膜的电变化和肌细胞内的收缩过程耦联起来的关键部位是: ( ) A 横管系统 B 纵管系统 C 纵管终池 D 三联体 11 在中等程度后负荷时,肌肉开始缩短后即表现为().

A. 等张收缩 B. 等长收缩 C. 等长收缩+等张收缩 D. 单收缩 E. 以上都不是 12 在完整机体内,骨骼肌的收缩一般属于().

A. 等张收缩 B. 等长收缩 C. 等长收缩+等张收缩 D. 单收缩 E. 以上都不是

13 在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中,下列哪项因素不影响轴突末梢囊泡的释放(). A. 接头后膜的电位变化 B. 细胞外液中的Mg2+ C. 轴突末梢动作电位 D. 细胞外液中的Ca2+ E. 以上都不是 14 下述哪项不是终板电位的特点().

A. 不是\全或无\的 B. 无不应期 C. 成电紧张性扩布 D. 可以总和 E. 能形成反极化

15 下述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特点中,错误的是(). A. 不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B. 时间延搁

C. 化学传递 D. 单向传递 E. 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16 在运动终板处().

A. 产生终板电位即是肌膜的动作电位 B. 终板膜不产生动作电位

C. 终板电位与局部电位无共同之处 D. 终板膜上的离子通道不是化学依从性通道 E. 以上都不正确

17 下述哪项不是细胞间直接电传递的特点().

A. 双向传递 B. 使机能上相似的细胞进行同步活动

C. 传递速度比化学突触快 D. 不受细胞理化因素改变的影响 E. 以上都不是 18 下列哪种物质具有和肌凝蛋白结合位点().

A. 肌凝蛋白 B. 肌钙蛋白 C. 肌纤蛋白 D. 钙调蛋白 E. 以上都不是 19 单个骨骼肌细胞().

A. 正常时可接受一个以上运动神经元支配 B. 具有膜内负于膜外的静息电位 C. 电兴奋可通过纵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部 D. 细胞内不储存Ca2+ E. 以上都正确 20 神经冲动由神经向骨骼肌传递时发生().

A. 神经末梢不发生去极化 B. 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C. 递质与接头后膜受体结合 D. 产生可传播的终板电位 E. 以上都不正确 21 在骨骼肌的神经-肌肉接头处().

A. 神经末梢不含线粒体 B. 缺Ca2+可降低引起兴奋所需的刺激强度

C. 含有丰富的胆碱酯酶,可破坏乙酰胆碱 D. 可产生动作电位 E. 以上都不正确 22 属于骨骼肌生理特性的是().

58 / 94

A. 展长性 B. 弹性 C. 粘滞性 D. 传导性 E. 以上都不是 23 骨骼肌的物理特性不包括().

A. 展长性 B. 弹性 C. 粘滞性 D. 传导性 E. 以上都不是 24 躯体运动的类型包括().

A. 站立,就地运动和地面运动 B. 就地运动和地面运动 C. 快步,跑步和跳跃 D. 卧倒和蹴踢 E. 以上都是 25 正常情况下,完整机体最易发生疲劳的部位是().

A. 感受器 B. 传入神经 C. 神经中枢 D. 传出神经 E. 效应器 四,判断题

1.神经与肌肉之间的兴奋性神经递质是肾上腺素.( ) 2.终板电位是动作电位( )

3.肌肉收缩时,肌节的缩短是因为肌微丝本身的长度缩短所致.( ) 4.骨骼肌的兴奋性显著高于心肌和平滑肌.( ) 5.粗肌丝主要由原肌球蛋白聚合而成.( )

6. 肌肉收缩时长度可以不变,仅张力发生变化.( )

7. 重复刺激坐骨神经,不一定都能引起腓肠肌强直收缩.( )

8. 不完全强直收缩的特点是,每个刺激都分别落在了前一刺激产生的收缩曲线的舒张期内.( )

9兴奋收缩耦联的结构基础是三联管,而耦联因子则为钙离子. 10躯体运动的类型有三种:即步行,跑步,跳跃.

