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高大悬挑模板支模结构计算-2019年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22:15: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层建筑高大悬挑模板支模结构计算

0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多,高空大悬挑结构支撑体系以其操作方便、搭设灵活、施工时间较短、造价较低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由于高空大悬挑结构支撑体系施工跨度大、高度高、难度大、施工工艺要求高等特点,如果设计不合理,则会造成安全事故隐患,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部分工程直接借用施工脚手架进行悬挑模板搭设,正是由于这类特殊位置及相关节点处理的不合理,给工程实施留下了众多事故隐患。 1 工程概况

某高层建筑占地面积20893.8?O,总建筑面积达

102705.10?O。由1#A区、1#B区、2#、3#、4#楼组成,地下1-2层,地上7-20层,最高建筑高度102.3m,标准层高为4.5m,底部1~4层层高基本为6.0m。本工程2#楼20~22轴、B轴部位,7层有一部分悬挑结构,在7层悬挑结构对应的6层部位没有悬挑结构,具体设计如下:20~22轴悬挑长度为1m、B~D轴为1.7m,悬挑结构高度32.45m,6层层高为4.5m,5层层高为4.5m。 2 方案的比选

由于2#楼悬挑结构是从7层开始,该悬挑结构的模板支撑方案较为复杂(详见图1),根据经验有以下2种方式:

图1 2#楼建筑平面设计图

(1)搭设落地架至施工层。此方案为常规方案,但是工作量大,将耗费大量的材料与劳动力,最关键的是7层楼面标高为32.45m,搭设落地架不安全、不经济。

(2)采用在下一层布置型钢悬挑搭设模板支架。此方案操作较为简便,节省材料和劳动力,安全系数高。

经过综合比较分析,采用第(2)种方案最为经济适用。 2.1 本工程高空大悬挑结构模板支撑计算的难点 难点1:悬挑型钢布置不同于一般悬挑脚手架布置,需根据模板支撑计算结果进行优化布置,同时相应的荷载也比外围护脚手架高。

难点2:角部悬挑模型无法通过当前使用较多的2款安全计算软件进行计算。

难点3:本层层高4.5m,且下层层高也相对较高,达到4.5m,用于支模和悬挑型钢支撑的下撑杆件长细比较大。

难点4:本工程外围柱截面相对较大,给悬挑型钢布置带来了较大困难,尤其在阳角部位。 2.2 高空大悬挑结构模板支撑计算

因本工程阳角部位斜向布置的主梁与联梁交点间距超过2m,目前主流安全计算软件(PKPM、品茗)无法计算。本工程采用几个计算软件组合进行验算。

结合难点分析,本工程的悬挑模板设计主要有以下关键点:

型钢布置;阳角部位计算;下撑杆件计算。

(1)首先通过模板支撑计算,得出梁板模板支撑立杆间距,根据立杆间距布置悬挑型钢。

模板支撑计算时,因悬挑结构存在封口梁及悬挑梁,立杆轴向力较大。采用梁底立杆最大轴向力进行验算。

立杆稳定性计算中,立杆长细比容许值[λ]:《模板规范》取150,《脚手架规范》取210。

因《脚手架规范》中立杆计算长度中存在系数μ1、μ2,长细比容许值为210,而模板规范中,则不需考虑系数μ的影响,故两个规范计算公式不一样,相应的判断要求也不一样,经计算比较,两个规范判定标准基本相同,说明两个规范体系基本是一致的。(图1) 图2 模板支撑平面图

本工程采用主梁悬挑,主梁间距800mm;因柱截面尺寸较大为1m×1m,柱两侧以及阳角部位采用联梁悬挑。(图3) 图3 工字钢平面布置图 (2)阳角部位计算 ①联梁验算

根据模板支撑计算结果,B-D轴主梁上共搁置3根联梁,通过对模板支撑架的验算得出B-D轴外排联梁受力最大,只需对此联梁、悬挑主梁和支撑验算,若能通过,则其他杆件也能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