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阅读8时间的脚印》赛课导学案_0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2:45: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刨刮、龟裂、楔形文字”等词语的读音和意义。

2.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与说明的逻辑顺序,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有趣。 3.培养与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巧妙剪裁法”:长文短教,引导学生充分朗读,选点进行评说,引导学生趣味学习。 “关键词句学习法”:抓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把握文章层次。 抓中心句,把握关键部分的中心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懂得珍惜时间,为人生留下更多有价值的印记。 2激发与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明确说明对象,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2.体会并会赏析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难点:

1.理清层次关系与掌握说明顺序中的逻辑顺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漫谈时间,总有一些时间值得我们期待和铭记。

3月14日,140年前的这一天,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诞生;140年之后,继爱因斯坦之后最著名的物理学家霍金去世。这是时间的记忆和巧合。霍金一生致力于探索时间和宇宙的起源。霍金先生去世了,但他对时间宇宙的探索与他那旷世的科普巨著《时间简史》却被文字永远铭记在了时间里。

那么在地球上还没有人类文明出现的时候,到哪里去寻找时间的踪迹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下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去书中寻找答案吧。 二、感知文章,品味语言

1.扫清字词障碍

腐蚀(shí) 山麓(lù) 粗糙(cāo) 龟(jūn)裂 刨(bào)刮 沟壑(hè) 地壳(qiào) 楔(xiē)形文字 2.速读,贴标签,理清说明顺序 老师这里有4个小标题,“岩石是时间的脚印”、“岩石的毁灭与新生”、“石头上的历史痕迹”、“岩石我们寻宝藏”。它们分别可以归纳一些段落的内容,请将它们写到对应段落的开头,作为小标题。

在同学们贴标签的同时,分析各部分作用并板书

A 岩石是时间的脚印——引出说明对象 逻 B 岩石的毁灭与新生——记录岩石的方式之一 辑 C 石头上的历史痕迹——方式之二(ppt呈现几种痕迹) 顺 D 岩石我们寻宝藏 ——重要意义 序

3.寻读,说过渡,把握层次衔接

严密的逻辑顺序,脉络清晰地给我们介绍了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不仅如此,文章中还存在大量的段落,它们只有一句话,却在结构上提示重点内容,标示层次结构中起承上启

下的作用,使得文章衔接紧密。请同学们找出这样的句子,并以如下形式,谈谈作用。

它承接(总结)上文…… _______段是过渡段 启下(引出)下文……

如: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是过渡段,总起下文,引出岩石是怎样被自然界要素改变,从而记录时间的。

4.扫读,说过程,锻炼概括表达

抓住关键段落能帮助我们有效地把握文章架构层次,同样,抓住关键词语,能够帮助我们条理清晰地陈述事情的表达过程。同学们阅读9-18段,边阅读边标划关键性语词,复述石头毁灭和新生的过程。

提示关键词:过程变化、导致原因、因素的关键词等 同学们复述,ppt流程呈现:

5.品读,析语言,体味生动趣味

课文介绍科学知识尽管深奥,可我们学习并不感到枯燥乏味,相反,是生动有趣。 这篇说明文语言有哪些语言特点,将死寂的岩石写的这么生动有趣?找到句子具体说明,引导学生发现并赏析本文语言的美。

例如:

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砂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赏析:排比短句,描绘了气势;

拟人化的描述,增强了狂风、洪水、冰河的动感和目的性, 仿佛有势不可挡的威力,生动形象,惟妙惟肖。

三、拓展延伸

6.展读,拓眼界,探索自然奥秘

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一块看似普通的岩石,就能记下时间的痕迹,保存历史的记录。可以说, 岩石是一部无字的史书。大自然的语言还有很多,你能读懂它们的含义么?

图片呈现三叶虫化石,琥珀的昆虫等

引导学生通过课下阅读去探索自然的奥秘,读懂自然这本无字的书,更好的造福人类。 四、课堂总结

以创作的一首小诗《时间的模样》作结,由地质学的时间过渡到生活的时间 《时间的模样》 时间有时候是固体 它在琥珀里

时间有时候是液体 它在江河里

时间有时候是气体 它在你我的呼吸里 时间有时候无形无迹 它在记忆里

其实,

在未来眼中, 时间,不过

是园囿间开满藤萝的花架

是翻动书页那朗朗上口的《蒹葭》 是同学们书包里那流光溢彩的年华

时间是永不停歇的旅行者,我们应该珍惜时间,让时间给我们留下值得回忆的脚印,到我们年老的时候,才能像保尔?柯察金说的那样:“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