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B卷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0 18:36: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南京邮电大学 2011/2012 学年第 二 学期

《 西方音乐史 》期末试卷(B)

院(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题号 自觉遵装守考订试规 得 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 分 得分 得 分 则内,诚不信考要试,答绝不题作弊 一、曲目听辨(15分,每小题3分,共5小题)

请根据所听到的曲目,写出乐曲名称和作曲家 乐曲名称 作曲家

线1、 2、 3、 4、 5、

二、简答题(45分,每小题15分,共3小题)

1、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1882-1971)、弗朗兹·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Bach, 1685-1750)、贝多里奇·斯美塔那(Bedoich Smetana, 1824-1884)、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Peter llyich Tchaikovsky, 1840-1893)分别是西方音乐史不同时期的五位著名作曲家;请阁下选取其中一位,写100字以内的人物小传,简明介绍其生平、代表作以及音乐风格。

柴可夫斯基出生于1840年5月7日,在沃特金斯克,一个现在乌德穆尔特共和国的小镇子。他的父亲是一位官办矿厂的采矿工程师,母亲是父亲的3任妻子的第二任, 一位法裔俄罗斯人。他是歌剧作家,舞剧作家,翻译家Modest Ilyich Tchaikovsky的兄长(大了几十年)。 柴可夫斯基从5岁开始学钢琴,在1850年,他的父亲被任命为圣彼德堡国立大学校长。柴可夫斯基于1858年离开学校然后进入司法部做部长秘书,不久他就加入了司法部的合唱团。后辞职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 柴可夫斯基自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毕业之后, 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和声学教授尼古莱·鲁

《西方音乐史》试卷 第 1 页 共 5 页

宾斯坦聘请他做音乐史的教师。当时的柴可夫斯基父亲已经退休,经济上颇为拮据,因此欣然接受教职,接下来的十年都全心投入教学和创作。 在从事教职的第一年就完成了第一号交响曲“冬之梦”,但听众反应不佳。没多久,他就因为压力太大又过度工作,在1877年时精神崩溃离开学校。 在瑞士休养一阵子之后,便搬到基辅与妹住。1869年在巴拉基列夫建议之后,便写了有名的管弦乐序曲《罗蜜欧与茱丽叶幻想序曲》。但于此后,柴可夫斯基的作曲风格越来越偏向西欧风,而逐渐与强调民族素材及风格的国民乐派渐行渐远。 克服与生俱来的舞台恐惧症之后,他逐渐开始习惯在

舞台上指挥自己的创作,并常在欧洲各地巡回演出,结识不少当时的音乐家。 1891年, 美国一行中,他也演出著名的第一号钢琴协奏曲以及弦乐小乐曲。这首堪称柴可夫斯基最有名的降b小调钢琴协奏曲,1874年完成之初受到前同事尼可莱的恶评,也因此一直束之高阁迟迟未演,未料在美国首演却一炮而红,从此成为柴可夫斯基的招牌。1893年,在首演第六号交响曲「悲怆」九天后,柴可夫斯基死于圣彼得堡街上的家中。

柴可夫斯基同性恋的倾向很早就为人所知。尽管证据都在苏俄时期被消灭殆尽,但他的性向对于自身的生活以及作品影响甚钜是无庸置疑的。有些历史学家仍认为他是异性恋,但是大部分学者根据他的仆人 以及的证词,相信他最亲密的伴侣都是同性。其他的证据大多可见于书信、日记及其弟马戴斯特的信件中。

1877年7月18日与女学生安东妮雅·米露可娃结婚。婚后两周,他企图在冰冷的莫

斯科河中自杀,但是随后却因为受不住寒冷而放弃,也因此染上严重的肺炎。精神上完全崩溃的柴可夫斯基逃到圣彼得堡。自此之后,柴可夫斯基再也没有见过安东妮雅,但会定期寄生活费给她,到死为止两人的婚姻关系都还保持着。此后的几年,柴可夫斯基很害怕安东妮雅会将他们两人分开的内幕公诸于世。 代表作品

交响曲

《G小调第一交响曲》(1866年)──第一号交响曲是受到俄罗斯冬季景象启发写成,所以又名「冬之梦」

《C小调第二交响曲》(1872年) 《D大调第三交响曲》(1875年) 《F小调第四交响曲》(1878年) 《E小调第五交响曲》(1888年) 《B小调第六交响曲》(1893年)——这部交响曲又称为《悲怆交响曲》 《降e大调第七交响曲》(这部所谓第七交响乐一般叫降E大调交响乐,是

柴可夫斯基其中一部未完成的作品。

芭蕾舞剧

《天鹅湖》(1876年) 《睡美人》(1889年) 《胡桃夹子》(1892年) 歌剧 叶甫盖尼·奥涅金(1879年) 黑桃皇后(1891年) 管弦乐作品

《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1869

《曼弗雷德交响曲》(1885年) 年)

