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5 7:03: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6.7边坡支护 6.7.1项目概况
个旧大桥西路项目沿线有多处地产建设项目, 场地受限,地势陡峭,经技术经济比较,道路沿线采用了重力式挡墙,预应力锚索抗滑桩,预应力锚索(锚杆)框格梁,门式双排桩预应力锚索挡墙及自然放坡等多种边坡支护结构。
6.21 规划路周边现状图
6.7.2设计依据
(1)《个旧市大桥西路道路建设项目设计合同》 (2)《个旧市大桥西路道路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1:500 地形图 (4)现场调查资料
(5)业主提供的相关地质资料
(6)《三宇-个旧新视野项目总图(报规)》--云南三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阳山瑞景住宅小区总平面图》--湖北佳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森林公安局建筑规划资料,景秀文华建筑设计资料等。
(7)参考《个旧市 2014 年城市棚户改造隆泉明都建设项目边坡项目勘察报告》 (8)其他相关技术资料
6.7.3主要采用规范
1、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2012); 2、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 3、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5、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 0219-2006); 6、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7、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8、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9、 《建筑边坡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10、 《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 11、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12、 《边坡与滑坡工程治理(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
13、道路横断面图。
6.7.4地质概况
1、勘察结果显示,拟建道路沿线最大控制深度 22.30 米深度范围内地层自上而下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Q4ml)层为素填土;第四系残坡积(Q4el+pl)红粘土和个旧组(T2g)强风化白云质灰岩,现将场地的土层工程地质特征分别描述如下,空间分布特征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 ①素填土:
褐灰、褐红色为主,稍湿,松散状态。该土层成分主要由粘性土及碎石组成,含植
物根系,部分地段顶部含 10cm 左右砼,层厚 0.60~2.50m,平均 1.48m, 该土层场区内大部分钻孔有揭露,主要是人工活动堆积,堆积年限 3-10 年左右, 特征是孔隙大欠压实,均匀性固结性差,不宜直接作为持力层。
第四系残坡积(Q4el+pl) ②红粘土
褐黄、棕红色,稍湿,可塑状态,标贯试验锤击数修正平均值 N=8.8 击, 切面稍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中压缩性,无层理,含少许碎石、角砾,砾石成分以灰岩为主,粒径一般为 0.2-2.0cm。层厚 1.60m~18.40m,平均 6.94m, 厚薄不均匀,该土层场区内大部分钻孔有揭露。物理力学性质一般。
个旧组(T2g) ③强风化白云质灰岩
灰白色为主,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修正平均值 N63.5=17.6 击。该土层为个旧组强风化白云质灰岩,岩石风化强烈,原岩结构大多已遭破坏,散体状结构,所取岩芯多呈碎石土状,局部呈短柱状,手捏易碎,属极软岩,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 V 级,RQD<25 (极差的),该岩层风化不均匀、不连续,无法采取岩样,预估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7.00MPa。锤击声哑,可击碎。干钻可钻进。层顶埋深 1.10~13.40m,层顶标高 1726.42~1766.96m,层厚 7.60~19.90m,该层全路段钻孔范围内仅 zk1、zk2 未揭露,其余钻孔均有揭露,未揭穿。
根据设计提供的路基纵断面图显示 K0+000~K0+159、K0+192~K0+233、K0+380~K0+473 和 K0+539~K0+706 路段为填方段,填方深度约 0.00~11.9m;K0+159~K0+192、K0+233~K0+380、K0+473~K0+539 和 K0+706~K0+736.423段为挖方段,挖方深度约 0.00~12.267m。道路最大挖方深度达 12.267m,最大填方高度 11.9m,筑路施工过程中将形成较大边坡,可能引起滑坡、坍塌等不良地质现象,施工过程应采取相应的边坡支护措施,减小引发和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拟建场地现状下场地基本稳定,针对本工程,各不利工程地质现象,须经工程措施处理后方适宜本工程建设。
