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8 8:46:0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0、 细胞间通讯是通过
(a) 分泌化学物质 (b) 与质膜相结合的信号分子 (c) 间隙连接 (d) 三种都包括在内 11、 小肠上皮吸收葡萄糖以及各种氨基酸时,通过( )达到逆浓度梯度运输
(a) 与Na+相伴运输 (b) 与K+相伴运输 (c) 与Ca+相伴运输 (d) 载体蛋白利用ATP能量 12、 成分最复杂的中间纤维蛋白质是
(a) 角蛋白 (b) 波形纤维蛋白 (c) 结蛋白 (d)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4、是非题:
1. 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仅在对特定刺激发生反应时打开,其他时间是关闭的……………………………( ) 2. EGF受体分子具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位点。……………………………………………………………………( ) 3. 在肌醇磷脂的信号通路中,DAG(二乙酰甘油)的下游PKC。……………………………………………………( ) 4. 不同类型的特化细胞对同样的细胞外信号往往采纳了不同的信号转道通路作出反应。……………………………( ) 5. 黏附分子的作用就是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结合。……………………………………………………………………( ) 6. SH2结构域能识别磷酸化的酪氨基残基。……………………( )
7. 细胞外基质的作用是为细胞提供支持的框架。……………………………………………………………………( ) 8. 细胞与细胞间的粘连是由粘连蛋白介导的。粘连蛋白有的依赖Ca++,有的不依赖Ca++。…………………………( ) 9. 粘连分子的受体是整和素(integrin)。……………………………( )
10. 细胞间的通讯就是通过细胞间形成缝隙连接,使细胞质相互沟通而实现的。……………………………………( )
5、问答题:
1. 说明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彼此的区别?
2. 说明Na+-K+泵的工作原理?
3. 请区别细胞识别与细胞通讯的差异之处。(北大考研细胞五.3)
4. 比较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的异同。
5. 比较组成型胞吐途径和调节型胞吐途径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
6. 试述细胞以哪些方式进行通讯?各种方式之间有何不同?
7. 细胞有哪几种方式通过分泌化学信号进行细胞间相互通讯?
8. 简要叙述Gs介导的跨膜信号通路(CAMP途径)(中科院考研,细胞微生物(B),2000)
9. 细胞通讯的三种方式是什么?
10. 细胞表面受体分为哪几类?
11. RTK-Ras信号通路的基本模式是什么?
12. 为什么在生理状态下,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及电荷是不均等分布的?这不均等分布为什么是必须的?
第六章: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内膜系统 1、填空题:
1、 和 融合,形成异噬小体。
2、 λ_phage主题:细胞 SOS 细胞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分选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词解释:
1、信号识别颗粒 2、胞质溶胶(cytosol) 3、内膜系统(internal membrane system) 4、微粒体(microsome) 5、细胞 SOS 细胞 膜流
3、选择题:
1、 具运输和分拣内吞物质的细胞器是
(a) 衣被小体 (b) 平滑小体 (c) 内吞体 (d) 溶酶体 2、 作为高尔基复合物中最具代表性的酶是
(a) 5’—6—磷酸酶 (b) 单胺转移酶 (c) 细胞色素氧化酶 (d) 糖基转移酶 3、 蛋白质的糖基化及其加工、修饰和寡糖链的合成是发生在高尔基体的
(a)顺面网状结构(cis—Golgi network) (b)中间膜囊(medial Golgi) (c)反面管网结构(trans—Golgi network) 4、 下列细胞器中,有极性的是
(a) 溶酶体 (b) 微体 (c) 线粒体 (d) 高尔基体 5、 在下列细胞器中,能分拣内吞大分子的是
(a) 内体 (b) 滑面内质网 (c) 高尔基体 (d) 糙面内质网 6、 细胞质中合成脂类的重要场所是
(a) 粗面内质网 (b) 光面内质网 (c) 高尔基体 (d) 胞质溶胶 7、溶酶体的H+浓度比细胞质中高
(a)5倍 (b) 10倍 (c) 50倍 (d) 100倍以上 8. 下列哪种蛋白在rER上合成
⑴磷脂酰乙醇胺 ⑵磷脂酰甘油 ⑶鞘磷脂 ⑷心磷脂
9. Golgi body的极性反映在它们自形成面到成熟面酶成分的不同,而成熟面含较多的 a. 酸化酶 b 液酸转移酶 c. 乳糖转移酶 d. -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 4、是非题:
1. 异噬小体属次级溶酶体。……………………………………………( ) 2. 高尔基复合体顺面膜的结构近似质膜。………………………( )
3. 在整个细胞质中存在着膜的系统,但在核内不存在。………………………………………………………………( ) 4. 在动物、植物、原生动物和细菌中均有溶酶体结构。………………………………………………………………( ) 5.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内膜系统。…………………………( )
6. 微粒体(Microsome)是破碎的细胞膜系统,不是一种细胞器。…………………………………………………( ) 7. 溶酶体只消化由细胞内吞作用吞入细胞的物质。……………………………………………………………………( ) 8. 细胞基质包括与中间代谢有关的酶和维持细胞形态和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的胞质骨架结构。…………………( ) 9. 溶酶体含有多种酶类,其共同特征是都属于酸性水解酶。…………………………………………………………( ) 10. 过氧化物酶体的发生是由已有的过氧化物酶体经分裂形成子代过氧化物酶体。…………………………………( ) 11. 从细胞内提取的分泌蛋白的分子量一般与分泌到细胞外的相应蛋白的分子量相同。……………………………( )
5、问答题:
1. 什么是细胞质基质?其主要结构组成与功能是什么?
