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鲁教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7:43: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鲁教版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体会作者在对比中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2.学习运用举例,类比等方法说明深奥的科学事理。

3.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两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说明的顺序和方法。

2.通过朗读,把握文章的内容,对两篇短文的内容进行整体比较,找出它们各自所述内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白写文章可根据情况不同采用不同的写作角度。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放映《侏罗纪公园》的片断,请学生思索:

恐龙是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动物,曾是地球上的霸主,但在6500万年前它们却突然灭绝了,为什么?流传至今的恐龙石又告诉我们什么?

二、感知课文 1.朗读文章题目,谈谈你读过题目会有什么样的结论?

设计此环节,在于引导学生思索本文写作特色,由于说明问题不同,说明的角

度也会不同,提醒学生在朗读时关注这个问题,带着问题进行阅读。

2.快速朗读课文,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明确:《恐龙无处不在》的内容: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地漂移假说。

《被压扁的沙子》的内容: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

致恐龙灭绝的原因。

3.这两篇短文各是怎样介绍相关内容?

明确:《恐龙无处不在》,提出说明主旨、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总领全文。然后用恐龙化石在各地发现的事实,阐释对大地漂移假说的证明,用具体事例证明主旨。最后总结恐龙化石的发现对大陆漂移假说提供了证据。

《被压扁的沙子》先提出问题,提出了“撞击说”和“火山说”两种观点;然后具体分析论证,用事实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撞击造成恐龙灭绝。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能够有目的地筛选信息,并加以概括的阅读能力,为后文比较两篇文章作了铺垫。)

三、深入探究 这两篇文章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在文章中所“扮的角色”不同。

明确:第一篇中,谈到恐龙灭绝的历史,谈到它的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个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第二篇,恐龙的灭绝成为了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

第二课时

一、品味精彩

这两篇短文以“恐龙”为话题,却谈论了两个颇有深意的科普知识,读后却认为这些蕴藏其中的深奥抽象的理论说得浅显易懂,着实让人兴致盎然,你说说这两篇文章有何出彩点,作家用了什么妙招?依据文本说明(可以说明顺序、语言、方法、角度等方面入手)。

明确:

1.专业术语用平实语言具体诠释,说理深入浅出,深奥难懂的专业术语出现频率低。 2.借助逻辑顺序,重在说理,把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剖析,语言严谨,道理易懂。 3.说明方法多样,使说明对象阐释的更明白。

4.阿西莫夫素以驾驭语言和概念的能力著称。本文说明语言简练,浅显易懂。 5.试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下列补充说明文字有何作用。

二、 悟出真味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句话对你有什么启迪吗?

明确: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脚踏实地的研究态度,学科之间交织、融合,要有所收获必须有广博的知识。

(这一环节以小组讨论形式进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体会科研思

想,加强体验并获得思想上的启迪。)

三、探究拓展 走进图书室,网上冲浪,搜寻更多的有关“恐龙”的新的科研成果,办一期“恐龙情报站”的手抄报。

(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学会从不同渠道搜集信息,培养他们观察、探究的科学精神,将学生热情延伸到课外,鼓励他们运用一切资源学习语文。) 【资料宝藏】

1.阿西莫夫(1920—),美国作家

出生在苏联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彼得罗维奇小镇,3 岁时随父母移居美国纽约。他自小喜欢读科幻小说,15岁时写就过一篇科幻小说,同年考入哥伦比亚大学。18岁那年,即1938年,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偷乘飞船的人》,此后开始与著名科幻小说家接触。 1939年阿西莫夫获学士学位,两年后又获硕士学位。在此期间,他又发表了不少科幻作品。其中,1941年的《理智》第一次提出了著名的“机器人三原则”,这段时期发表的作品使阿西莫夫在科幻小说界逐渐获得了声望。 1942年,阿西莫夫与格特鲁德·布卢格曼结婚。婚后最初几年,阿西莫夫在海军航空兵所属的化工厂实验室工作、开始创作《基地三部曲》,全部故事在1942年至1949年之间陆续写成。1951年,首先出版《基地》1952年《基地与帝国》问世;1953年,《第二基地》出版,《三部曲》至此出齐,获1966年雨果奖。二次大战后,阿西莫夫在哥伦比亚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49年获博士学位。1955年阿西莫夫升任波士顿大学副教授。但是,他觉得,自己至多只能成为一个普通的科学家,但却可以成为一个杰出的科幻小说家和科普作家。因此,1958年阿西莫夫辞去了波士顿大学的教职,成了职业作家。197Z年的科幻小说《神仙们自己》获当年雨果奖和星云奖。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