3、设防烈度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局部修订稿(云建震〔2016〕414 号)的划分,个旧市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第三组。该勘察场地场地土类别为Ⅱ类,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 的附表C 个旧市城区加速度为 0.15g,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 0.45s,结构抗震设计按相关规定设防。
4、不良地质现象
勘察期间本线路段 10 公里内无发震断裂通过,场地南侧有较大的人工陡坎、临空面(度在 60°~80°之间,高度约为 5.0m~20.0m),场地东侧分布有自然边坡(度在 30°~50°之间,高度约为 10.0m~20.0m 左右),现状下处于稳定状态(或已经进行过人工支护),现状下无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发育。
根据勘察资料及结合道路设计标高,拟建道路开挖和回填均较大,道路最大挖方深度达 12.267m,最大填方高度 11.9m,项目建设将会形成较大人工挖填方边坡。综合上所述,随着坡顶荷载增加,坡脚开挖破坏等,边坡将会转化为不稳定边坡,随着施工进行、连续降雨或暴雨、地震等条件下将会产生边坡失稳,须经工程措施处理。
2、边坡支护治理建议
场地南侧有较大的人工陡坎、临空面(坡度在 60°~80°之间,高度约为 m~20.0m),场地东侧分布有自然边坡(坡度在 30°~50°之间,高度约为 10.0m~20.0m 左右),支护措施建议采用重力式及桩板式挡墙、板肋式或格构式锚杆挡墙、锚喷、坡率法等支护形式,建议根据最终坡高及坡度,参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填方路基边坡:建议按设计坡率进行放坡,分层碾压回填,压实度应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放坡后建议在基底设置挡土墙,保证路基边坡的稳定性。回填过程中地面横向、纵向坡度缓于 1:5 时,可直接填筑,地面横向坡、纵向坡陡于 1:5 的填方路基,原地面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 2m,并设 2%~4%反向横坡。地面横坡陡于 1:2.5 时,
应作特殊处理,防止路堤沿基底滑动。
挖方路基边坡:若该路段周边具备放坡条件,建议按 1:1 进行放坡开挖, 因红粘土经雨水冲刷和阳光暴晒容易开裂失稳,强风化白云质灰岩物理风化作用下抗剪强度降低,建议结合喷浆支护或加设格构梁(现浇筑钢筋混凝土格构梁,格构内配合沙袋)等支护方式,防止风化碎石滚落。
施工工程中应加强边坡变形观测,注意地表雨水的排放,除了做好支护结构地下排水设施外,可加设地表排水设施,坡顶设置截水沟,坡脚设置排水沟,
防止暴雨积水下渗,坡面设置跌水,减小雨水对边坡的冲刷,对边坡变形增大的张开裂隙进行处理等方案和措施,对红粘土应防止失水干缩。
支护设计岩土参数建议值
土层编土层名称 重力密度γ 直剪快剪 直剪固快 号 (KN/m3) 粘聚力 摩擦力 粘聚力 摩擦力 Ck(kpa) k(kpa) Cq(kpa) q(kpa) ① 素填土 20.0* 10.0* 5.0* ② 红粘土 18.0 25.7 8.3 35.5 14.9 ③ 强风化白云质灰岩 25.0* 18.0* 28.0* 18.0* 28.0* 表中带“*”为经验值 6.7.5设计标准
(1)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 (2)系数选取
边坡支护结构重要性系数= 1.1(一级边坡) 一级边坡稳定安全系数≥1.35(一般工况)
一级边坡稳定安全系数≥1.15(地震工况)
个旧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5g,设计抗震分组
为第二组。
(3)设计使用年限
边坡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与道路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一致,为50 年。 (4)一级边坡工程采用动态设计法和信息施工法。
(5)若边坡坡脚回填标高有变化,建设单位及时通知我公司,我公司将根据调整后的标高对边坡做进一步复核。
6.7.6设计原则
锚索桩板墙属新型支挡结构,由于设置锚索后限制了挡土板后土体位移, 土压力大于主动土压力而小于静止土压力,根据以往的经验,按静止与主动土压力平均值(约1.45 倍主动土压力)来考虑。每根桩上预留 2 个锚索孔位以防不测及加强之用。桩的配筋考虑了施工过程中填土及施工预应力锚索全过程之受力状态。
6.7.7工程措施
(一)、个旧大桥西路1#路:
1、抗滑桩(上边坡支护):
道路里程桩号线左K0+250~410段,上边坡设置桩板墙支挡,共设32根直径φ2m、长10~40m 的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桩长约35m);
道路里程桩号线左K0+540~640段,上边坡设置桩板墙支挡,共设20根直径φ2m、长10~40m 的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桩长约35m);
道路里程桩号线右K0+590~715段,上边坡设置桩板墙支挡,共设25根直径φ2m、长10~40m 的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桩长约35m);
桩中心间距5m,直径为2m;挡土侧设置桩间墙,厚度300mm;
锚索布一排的时候,距桩顶以下 3 m 设一根 6φ15.24 m m 锚索;锚索布二排的时候,距桩顶以下 3 m、4 m 处各设1根6 φ15.2 4m m 锚索;锚索布三排的时候,距桩顶以下 3 m、4 m、7 m 处各设1根6φ15.2 m m锚索;锚索布四排的时候,距桩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