2. 比较糙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填空,填图)
3. 细胞内蛋白质合成部位及其去向如何?(结合在内质网的核糖体与游离核糖体分别合成哪几类蛋白质?分选机制?)
4. 糙面内质网上合成哪几类蛋白质?它们在内质网上合成的生物学意义又是什么?([提示] 便于加工修饰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分泌出胞)
5. 指导分泌性蛋白在糙面内质网上合成需要哪些主要结构或因子?它们如何协同作用完成肽链在内质网上的合成?(按“信号假说”内容答)
6. 蛋白质糖基化的基本类型、特征及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7. 简述溶酶体在细胞内的合成,修饰直至转到初级溶酶体中的过程与可能的机制。
8. 过氧化物酶体与溶酶体有哪些区别?
9. 何谓蛋白质的分选?已知膜泡运输有哪几种类型?
10. 怎样理解细胞结构装配的生物学意义?
11. 说明膜泡循环的过程?
12. 溶酶体的发生过程是什么?(北大考研,有关“溶酶体”,陈建国讲的很少,但历年考研试题此处是“重中之重”一出就是大题,应是丁明孝出的。细胞2001)
13. 病毒癌基因是什么?其在细胞癌变中有什么作用?(北大考研,细胞2001)
14. 在细胞合成与分泌途径中不同的膜组分之间的三种不同的膜泡运输方式是什么?
15. 如果从蛋白质的类型或机制的角度看,蛋白质分选的途径有哪些类型。
16. 在有丝分裂中使用秋水仙素,高尔基体会怎样?(P200)
17. 生物大分子的装配形式主要有哪几种?其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18. 共转移(cantranslocation)与后转移(post translocation)有哪些区别?[提示]信号肽与导肽的区别。 19. 名词解释:(1)信号假说(signal hypothsis)(2)过氧化物酶体(3)膜泡运输(4)translocon(P165) 20. 在内质网与高尔基中的糖基化加工有什么区别?
21. 粗面内质网与滑面内质网的各自功能是什么?
22. 溶酶体的基本功能是什么?(2002年北大生科院细胞生物学考研试题,五,2 or 3) 23. 糙面内质网在结构和成分方面有哪些特点?主要功能是什么?
24. 内膜系统包括哪几部分?列为一个系统的根据是什么?
25. 滑面内质网与糙面内质网有何差异?有哪些主要功能?
26. 核糖体上有哪几个活性部位?各有何作用?(朱玉贤在生物化学的分子生物学部分也乐于出此题)
27. 以原核生物核糖体(70S)为例,说明核糖体的分子结构和自我装配过程。
28. 高尔基复合体的结构特点如何?各组高尔基池的生化组成有何不同?
29. 高尔基复合体具有哪些功能?
30. 酶原颗粒的形成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哪几个步骤?
31. 高尔基复合体是怎样产生的?
32. 溶酶体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它与哪些疾病有关?
33. 在动物受精和个体发育中溶酶体有什么作用? 34. 说明溶酶体形成的分子机制。
35. 何谓膜再循环?举例说明膜和膜受体的再循环过程,及其与溶酶体的关系。 36. 微体有什么共同特点?乙醛酸循环体有什么作用?
37. 如果在接近正常生理的条件下(即:PH=7),细胞内溶酶体膜破裂,会不会有溶解细胞本身的现象发生?为什么? 答:不会。因为溶酶体中的酶绝大多数都是在酸性条件下才有活性。
38. 信号假说怎样解释分泌蛋白的合成机制?
39. 说明分泌蛋白与膜结构蛋白的分拣机制?
40. 糖蛋白合成的基本过程如何?寡糖链的合成和改造是怎样进行的?
41. 细菌分泌蛋白的合成方式与真核生物的有何不同?
