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6.1 力 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6:28: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节 力

教学目标

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进程,并了解力的概念。 2.通过实验感受力作用的相互性。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力的初步概念的过程。 (2)力的初步概念。 2.难点

(1)学会科学归纳。

(2)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道理,解释一些简单的力的现象。 教具准备

演示实验:铁架台、两根磁棒、细线、绸布、玻璃棒、小纸屑、铁块、磁块、表面涂 有一层蜡的两个软木塞、水槽 学生分组实验: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师:我们这一章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用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含义。你能说出多少个关于力的词语?

生甲:力量、力气、身强力壮、力争、力行、说服力、生产力、力图……

师:说服力、生产力、战斗力,这里的力是表示事物的效能;力争、力行、力图,这里的力是表示尽力;身强力壮、这里的力是表示力量……可见,力这个问含义丰富。

在物理学中研究的力含义要狭窄得多,但有确切的含义,物理学中力的概念,是从大量与力相关的自然、生活、生产现象中归纳。概括出来的。 板书: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一节 力

二、新课教学 1.力是什么?

师:在生产、生活中时常需要用力,请举例说明。 生甲:人推车需要用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用力; 生乙:人用脚踢足球用了力;人拉锯锯木头用了力。

生丙:运动员将杠铃举起来用了力;推土机将泥土推走用了力; 生丁:渔民捕鱼拉起鱼网时用了力;大象将跷跷板压下去时用了力;

演示实验:磁铁吸引铁钉、用细布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师:以上的实例与演示实验说明了什么?或你得出什么结论? 生甲:当人对物体推、拉、举时存在力的作用。 生乙: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存在着引力与斥力的作用。 生丙:物体对物体推、拉、挤、压时也存在力的作用。

师:请大家阅读课本P76交流与讨论。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都叫力的作用。人、动物也可以归纳到物体之中,请你将以上实例和实验现象共同点归纳出来。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师:归纳得很好,大家掌声鼓励,下面再请大家分析课本P76的6个图景中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每个同学讲一个图景。

生甲:(c)图中施力物体是运动员,受力物体是杠铃。 生乙:(a)图中施力物体是推土机,受力物体是泥土。 生丙:(d)图中施力物体是大象,受力物体是跷跷板。 生丁:(b)图中施力物体是渔翁,受力物体是渔网。

生戍:(e)图中施力物体是拿在手中的棒,受力物体是悬挂着的磁棒。 生己:(f)图中施力物体是橡胶棒,受力物体是小纸屑。 师:以上几位同学都讲得很好。 板书: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实验探究

师:请同学用手拍桌子、两手互拍、拉橡皮筋、提书包,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教师巡回检查。

生甲:用手拍桌子时,手感觉到疼。因为手对桌子有力作用时,桌子对手也有力的作用,所以手感觉到疼。

生乙:两手互拍时,两手都感觉到疼。因为两只手都受到力的作用。

生丙:手拉橡皮筋时,感觉到手也受到橡皮筋的拉力的作用,这是因为手对橡皮筋有力的作用,橡皮筋对手也有力的作用。

生了:手提书包时,感觉到手受到向下的拉力。这是因为手对书包有一个向上的拉力、书包对手有一个向下的拉力。

师:以上几位同学都很认真体会实验时的感觉,分析都正确,大家掌声鼓励。 归纳以上的实验感觉,你得出什么结论? 生: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师:正确,归纳得很好。 演示实验:

把磁铁和铁块分别固定在事先涂有一层蜡(防止水浸入)的两个软木塞A、B上,让它们漂浮在同一水槽中,先固定A,看到B向A运动,说明磁块吸引铁块。再固定B,看到A向B运动,说明铁块对磁铁也有力的作用。还可以将A、B同时放手,看到它们相向运动。这说明了什么? 生:互不接触的物体间力的作用也是相互的。 板书: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作用效果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P103,图6—3、图6—4,阅读下方文字说明,可得出什么结论? 生甲:力的作用会使物体发生形变。 生乙:力的作用会使物体改变运动方向。

生丙:力的作用会使物体运动速度发生改变而由运动变为静止,由静止变为运动。

师: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被认为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你们

可以归纳出什么结论?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师:归纳得很全面,大家掌声鼓励。

板书:力的作用效果:①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二、例题

1.悬挂在电线上的电灯受到了向上的拉力,说明这拉力是什么物体对什么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受力物体是什么?

2.跳板跳水,运动员起跳时,要向下蹬跳板,人就腾空。为什么? 让学生讨论、解答、教师给予启发 课堂归纳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师:下面每位同学对自己在本节课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板书设计

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一节 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初中力学的基础知识,要引导学生从众多熟悉的力的现象中引导学生总结、归案出力的概念,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及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初二的学生在这个方面的能力显得较为薄弱,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亲身实验分析、总结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为以后力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理解的基础上懂得应用这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力的两个作用效果,对学生来说较容易理解,但什么情况下认为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这一节课的内容看似不多,但对学生今后力学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是力学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