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美学试题真题及答案201307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18:30: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37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从联想的类型来看,人们常说的“爱屋及乌”、“睹物思人”属于( C ) 4-239 A.类似联想 B.对比联想 C.接近联想 D.类比联想 2.审美经验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 C ) 4-241 A.感知 B.想象 C.情感 D.理解 3.艺术品结构中的核心层次是( D ) 5-288

A.形式符号层 B.意境超验层 C.物质实在层 D.意象世界层

4.与自然对象之间没有直接、显明的关系的意象是( D ) 5-293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5.艺术接受过程的三个阶段依次是( B ) 6-337

A.品,观,悟 B.观,品,悟 C.悟,品,观 D.品,悟,观 6.柏拉图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是( B ) 1-24

A.先验主体论 B.理念论

C.绝对精神论 D.现象学的基本本体论 7.从美学的哲学基础向美学的内在问题过渡的中介概念是( A ) 1-29 A.自由 B.实践 C.存在 D.本体

8.主体进行任何审美活动的最高指导原则是( B ) 2-55 A.审美经验 B.审美理想 C.审美趣味 D.审美效果 9.倡导劳动说的美学家是( A ) 2-97

A.普列汉诺夫 B.泰勒 C.弗雷泽 D.席勒

10.美在审美实践活动中生成的总规律的缩影是( B ) 3-126 A.审美形态的贯通性 B.审美形态的生成性 C.审美形态的兼容性 D.审美形态的二重性

11.《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A ) 3-135

A.刘勰 B.司空图 C.王夫之 D.王国维

12.把美区分为“秀美”和“威严”两大类的美学家是( A ) 3-138 A.西塞罗 B.荷迦兹 C.博克 D.阿奎那

13.认为崇高和优美都是“活的形象”的美学家是( B ) 3-152 A.尼采 B.席勒 C.康德 D.叔本华 14.悲剧情绪的“焦虑说”的提出者是( A ) 3-167

A.克尔凯戈尔 B.亚里士多德 C.马尔库塞 D.尼采 15.“畅神说”出现于我国的( B ) 4-219

A.先秦时期 B.魏晋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

16.叶燮在《原诗》中提出的创作的四大原则是( C ) 4-252 A.胆、智、识、力 B.才、德、识、力 C.才、胆、识、力 D.德、智、胆、力 17.在审美经验的评价阶段起着关键作用的是( D ) 4-267 A.审美知觉 B.审美想象 C.审美情感 D.审美理解 18.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本质上是( B ) 5-279

A.游戏 B.有意味的形式 C.符号 D.模仿

19.将艺术品分成符号和意义两个层次的是( A ) 5-285 A.符号学美学 B.现象学美学

C.格式塔心理学美学 D.后现代主义美学 20.孕育艺术意象的内在动力是( D ) 6-312 A.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认识与被认识关系 B.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关系 C.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模仿与被模仿关系 D.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感动与被感动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美育的特点是( ABC ) 7-360-367

A.诉诸感性 B.能动性 C.潜移默化 D.诉诸理性 E.被动性

22.中国古代早期的“象”按照其内容大体可以分为( ACDE ) 3-130 A.鸟类之象 B.虫类之象 C.鱼类之象 D.植物之象 E.想象混合物之象

23.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审美主体的基本存在状态有( ABE ) 2-71 A.惊异 B.体验 C.怜悯 D.愉悦 E.澄明

24.审美对象之所以不同于一般活动的对象主要取决于它的哪些特征?( BC ) 2-88 A.实体性 B.非实体性 C.开放性 D.自足性 E.意象性

25.审美形态的主要类别包括( ABCDE ) 3-119 A.优美 B.崇高 C.悲剧 D.喜剧 E.丑和荒诞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6.再造性想象 4-240 答:

再造性想象是指主体根据自己或他人原有的知觉表象进行加工和综合,从而在自己的头脑中重新形成关于事物形象的心理功能。

27.审美体验 4-270 答:

审美体验是对主体感觉和审美能力的一种提高,处在审美体验终点的感觉与起点处的感觉相比较,总是具有更大的深度和普遍性。

28.游戏说 5-276 答:

游戏说首先由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者康德提出,后由席勒、斯宾塞等人发展加以完善的。游戏说的倡导者认为,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是由游戏发展而来的。 29.艺术的审美功能 5-299 答:

艺术的审美功能指凭借艺术意象、意境的感染力、诱发力、震撼力来使接受主体在获得美感的同时获得审美愉悦,从而提高艺术素养,改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拓展艺术鉴赏视野,增强艺术的想象力和敏感性。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0.简述审美经验具有非功利性的原因。 4-225-228 答:

审美经验之所以具有非功利性,是由两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

(1)从审美对象的角度来看,由于审美经验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因此只涉及事物的外观和形式,与事物的实际存在毫无关系,自然也就不会与对象发生任何利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