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二扭转与弹性模量测定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7 15:17: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

§3 扭转实验指导书

1、概述

工程中有许多承受扭转变形的构件,了解材料在扭转变形时的力学性能,对于构件的合理设计和选材是十分重要的。扭转变形是构件的基本变形之一,因此扭转实验也是材料力学基本实验之一。

2、实验目的

2.1测定低碳钢的扭转屈服强度?s及抗扭强度?b。 2.2测定铸铁的抗扭强度?b。

2.3观察、比较低碳钢和铸铁在扭转时的变形和破坏现象,分析其破坏原因。

3、实验原理

对一确定形状试件两端施加一对大小为Me的外力偶,试件便处于扭转受力状态,此时试件中的单元体处于如图3.1所示的纯剪应力状态。

图3.1纯剪应力状态

0对单元体进行平衡分析可知,在与试样轴线成45角的螺旋面上,分别承受主应力?1??,

?3???的作用,这样就出现了在同一个试件的不同截面上?拉???压??的情形。这样对于判断材

料各极限强度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

图3.2为低碳钢Q235扭转实验扭矩T和扭转角?的关系曲线,图3.3为铸铁HT200试件的扭转实验扭矩T和扭转角?的关系曲线。图3.4为低碳钢和铸铁扭转破坏断口形式

图3.2低碳钢Q235扭转T??曲线 图3. 3铸铁HT200扭转T??曲线

图3.4低碳钢和铸铁扭转破坏断口形式

由图3.2低碳钢扭转T??曲线可以看出,低碳钢Q235的扭转T??曲线类似于拉伸的

F??L曲线,有明显的弹性阶段、流动屈服阶段及强化阶段。在弹性阶段,根据扭矩平衡原理,由剪应力产生的合力矩需与外加扭矩相等,可得剪应力沿半径方向的分布??为:

???T*? IP在弹性阶段剪应力的变化如图3.5所示

图3.5 低碳钢扭转试件弹性阶段应力分布变化

在弹性阶段剪应力沿圆半径方向呈线性分布,据此可得

?max?T*rT? IPWP当外缘剪应力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试件的边缘产生流动现象,试件承受的扭矩瞬间下降,应力重新分布至整个截面上的应力均匀一致,称之为屈服阶段,在屈服阶段剪应力的变化如图3.6所示

称达到均匀一致时的剪应力为剪切屈服强度(?s),其对应的扭矩为屈服扭矩,习惯上将屈服段的最低点定义为屈服扭矩,同样根据扭矩平衡原理可得:

?s?

3Ts*?3Ts? 4IP4WP

图3.6 低碳钢扭转试件屈服阶段应力分布变化

应力均匀分布后,试件可承受更大的扭矩,试件整个截面上的应力均匀增加,直至试件剪切断裂,如图3.4所示,最大剪应力对应的扭矩为最大扭矩,定义最大剪应力为剪切强度。

?b?

3Tb 4WP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在低碳钢的扭转时,可以得到剪切强度极限,但由于不同材料的破坏形式

并不一致,其剪切强度的计算公式并不相同,鉴于此,为方便不同材料力学特性的比较,国标《金属扭转实验方法》(GB/T10128-1988)规定,材料的扭转屈服点和抗扭强度按公式τs?Ts/WP,

τ

b?Tb/WP计算。需要注意的是,国标定义的强度为抗扭强度而非剪切强度。

由图3.2铸铁扭转T??曲线可以看出,铸铁HT200的扭转T??曲线类似于拉伸的F??L曲

线,没有屈服阶段及强化阶段。从图3.1纯剪应力状态及图3.4铸铁扭转破坏断口形式可以看出,铸铁试件是沿与轴线成45°螺旋面方向被拉伸破坏的,也就是说,在图3.1纯剪应力状态单元体中,拉应力首先达到拉伸强度值。其抗扭强度的计算同低碳钢试件,且此时抗扭强度等于最大扭矩时的最大剪应力(即边缘剪应力)。

由以上分析可知:铸铁的扭转破坏是由于拉应力引起的拉伸破坏,通过扭转实验可间接测得铸铁试件的拉伸强度,但无法得到其剪切强度。

4、实验方案

4.1实验设备、测量工具及试件

YDD-1型多功能材料力学试验机(图1.8)、150mm游标卡尺、标准低碳钢、铸铁扭转试件(图3.7)。 YDD-1型多功能材料力学试验机由试验机主机和数据采集分析系统两部分组成,主机部分由加载机构及相应的传感器组成,数据采集部分完成数据的采集、分析等。

试件采用两端为扁形标准扭转试件,按国标《金属扭转实验方法》(GB/T10128-1988)的规定制作,试件的两端与试验机的上、下扭转夹头相联接。为方便观测试件的变形,试验前需用游标卡尺测量出试件的最小直径(d0)。为方便观测试件的变形、观察实验现象实验前在试件上作一组如图3.7

图3.7 常用扭转试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