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题集(第3462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20:37: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9年国家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职业资格考

前练习

一、单选题

1.学“角”这一概念,对“钝角”、“锐角”、“直角”概念的学习产生的影响属于( )。

A、负迁移 B、纵向迁移 C、横向迁移

D、非特殊成分的迁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B 【解析】:

负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和阻碍作用。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层次(概括和抽象程度不同)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也可以说是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与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层次(抽象和概括程度相同)的学习间的相互影响,即难度和复杂程度大致属同一水平的学习之间的迁移。非特殊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可见,B项正确。

2.某学生将自己这次考试获得了高分归之为“本就是这块料”,这实际是将其归之于( )

A、努力 B、运气 C、难度 D、能力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D 【解析】:

该生认为自己“本就是这块料”,可见他将考试成绩归因于自身的能力。 3.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是指智商至少达到多少的儿童?( )

A、130 B、140 C、150 D、160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B 【解析】:

一般认为IQ超出140的人属于天才,他们在人口中还不到1%。

4.维纳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其中不属于自身内在因素的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易 D、身心状态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C 【解析】:

从内在性维度上看,能力、努力、身心状态是自身内在因素。 5.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进行新的学习、理解新信息是( )

A、发现学习 B、意义学习 C、接受学习 D、机械学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B 【解析】:

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也就是说学习者可以利用原有的经验进行新的学习,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着实质的非人为的联系。(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6.各科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

A、讲解法 B、练习 C、演示法 D、课堂问答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B 【解析】:

操练和练习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和运用知识、掌握技能和技巧。这是各科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7.到工厂进行参观访问属于( )。

A、模象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实物直观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D 【解析】: 略。

8.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

A、获得规则 B、理解概念 C、创造性 D、知识迁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C 【解析】:

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创造性。 9.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是教师的( )

A、相关学科知识 B、教育学知识 C、心理学知识 D、专业知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D 【解析】:

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是教师的专业知识。

10.学生在学习体操过程中,各种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常有多余动作,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 )

A、动作幅度 B、动作结构 C、动作力量 D、动作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