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面上基金与特别资助申请体会(过来人经验)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7 15:42: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基金申报的经验与体会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设立旨在促使具有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开展创新研究。因此,申请者的前期工作基础和拟申请课题的创新性是决定成败的前提条件。另外,博士后科学基金通常是以博士后个人工作为主的小额(5-8万元)资助项目。因此研究内容不求全,更不能杂,而应求精,强调的是点的突破。笔者这里仅从技术层面总结一下申请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题目和摘要是关键

申请书的题目和摘要是评审专家最先也是最可能仔细阅读的部分。拟开展课题的关键内容和创新性应在题目展现出来,甚至可以说“好的题目是成功的一半”。摘要部分需包含课题研究的必要性、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的科学意义等内容,是申请书的精华凝结,申请者必须做到言简意赅。笔者建议背景介绍部分控制在2-3句话以内,留出足够的篇幅阐述主要研究内容和科学意义,提升课题的立意高度。笔者自己的做法是先不考虑字数尽量写,然后再反复推敲和删减相对次要的部分,最终力求做到字字珠玑。

内容应具体、详实

前面强调语言要精炼,但涉及到关键研究内容和方法时还需做到具体和详实。例如在解释实验方法和步骤的时,要详尽描述每一个关键环节以及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让评审

专家相信申请者确实对拟研究的内容和步骤做过专业和细致的设计,并且具有可操作性。因此,申请书要力求做到“既能上天,也能落地”。

用语科学、灵活、谨慎

学会使用科学用语和句式,提高申请书的学术性。灵活使用表格和框图等表达方式,让评审专家有读下去的“欲望”,而不至于产生审美疲劳。此外,需保持谦虚谨慎的学术心态,不夸大自己、不贬低别人,不闭门造车乱编“假、大、空”的新词。突出自己前期工作基础时应使用比较有说服力的指标,力求做到“低调的奢华”;强调拟开展工作的原创性时,可使用“率先”等词汇代替“首次”、“填补空白”等敏感字眼,避免给评审专家造成骄傲自大的印象。

事无巨细、细节决定成败

动笔之前,仔细研读最新《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指南》,熟悉“通讯评议标准”,充分了解“游戏规则”,并重点研究其与往年文件的不同之处,把握最新动向和精神。不仅向获得过资助的前辈请教,更应重视“失败”者的经验,少走弯路(笔者是通过学校博管办开设的博士后QQ群进行咨询)。申请书初稿完成之后,应请博士后合作导师等有经验的专家进行修改,避免“当局者迷”的尴尬。此外,应杜绝错别字、语法错误以及排版混乱等影响评审专家打分的低级错误。最后还需提醒的是选择适合的投送学科(特别是对

于交叉学科)也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二、基金资助方面及使用中的问题及建议

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包括特别资助)的申请时间节点和具体要求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指南》中有详细说明,很多技术问题均能在上面找到答案。

通常情况下,资助获批后一个月之内经费就能到达流动站,学校博管办的老师会及时地将经费划拨到个人的经费卡上并通知获批博士后。接下来面临的就是经费如何执行,笔者经常听到有博士后询问关于经费的使用问题,总结其中的原因,主要的问题之一是经费预算不合理,导致“实际需要”和“预算”出现严重不匹配,造成经费的使用困难,直接影响研究工作的开展。笔者建议在项目申报时不仅注重研究内容部分,也应将预算做细、做实。其实,一份详细合理的预算往往也是评审专家评价申请书好坏的内在的指标之一。不过博士后基金资助属于人才项目,经费使用方面通常相对较宽松。

三、基金对你科研方面的影响及取得哪些成果

在博士后合作导师以及博管办老师的帮助下,笔者博士后期间有幸获得了“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二等)和“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两项资助;先后发表了3篇SCI论文,其中2篇发表在本学科影响因子第一的国际权威期刊;此外,笔者博士后期间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