11肌肉的收缩与兴奋是两个不同的,且先后发生的生理过程.

12终板电位是由于终板膜同时对Ca2+,Na+,K+, 尤其是氯离子通透性增加而产生的. 13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都是耗能过程.

14骨骼肌强直收缩时,伴随每次刺激出现的肌肉动作电位亦会发生融合或总合. 15相继刺激落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内引起的复合收缩,叫完全强直收缩. 16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细胞内部肌浆网上的离子泵是钙泵.

17肌肉收缩滑行现象的直接证明是:暗带长度缩短,明带和H带不变. 18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可使胆碱脂酶活性降低.

19如果一条舒张状态的骨骼肌纤维被牵张,则暗带长度增加. 20触发骨骼肌细胞收缩的离子是钠离子. 五,简答题

1 简述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 2 简述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 3 应如何防止与延缓使役家畜疲劳 4 何谓终板电位 有何特点 六,论述题

1 试用滑行学说解释肌肉收缩的机制. 2 试述运动时机体的主要生理变化. 第九章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肌小节:肌原纤维每两条Z线之间的部分称为肌小节,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单位 2.横桥:肌球蛋白的头部露出在粗肌丝的表面形成横桥. 3.等张收缩:肌肉张力不变而长度发生改变的收缩 4.等长收缩:肌肉长度不变而张力发生改变的收缩

59 / 94

5.强直收缩:对肌肉刺激频率不断加大,肌肉不断进行收缩总和,直至处于持续的缩短状态称强直收缩

6.终板电位:终板膜上发生的Na+跨膜内流和K+跨膜外流而引起的终板膜的去极化称终板电位.

7.量子释放:以小泡为单位的倾囊释放称为量子释放

8.三联体:由横管和两侧的终池构成的结构单位称三联体,它是把肌细胞膜的电位变化和细胞内的收缩过程耦联起来的关键部位

9.横管:又称T管,是由有细胞膜向内呈漏斗状凹陷形成的闭合管道,其主要功能为把细胞膜上的动作电位迅速传进细胞内部.

10.不完全强直收缩:加大对肌肉的刺激频率时,在肌肉的舒张期并开始新的收缩,所描记的曲线呈锯齿状,称不完全强直收缩

11 强直收缩:当肌肉接受一系列间隔很短的多个最大刺激后,后一刺激所引起的收缩总是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尚未完全之前,因而肌肉收缩不断地发生总和,使之处于持续的缩短状态,这种收缩叫做强直收缩.

12 完全强直收缩:如果强直收缩的频率增加,肌肉尚未舒张就立即再次收缩,形成一条平滑描记曲线,这样的强直收缩叫做融合强直或完全强直收缩.

13 肌电图:肌肉收缩时,动作电位可由肌纤维组织导电作用反映到皮肤表面.在皮肤表面放置两个金属电极或将针电极直接插入肌肉内,所记录出的肌肉活动时的动作电位叫做肌电图. 14 运动终板:运动神经纤维在其终止于肌肉时即形成分支,每一个分支支配一条肌纤维.神经末梢和肌肉接触的地方形成一个特殊的卵形板状隆起的结构, 叫做神经-肌肉接头或运动终板.

15 兴奋-收缩耦联:把从骨骼肌接受神经冲动,肌膜发生兴奋,与肌原纤维中肌丝活动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叫做兴奋-收缩耦联. 二,填空题

1.Z线(间膜);M线(中膜)

