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成词及词义演变考-精品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0/20 20:55: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感冒”成词及词义演变考

研究常用词对于探究汉语词汇发展面貌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无论是根据词频1还是根据李宗江先生对常用词内涵的界定2,“感冒”这个词都应当是汉语重要的常用词。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感冒”的生理义,即指因受寒凉气候影响而产生的身体不适。本文力求从“感冒”的词义的成词入手,结合现代语言学理论,对于感冒词义的演变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感冒”的词汇化

目前所能检索到的 “感”、“冒”连用的最早用例是在宋朝。

(1)旧有足疾,沿路偶值阴雨,感冒湿气。(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集》 卷20)

“感冒”一词产生于近代汉语时期3,这应当是没有疑问的。在近代汉语时期,联合式的构词法在双音化趋势中占有强势地位,“感冒”采用的也是联合式构词法。“感”和“冒”联用表示“感受”、“遭受”时,“感”和“冒”的语素义相同。首先,让我们看一下“感”的语素义。

《说文?心部》:“感,动人也。”“感动”是其本义,引申为“感受,感觉”。“感”为动词,后面接宾语,表示“感受”、“遭受”、“感染”的意思。如:

(2)感而后应,近而后动。(《庄子?刻意》))

(3)媳妇儿因感了些风寒,不曾往宅里吊问,恐怕老爷恼怒。(《金瓶梅》第61回)

(4)偶感寒疾,腹痛如割。(《石点头》第10回) 例(2)中的“感”是“感受”的意思,这个义项在上古汉语中已经产生了。例(3)中的 “感”表示“感受”、“遭受”的意思。例(4)中的 “感”后面加的是疾病的名称,此时“感”表感染义。

同样地,在《汉语大词典》中,“冒”有11个义项,第10个义项为顶着;不顾。后来“冒”引申为“遭受”的意思,它与“感”表遭受义时的用法是基本一致的,都是动词+宾语。如: (5)“士无不起……冒白仞北向争死敌者。”(司马迁《报任安书》)

(6)你的脸都焦黄土褐色,多因路上冒了风寒。(《醒世姻缘》第2回)

(7)他爷说,天气寒冷,怕风冒着他。(《金瓶梅词话》第96回)

(8)一时冒了风,弄作个产后之疾(《西游记》第53回) 二、“感冒”的词义演变及原因

“感冒”由“感”和“冒”两个动词连用,表遭受义,这与现代汉语中“指因受寒凉气候影响而产生的身体不适”这个意思相去甚远。那么“感冒”是如何演变为现代汉语这个意思?笔者力求梳理“感冒”一词的词义演变,并利用“词义衍生”、

“语言经济性规律”对“感冒”的词义演变作出一些分析。 (一)“感冒”表“感受、遭受”义

由上面的论述可知“感冒”的本义为“感受、遭受”,作动词,后面常常加“风寒”、“湿气”等,其中“风寒”最为常见。这在宋代已有一些用例,在明清白话文小说中更是大量存在。 (9)舅太爷是赶路劳乏,偶然感冒风寒,病了。“(《金瓶梅》第100回)

(10)那老妈又是高年,船上早晚感冒些风露,一病不起。(《初刻拍案惊奇》卷12)

在例(9)、(10)中,“风寒”并不指一种疾病,它指的是“风邪和寒邪”,中医谓为致病的两个因素。“感冒风寒”是致病的原因,从两例在“感冒风寒”后面均加上“病了”、“一病不起”可知。这里的“感冒”表遭受义。 (二)“感冒”作动词,表感染义

如果说“感冒”表遭受义还处于词汇化进程,那么“感冒”连用表示“感染”时“感冒”已经确定成词了。“感冒”常和疾病搭配,表感染义,是“感冒”的引申义。如:

(11)宋江告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时症,至今未曾痊可。” (12)忽一日,张瑞由庄上回家,感冒重疾,服药不效。(《包公案》)

在例(11)中, “风寒时症”是表示医学上的专有名词,表示“感染风寒时症状”。例(12),“感冒重疾”则表示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