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12:05: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文学批评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文学批评: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它主要研究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重视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文学的社会作用。 社会历史批评:
印象批评:印象批评是一种依据审美直觉,关注文学的审美特性,创造性的表现批评家的主观印象和瞬间感受的批评方法。
心理批评:是一种吸取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立足于文学作为精神活动的特殊性,对创作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和包含的心理现象以及读者的欣赏心理进行分析的批评方法。
文体批评:是一种运用现代文体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研究文学文本的语言性质、特征入手,对文学文本进行审美把握的批评理论和实践活动。
文本批评:指一种立足文本,分析和阐释文学文本各要素的批评方法,文本成为这一批评的出发点和归宿。排斥作家研究,排斥“外在的”的研究方法,是文本批评的重要前提。
性别批评:性别批评是一种用女性意识观照文学作品,具有女性价值标准和审美追求的文学批评。
倾向性:作家通过作品中艺术形象所流露出来的对生活的理解和评价。它是作家社会立场和思想观点的体现。作家是否站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认识生活,所创作的作品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等,都是倾向性考察的范围。
俄狄浦斯情结: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用来命名男孩对母亲的乱伦欲望和对父亲妒忌、仇恨的心理。弗洛伊德说,这个以母亲为爱的对象的情结,就叫做俄狄浦斯情结。
陌生化:指将对象从其正常的感觉领域移出,通过施展创造性手段,重新构造对对象的感觉,从而扩大认知的难度和广度,不断给读者以新鲜感。
意图谬误:新批评视探究作者的意图为谬误,认为这种批评容易导致以作家传记代替对作品的分析。新批评认为,首先,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找到,其次,就是可以找到作者意图的地方,如作者的直接陈述,意图也不可能仅从表面价值上理解。更重要的是,浅薄的作品比较容易受作者的控制,而伟大的艺术往往超出作者主观意图的羁绊。
时序:时序研究事件在故事中的编年顺序和这些事件在叙事文本中排列的顺序之间的关系。它研究三种时间运动轨迹。闪回:回头叙述先前发生的事情;闪前:提前叙述以后要发生的事件;交错:在叙述中将过去、现在、未来交织在一起。 文化批评:文化批评是从文化角度来对文学进行研讨的一种方式。文化批评或称文学的文化研究,它可以说是一种注重从文化内涵、文化语境的角度分析和阐释文学的批评类型。文化批评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不同的理解。广义的文化批评可以
囊括所有从文化角度进入文艺问题研讨的批评,狭义的文化批评则是在20世纪出现了形式主义、新批评等各种文本批评,使得文艺批评呈现“向内转”的趋势之后,文艺研究又一次强调对作品的研究和作品之外的社会文化联系起来看待的“向外转”的趋势的表现。
文化工业:文化工业成为文化研究的一个关键词,缘起于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对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状况的分析。文化工业问题不仅仅是文艺作品可以批量化复制这样一个具体问题,而是现代化大工业的体制全面渗入到原先强调个体化生产的文艺活动中,使得文艺问题成为一种民主社会的异类。文化工业对于人性的扭曲在于它的权力影响作用,它通过一定机制使得人们的一些感受合理化。
二、简答:
社会历史批评的尺度:
真实性:判断作品价值的必要条件
A时代背景的真实性:考察时代背景的真实性,看作品是否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倾向和潮流;
B人物性格的真实性问题: 考察人物性格的真实性,看人物是否合乎身份,人物性格发展是否合乎逻辑,人物情感是否真实可信;
C作品细节的真实: 考察细节描写的真实性,看细节描写是否失真,是否有助于增强作品的整体逼真性。
倾向性:作家社会立场和思想观点的体现
所谓倾向性,即作家通过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所流露出来的对生活的理解和评价,它是作家社会立场和思想观点的体现。文学的真实性和倾向性是联系在一起的。
社会效果:衡量作品价值的出发点和归宿
即要求文学通过创造具有审美意义的文学形象以丰富人们的知识,以先进的积极的社会理想和美学理想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和世界观,从而维护或破坏某种意识形态。三个测度:影响、审美、认知。
印象批评的基本特征:
A推崇主体的创造性与个性色彩
强烈的批评主体意识,以批评家的自我为批评的标准。 反客观:标举“客观”的批评提出有力的反驳。
印象批评对批评家的个人素质的特殊要求:感情与才思的结合、崇高的情怀、更高尚的思想、洞察入微的想象力与诗人的宗旨相结合 。 B强调批评过程中的印象和直觉
注重批评实践中个人对作品的瞬间反应。强调对作品的整体把握。
强调通过审美直觉得来的印象,甚至认为“印象就是真理”,理性的参与将损害印象的可靠性。
C注重文学作品的审美特性。 考察对象:文学作品的审美特性
核心任务:揭示作品给读者带来美的感受。 关注点:批评本身的审美。
印象批评的任务是发掘作品的审美内涵,进行美的再创造。 D推崇批评的美文意识。
批评文本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美文意识。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的突出贡献是他提出了精神结构的一种独特模式,即构成人的心理的不只是“意识”,还有人们自己认识不到的“潜意识”。实际上支配着人的行为的不是意识而是潜意识。他进一步认为,潜意识的内涵是人的本能欲望,主要是追求肉体欢娱的性冲动,它构成了一个人心理的“本我”;而意识的内涵是一种清醒的理智,其功能是调节“本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通过某些手段和策略使本能的欲望得到现实的满足,心理的这一机制被称作“自我”;在一个社会中,总还存在一些超越于个体意识之上的伦理规则与道德理想,作为个体实现道德完善的精神目标,即“超我”。简言之,“本我”遵循欢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文体批评的语言变异:
文学的文体特征是从语音、词汇、句式、篇章、书写等不同层次体现出来的。进行文体学批评可以从这些常规层次着手,而同时文学语言的运用又充满创造性,往往会依照创作主体的审美目的而进行主动的偏离或变异。变异说是目前一种非常流行的文体观,认为文体就是对常规的偏离。文体批评的语言变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语音变异。指诗歌语言在重读、押韵、平仄等方面的非常规变化;
(2)书写变异。有两种情况:一是发音变异在书写上的体现,二是在排版、标点以及打印等方面的变异。
(3)词汇变异。主要是指新造词,在文学作品中主要是为特定语境来服务; (4)方言变异。是指为了取得某些效果(如幽默、藐视、淳朴或原生等)而使用方言;
(5)历史时代变异。语言是随历史时代变化的,作家有时候会使用古语(文言)来取得一定效果;
(6)语法变异。主要有表层变异和深层变异,表层变异指某一常规语法形式反复使用而达到非常规的程度,深层变异是指违背语法规则;
(7)语域变异。语域是按照语言使用所能实现的功能来定义的,不同语域的语言结合使用,往往能形成新的表现形式。
论述:
(一)20世纪文学批评有哪些特征?
A强烈的革新变化态势。例如:20世纪文学批评重心的不断转移:作者→作品→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