2.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 3.Ca2+

4.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 5.快肌;慢肌

6.潜伏期;缩短期;舒张期 7.肌细胞;肌原纤维 8.不变;缩短 9. 横桥

10. 三联体结构 11. 肌纤(动)蛋白 12 化学传递 多条 13 乙酰胆碱接头 前膜

14 刺激强度 全或无的 去极化 反极化 15 Na+ 去极化

16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效应器 神经中枢 17 烟碱

18 三联管Ca2+

19 运动速度 调教与训练 提高 20 兴奋性 传导性 收缩性

60 / 94

三,单项选择题

1 C;2 C;3E; 4 C;5B;6 D;7 B;8 D;9D;10 D;11 A;12 BC;13 A;14 E;15 A;16 B;17D;18 B;19B;20 C;21 C;22 D;23 D;24A;25 C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6 √ 7 √ 8 √ 9 √ 10 × 11 √ 12× 13 √14 × 15 × 16√ 17 × 18 √ 19 × 20× 五,简答题

1 简述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

1. 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如下: 当躯体运动神经的动作电位到达轴突末梢时,轴突末梢上的电压依从性钙通道开放.Ca2+内流使轴突末梢内的Ca2+浓度升高,由此触发递质小泡开始向着突触前膜方向运动,并与轴突前膜发生接触,融合,破裂,将囊泡内的递质乙酰胆碱释放到接头的间隙.乙酰胆碱扩散到终板膜上并与上面的胆碱能N2受体结合,这就打开了终板膜上的化学依从性的离子通道,主要引起Na+内流(也有少量的K+外流),使终板膜上产生去极化的终板电位.当终板电位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使得邻近肌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于是肌膜上的电压依从性的钠通道开放, Na+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轴突末稍释放的乙酰胆碱,在大约2ms的时间内就被接头间隙中胆碱脂酶迅速分解掉,因而使接头的兴奋传递能够保持1对1的关系.

2 简述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

2 肌肉收缩前,首先出现的是肌膜上的动作电位,因此在肌膜的电位变化和肌丝滑行引起的肌肉收缩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中介过程把二者联系起来,这一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耦联因子是Ca2+,耦联主要是通过三个过程.

1.肌膜兴奋时,动作电位通过横管,管膜一直传播到肌细胞的内部,深入到终池近旁.

2.横管膜去极化所爆发的动作电位,可使终池膜结构中某些带电基团移位,而引起膜对Ca2+的通透性突然升高,于是终池中的Ca2+就顺浓度差向肌浆扩散,使肌浆中Ca2+浓度升高.

3.肌浆中的Ca2+与细微丝上的肌钙蛋白结合,使之发生构型变化,进而触发横桥和肌纤蛋白结合和横桥摆动,引起肌肉收缩.

3 为了防止和延缓使役家畜疲劳的出现,应采取以下措施:

1.适宜的负重和运动速度负重过大和运动速度过快,都会迅速出现疲劳. 2.加强调教与训练调教可形成条件反射,减少能量消耗;锻炼可增强体力.

3.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保持中枢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是延缓疲劳的有效措施.

4 运动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进入接头间隙,便立即与终板膜上的受体结合.这种结合使终板膜对Na+,K+,Cl-,尤其是Na+的通透性增加, 这些离子在膜内外的移动导致终板膜的静息电位有所减少,这种终板膜的局部去极化电位,称为终板电位.其特点是: 1.等级性反应电位幅度与乙酰胆碱释放量成正比.

2.呈电紧张性扩布终板电位以电紧张性扩布的方式影响邻近的肌细胞膜,使后者发生去极化. 3.无不应期.

4.可表现总和现象. 六,论述题

1 肌丝滑行引起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基本过程如下:在肌细胞膜开始去极化后,通过终末池释放Ca2+,肌浆中的Ca2+浓度突然升高,Ca2+即与肌钙蛋白相结合,形成Ca2+-肌钙蛋白复合体,使其分子构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转而引起原肌凝蛋白分子的构型发生改变,从而使肌纤维蛋白上的横桥结合点暴露.当结合点一暴露,横桥立即与之结合,横桥上的ATP酶即被激活.ATP酶作用于ATP放出能量, 则引起横桥向暗带中央的 M线方向摆动,结果导致细肌丝向粗肌丝中间滑行,肌小节缩短而产生收缩.当肌浆的Ca2+浓度降低时,Ca2+与肌钙蛋白分离,肌钙蛋白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