《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1874年)

《西方音乐史》试卷 第 2 页 共 5 页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878年) 《1812序曲》(1880年) 《弦乐小夜曲》(1880年) 《意大利随想曲》(1880年)

《哈姆雷特幻想序曲》(1888年)

《第三钢琴协奏曲》(1880年)

其他乐曲

钢琴曲 《四季》 (1876年)

音乐风格

柴科夫斯基的旋律属俄罗斯风,凄绝美艳,在其淡淡的乐曲中,却隐藏着难以言喻的悲伤感情。

柴科夫斯基生活的年代正处于沙皇专制制度腐朽没落的时期, 柴科夫斯基的前期创作比较倾向于表现对光明欢乐的追求和信心,而后期则更倾向于表现深到的悲剧性。 柴可夫斯基的 后期创作,风格上转向深刻的心理刻划,它们的主题思想都属于表现主人公对幸福的渴望和阻挠幸福的“厄运”之间的矛盾冲突。 柴科夫斯基交响曲中所蕴含的感情十分丰富,复杂,深刻,感人。正是因为他在创作过程中内心不断涌动的情感使他经常打破传统交响曲的模式,将自己的感情完全表达出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柴科夫斯基的交响曲是最感人至深的。

2、何为奏鸣曲?何为奏鸣曲式?何为交响曲?请简要说明,并用图表示意。

奏鸣曲,是西方音乐体裁中一种篇幅宏大、构思雄伟的多乐章器乐套曲,通常持续20-45分钟,古典奏鸣曲一般由4个乐章组成,通过速度与情绪的对比,能够表现丰富的情感范围,顺序为:(1)活跃、有戏剧性的快板乐章;(2)抒情的慢板乐章;(3)舞曲式的乐章(小步舞曲或诙谐曲);(4)辉煌或雄壮的快板乐章。

奏鸣曲式,是典型奏鸣曲第一乐章所特有的乐曲结构,如下表所示:

交响曲:若奏鸣曲由大型管弦乐队来演奏,则被称之为交响曲。

3、请简要回答人们通常所说的“古典音乐”有哪三层含义?

——作为经典之解,这是古典音乐最广义的范畴,有时候人们用CLASSICAL

MUSIC 一词表示任何非摇滚、爵士、民谣、或流行音乐。

——作为风格之解,简单来讲古典主义风格样式有以下几个特点:旋律主题清晰易辨,节拍节奏规则整齐,和声协和主调织体,克制激情均衡美感 ——作为历史之解,史家定评1750-1820年间为西方音乐史上的古典主义时期,以三位巨头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生涯为主要内容。

《西方音乐史》试卷 第 3 页 共 5 页

得 分 三、论述题(40分,共1小题)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ng van Beethoven, 1770-1827)是西方音乐史古典主义时期(1750-1820)的杰出音乐大师,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先驱之一。阁下已经于本学期第六节课完整欣赏了贝多芬的代表作《c小调第五交响曲》;该乐曲中著名的“短-短-短-长”四音主题贯穿始终,意为“命运在敲门”,因此该作品亦被称为《命运》交响曲。该作品分为四个乐章,请阁下围绕该作品的音乐风格展开评论,写出印象最深刻或最喜欢的乐章,并阐明因由。若阁下不喜欢该作品,亦可就不喜欢的原因进行阐述。

《第五交响曲》是《第三交响曲》之后又一部英雄性、史诗性的作品。贝多芬称第一乐章主题是“命运在敲门”,因此后人称之为《命运交响曲》。“命运”这个主题是指当时令人窒息的德国封建社会,贝多芬揭示的“通过斗争,达到胜利”,是指从黑暗到光明,从与苦难“命运”抗争和与封建势力博斗,上升为欢乐和胜利。

贝多芬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便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完成以前便已经有了创作本曲的灵感,一共花了五年的时间推敲、酝酿,才得以完成。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恩格斯曾盛赞这部作品为最杰出的音乐作品。整部作品精炼、简洁,结构完整统一。

《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代表作品,它的结构严谨、完整,手法简练、明快,发展紧凑、均衡,主题形象鲜明、生动。作为一部英雄性交响曲来说,它的矛盾冲突、情绪对置及紧张的戏剧性,比以前的作品更集中、更统一、更尖锐。各乐章之间紧密的内在联系,使全曲情绪激昂,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浑然一体的雄伟气魄,代表着贝多芬的艺术风格。有人曾经说过:“贝多芬就是在这部交响曲中成为巨人的。”

《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交响曲创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恩格斯说过:“要是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么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么作品也没听过。”

《西方音乐史》试卷 第 4 页 共 5 页

第 5 页 共 5 页自 觉 遵装 守 考订 试 线规 则内, 诚 不 信 考要 试 ,答绝 不题 作 弊

《西方音乐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