42、 Golgi复合体的膜转化功能及其证据。
43、 述溶酶体和过氧化物酶的主要区别(四种以上)。
44、 试述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中进入内体的受体蛋白的去向。
45、 试述受体介导胞吞作用的过程及其意义。 46、 比较粗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47、 高尔基体在形态结构上至少由互相联系的三个部分组成,请简述各部分的功能。
48、 已知一个蛋白跨膜7次,请说出该蛋白从粗面内质网合成到到达细胞膜的全过程和其中的分子机制 这个问题我的理解是考三点: 1.翻译过程; 2.蛋白质分选;
3.多次穿膜的蛋白质的装配. 1.很好答;
2.不太容易主要有蛋白质的跨内质网膜转运-----主要涉及signal hypothesis and cotranslocation,以及膜泡运输(vesicular transport),即从粗面内质网到高尔基体,也包括在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的加工,之后由分泌泡至质膜的运输,最后分泌泡与质膜融合.
3.多次穿膜的蛋白质的装配.我未找到具体资料只到一些笼统的材料;
多次跨膜蛋白(multipass transmembrane protein)的多肽链在脂双层中多次穿膜这类蛋白中随着每次跨膜的进行都有一个内部的信号肽作为起始转运信号起动移位直到另外一个终止信号出现.这样在脂双层中出现一个以两个疏水FRAGMENTS.在复杂的多次跨膜的膜蛋白中第二个起始转运肽将启动多肽链进一步移位,直到另外一个终止信号出现又使它停止.如此循环往复,多肽链就在脂双层中形成了多次穿膜蛋白(multipass transmembrane protein),这在线粒体和叶绿体等细胞器中比较好理解,可是在质膜上是到其上再多次穿膜而在脂双层中形成了多次穿膜蛋白(multipass transmembrane protein),还是之前在内质网上就已完成这我就不知道了但是考虑到信号肽的作用,我个人更倾向于后者当然到质膜可能还会有所调整.
50、λ_phage主题:细胞 SOS 细胞 蝌蚪尾巴消失是溶酶体自噬还是自溶的作用? 51、HSP70的作用有多少?
第七章: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
1、名词解释:
1. 类囊体(thylakoid) 2. 光合磷酸化(photophosphorylation) 3、半自主细胞器(semiautonomous organelle) 2、选择题:
1、 线粒体DNA的复制主要发生在( );叶绿体DNA复制主要在( ) (a) S期 (b) M期 (c) G1期 (d) G2期 2、 提供合成ATP能量的跨膜质子梯度是发生在
(a) 线粒体内膜 (b) 线粒体外膜 (c) 叶绿体内膜 (d) 内质网膜 3、 帮助细胞质基质中变性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重新折叠成正确的分子构象的物质是
(a)热休克蛋白 (b)Bip(binding protein) (c)拓扑异构酶 (d)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 4、 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耦连的关键装置是
(a) ATP合成酶 (b) 细胞色素还原酶 (c) 细胞色素氧化酶 (d) NADH-Q还原酶 5、 ATP合酶(F0—F1ATPase)是( )氧化磷酸化复合物
(a) 线粒体内膜上的 (b) 细菌胞质中的 (c) 叶绿体中的 (d) 细胞膜内侧的 3、是非题:
1. ATP靠腺苷酸转移酶透过线粒体外膜自线粒体基质输往线粒体外。…………………………………………………( ) 2. 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有自己的遗传物质和进行蛋白质合成的全套机构,所以组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全部蛋白质成分都是由线粒体或叶绿体DNA分别编码的。…………………………………………………( )
3. 线粒体DNA及各种转录和翻译所需的酶,所以能自行转录和翻译。…………………………………………………( ) 4. 线粒体有两个区室(compartment),而叶绿体却有三个。……………………………………………………………( ) 4、问答题:
1. 为什么说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内的两种产能细胞器?
2. 试比较线粒体与叶绿体在基本结构方面的异同。
3. 如何测定线粒体的呼吸链各组分在内膜上的排列分布?
4. 如何证明线粒体的电子传递和磷酸化作用是由两个不同的结构系统来实现的? 5. 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的化学渗透假说的主要论点是什么?有哪些证据?
6. 由核基因组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是如何运送至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功能部位上进行更新或装配的? 7. 为什么说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8. 简述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内共生起源学说和非共生起源学说的主要论点及其实验证据?
9. 线粒体呼吸链的组分、排列与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是什么?
10. 线粒体各膜上的主要标志酶是什么?
11. 把酵母分别置于有氧与无氧环境下,其细胞内线粒体数量是否有变化?[提示]:无氧条件下,线粒体数目肯定少了,结合阅读有关的线粒体增殖的课文。
12. 信号肽、导肽的特点的作用是什么?
13. 信号假说是什么?
14. 线粒体各部分都与哪些代谢变化有关?
15. 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都有哪几种学说?化学渗透学说的主要论点是什么?都有哪些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