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0 6:08: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的文化瑰宝,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能进一步领略带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3、《小儿语》

问题提出 小学生说话做事要注意什么呢?

教学目的 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过程设计

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2.教师范读原文。 3.师领读词句。

.

.

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重点解释: 沉静、从容、体悉、从宽。 5.学生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1)分组读,再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 (4)试着背诵。

6.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

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4、《治家格言》(节选一)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

.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过程设计

一、简介《治家格言》

《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

.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练习: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

.

5、《治家格言》节选二教案

教学目的:

1、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2、 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 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恐或人知,便是大恶。” 学习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 二、

检查节选一的诵读。 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1、 2、 3、 三、

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恐或人知,便是大恶。”的意思。 1、 2、

结合注释理解该句的意思。 学生自读

(1)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