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8 18:20: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模拟试卷1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计10 分,每空 1分) 1、孔子;《论语》;“仁”;2、《通典》;3、《兰亭序》;4、《齐民要术》;5、清明上河图;6、阴;7、《西厢记》;8、《永乐大典》 二、单项选择题 (计 10分,每题1 分) 1、A;2、A;3、A;4、D;5、C;6、C;7、B;8、B;9、A;10、D; 三、多项选择题 (计 10分,每题2 分) 1、ABCD;2、ABCD;3、ABCD;4、AC;5、ABD; 四、判断题 (计10 分,每题 1分) 1、×2、√3、√4、√5、√6、× 6、× 7、√8、√9、×10、√ 五、名词解释 (计 16分,每题 4分) 1、二十四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文化方面的一大贡献。 2、全真道是兴起于金代的北方最大的道教宗派,其创始人为陕西咸阳人王喆,号重阳。因他曾筑全真庵修行,故他所创立的道派被称为全真道。他提出儒释道三教同源论。反对门户之见,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以老子的《道德经》、儒家的《孝经》、佛教的《般若心经》为主要经典,以“明心见性”为全真。在修行上反对铅汞外丹术,也不重视符箓斋醮,而提倡功德的积累和内丹的修炼。此外,王重阳制定了严格的教规,要求入道者不娶妻、不茹荤,出家住丛林,并制定了许多清规戒律以约束道士的生活,以集中精力修炼。这些明显是受了佛教,尤其是禅宗的影响。明清以来,凡不搞符箓与外丹,主张内练成真的道派都统一于全真派。全真道遂与正一道成为天下两大道派。 3、古代的贵族教育,可称为礼的教育。作为教育内容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即以礼、乐列于首位。 4、“文化”即人文教化之意,以“文”教化天下。凡是超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成果都属于文化。因此,文化即自然的人化。其中包括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凡是由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的、精神的成果都可以称为文化,即广义文化;只包括精神领域的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属于狭义文化。 六、简答题 (计 24分,每题 6分) 1、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是在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方面。这里就以下三方面略为叙及,以见一斑。 第一,寺塔建筑。现在常见各种形式的寺院以及塔的建筑,都是
佛教传入之后的一种新的建筑形式。 第二、石窟艺术。主要有以云岗,龙门、敦煌三大石窟艺术为代表。在三大石窟中,敦煌莫高窟以其悠久的历史、宏大的规模、巧夺天功的雕塑、光彩夺目的壁画以及充满传奇色彩的藏经洞而著称于世。第三、小说。随着佛经被大量的翻译过来,佛经中空前的想象力为中国的小说,尤其是神魔小说开拓了广阔的天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而产生了一系列富于“幻想”的文学名著。《西游记》、《封神演义》、《金瓶梅》、《红楼梦》等中国古典小说其故事来源、艺术构思、思想倾向等都无疑与佛教有很深的关联。此外,佛教传入中国后,对绘画、雕塑、音乐,诗歌,音韵、文字、民间风俗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佛教的某些语言,诸如“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等,至今仍为我们所使用。 2、我国古代,儒、释、道三家是鼎足而立的。儒家重视人伦,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立千古不朽的功勋;佛家倾心般若,主张在自觉的基础上觉他,自度的基础上度他,普度众生,同臻西方极乐世界;道家则崇尚自然,主张通过这种修炼,达到长生久世,羽化登仙。儒家的着眼点在于入世,佛家的着眼点在于出世,道家的着眼点在于加强自身修炼以求长生不死。 3、中外文化第二次大交汇有如下几个特点:①文汇对象起了变化,不再是过去相对落后于中国本土文化的西域草原文和南亚次大陆文化,而是整体水平超过中国的西方欧洲文化,后来还有美国,日本文化;②交汇兴趣起了变化,中国人对外来宗教本身表示出莫大的冷淡,而对天文,数学,舆地,水利,火器等科学知识兴味十足;③交汇时间长,从16世纪末叶开始已绵延四个世纪,至今仍在进行当中;④交流反差大,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系统造成了强烈震撼。 4、近代学者冯友兰将古人所说的人生境界抽象一番,划分出四个等级: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七、论述题 (计 20分,每题 10分) 1、(1)传统科技思维的局限,其一是重实用,轻理论。轻视理论探讨,使科技在经历一定的发展之后很难跃入新的水平。比如天文学,古代人观测天象,主要是应用于政治需要或者王朝的更替,而一直未能进入哲理推理和科学抽象的殿堂。其二,重印象,轻分析。中国传统科学的辩证思维方式,使中国古代科学家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满足于通过直觉得到总体印象,而不习惯于作周密的、详细的分析。所以,重实际应用、轻理论探讨;重整体综合,轻个案分析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方法,使中国古代科技没有顺利地转向现代科技,除了中医学至今尚属科学之外,其它科技都已被近代科技所取代。(2)重政轻技,重道轻器等传统观念的束缚。重政轻技就是重视政治轻视科技。中国是一个文化政治化倾向非常强烈的国家。可以说,从古至今,推崇政治。重视作官,鄙视技艺,轻视学问,成为整个国家的时尚。如明末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因与功名无关而很快失传,在日本却发展成为“天工学”,用以指导他们的科技发展。重道轻器,就是重
视宏观之道的探索,重视事物总体特质、事物与环境关系的探求,而轻视一事一物具体形质的研究。轻视社会生产领域具体器物、具体技能的研究。(3)封建制度的扼制。封建专制制度对科技进步的束缚和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知识分子热衷功名仕途,科技人员社会地们低下在中国古代有成就的科学家当中,几乎都是社会地位低下、淡于名利、安于贫贱的知识分子,精通医术的华佗被曹操所杀就是一个证明。唐朝僧人张一行淡薄名利,不愿与武三思之类为伍,只好跑到河南嵩山做了和尚,他始终过着清贫的生活,完成了子午线的测量。二是明清两代的锁国政策、文化专制及其腐败的官僚政治,使得中国近代科技发展渐渐与世界脱节。明清时期的统治者普遍认为,治国平天下,不需要科技,不需要设备,关键在于修身。 2、我国长期流传的饮食观念主要是:(1)民本思想。是儒家文化的“足食”观,就是让老百姓吃饱。这是稳定社会秩序的一项国策,是最基本的社会问题。(2)节约粮食。勤俭节约是一种传统美德,节约的重要内容是节粮。古诗写盘中之餐“粒粒皆辛苦”,虽然是从来之不易角度讲的,与今日从爱惜自然资源有差别,但仍是强调不要浪费粮食。(3)人格教育。在世界许多民族文化中,家庭教育是从餐桌上开始的。我国则利用饮食培养志向,观察人品,甚至把饮食观与人才观联系起来,这是中国所独有。如把无能者叫“酒囊饭袋”,饱食终日者叫“脑满肠肥”。人要成才应经受“饿其体肤”的锻炼等。儒家历来主张要回避各种享乐的诱惑,提倡节衣缩食。(4)食疗观。中国人很早就懂得饮食与养生之道。我国古代食谱大都强调节制饮食,古人把宴饮的节制当成礼节,视作严肃的社会规范。总之,食疗观是强调进食与人体之间的平衡,生理与文化间的平衡,勿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