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会议电视会场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超标准(doc 73页)(正式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1 5:48: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3)管线图; 4)接线图:

5 系统使用说明书(含操作和日常维护说明) 6 工程验收结论汇总表

7.2.2 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资料应包括:

1 深化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审查记录(表C.0.1-1) 2 工程变更、洽商记录 (表C.0.2-2) 3 设备材料进场检查记录(表C.0.2-3) 4 隐蔽工程检查记录(表C.0.2-4) 5 会场环境检验记录(表C.0.2-5) 6 施工质量检验记录(表C.0.2-6) 7 强制条文内容检验记录(表C.0.2-7) 8 系统调试、联调情况记录(表C.0.2-8)

9 系统管理、操作人员培训纪录(表C.0.2-9) 10 系统试运行记录(表C.0.2-10)(后补)。

上述文件格式可根据附录表中的表格形式记录填写,或根据监理要求的格式记录填写。 7.2.3 系统质量检测报告应包括:

1 会场功能检验表(表C.0.3-1); 2 会议电视功能检验表(表C.0.3-2) 3 系统质量检验结论汇总表(表C.0.3-4) 4 系统质量主观评价表(表C.0.3-3) 5 系统质量客观检测报告(如有)

7.2.4 竣工验收文件签字盖章后应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存档。

7.3 会场系统试运行

7.3.1 系统应在竣工验收合格后,并且经会议电视系统全网管理部门批准后进行试运行。试运行期间,应由专门负责人员按本规范附录的表D03的要求做好试运行记录。

7.3.2 系统试运行前,建设单位或使用单位必须制定应急保障预案,预防全网使用时突发事件的发生。

7.3.3 系统试运行时间应不少于3个月。

7.3.4 系统试运行期间,设计、施工单位应配合使用单位建立会场系统管理、操作和维护制度。 7.3.5 系统试运行应达到系统随开随用,运行稳定,质量可靠。

7.3.6 当系统试运行期间出现的重大事故,应立即组织修复,并将事故处理情况作专题分析报告,并决定是否中止试运行。

7.3.7 系统试运行结束,建设单位应根据试运行记录写出系统试运行报告。系统试运行报告内容应包括试运行起止日期,试运行过程是否出现故障,故障产生的日期、次数、原因和排除情况,以及系统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7.3.8 当会场系统单位(或子单位)工程不具备进入会议电视系统试运行条件时,会场系统试运行应按照合同条款规定或与建设单位达成一致的操作办法执行。

7.4 工程终验

7.4.1 会场系统工程终验前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核查竣工验收中存在问题的落实情况,特别是验收报告中明确指出的工程问题与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应得到建设单位认可。

2 解决系统试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并负责落实避免同样故障发生的措施。 3 完善系统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和人员培训中存在的不足。

7.4.2 当会场系统工程作为单位工程的子单位工程时,单位工程通过竣工验收,会场系统工程应视为工程终验完成。

7.4.3 当会场系统工程作为独立的单位工程实施时,会场系统工程的终验程序宜由建设单位、设计和施工单位协商确定完成。

7.4.4 由建设单位、设计和施工单位等共同签署会场系统工程终验报告。

附录A 会议电视会场系统扩声特性测量方法

本规范的会场系统音频部分,按国家标准《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4959中规定的测量条件和测量仪器,对(1)传输【幅度】频率响应(2)声场不均匀度(3)最大声压级(4)传声增益(5)语言传输指数STIPA(6)总噪声级6项声学特性指标进行测量。但其中的细则,在保证测量精确度的条件下,根据会议电视会场中音频系统的特点,作了一些具体的规定。

A.0.1 传输〖幅度〗频率特性测量

1 特性说明:

会场内听众座席处各测量点稳态声压级的平均值,相对于音频系统扩声设备输入端电压的幅频响应。

2 测量原理图框图,如图A.0.1所示:

扬声器系统 宽带粉红噪声发生器 线路输入 扩声系统设备 测量传声器

声级计 (含频谱分析)

图A.0.1 电输入法测量传输频率特性原理框图

3 测量步骤及计算:

1)按图A.0.1连接,将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调节宽带粉红噪声发生器输出和调音台、功率放大器增益,使听众区内产生

较其背景噪声高15dB以上的声压级,并保持不变;

3)用1/3倍频程频谱分析仪,测得听众区内不同测量点所规定频率范围内各

1/3倍频程窄带声压级;

4)按公式A.0.1计算不同频率点上所有测量点的平均声压级;

1?L1/10L2/10LN/10?Lf?dB??10lg?10?10?-???10??………(A.0.1)

N??式中:L1、L2、L3——LN分别为测量点1、2、3……N的某1/3倍频程窄带声压级; N为测量点总数;

Lf(dB)为某1/3倍频程中心频率点的各测量点的稳态平均声压级。

5)把以Lf(dB)为纵坐标,频率f为横坐标绘制的响应曲线,即为传输〖幅

度〗频率特性。

6)在规定的频率范围内,应符合本规范×××××表××的规定。

A.0.2 声场不均匀度测量

1 特性说明:

声场不均匀度是指会场内有扩声时,听众座席处各测量点稳态声压级的最大差值。

??

2 测量步骤及计算:

1)按A.0.1—3款的1)、2)、3)测量步骤,测得听众区各测量点1,000Hz、2,000Hz

和4,000Hz 3个频率点各1/3倍频程窄带声压级;

2)分别算出1000Hz、2000Hz、4000Hz三个中心频率各测量点间的声压级最大

差值,单位:dB,即为该会场的声场不均匀度。 A.0.3 最大声压级

1 特性说明:

会场内各测量点所产生的稳态最大有效值总声压级的平均值, 2 测量原理框图,同图A.0.1。 3 测量步骤及计算:

1)将宽带粉红噪声信号馈入系统调音台输入口;

2)调节噪声源信号输出和调音台、功率放大器增益,使功率放大器输出电压相

当于扬声器系统设计使用功率(或额定功率)的电压值;

3)在会场内各测量点,在额定传输频率范围内,测得各1/3倍频程的窄带声压

级;

4)按公式A.0.1计算得各1/3倍频程频率点的各测量点的平均声压级;然后按

公式(A.0.3计算得额定传输频率范围内的最大总声压级,即为最大声压级。

Lmax?10lg10?Lf1/10?10Lf2/10????10Lfn/10?…………(A.0.3)

式中:Lf1、Lf2………Lfn分别为第1、2………n个1/3倍频程中心频率点的各测量点的稳态平均声压级;

n为1/3倍频程中心频率点数 Lmax为最大声压级。 A.0.4 传声增益测量

1 特性说明:

传声增益是指音频系统扩声达最高可用增益时,会场内听众座席各测量点稳态声压级平均值与传声器处稳态声压级之差。

2 测量原理框图,如图A.0.4所示:

图A.0.4 测量传声增益原理框图

3 测量步骤及计算:

1)按图A.0.4连接,把测试声源放在主席台座位前排中部往后500mm处,将系

统传声器和测量传声器分别置于测试声源高音扬声器中轴线两侧的对称位置,两传声器距中轴线±50mm,距地高1.2到1.6m,且与声源高音中心同高。然后将扩声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测试声源不发声信号时,调节扩声系统设备输出的增益,使系统达到临界啸

叫状态,然后把系统增益降低6dB,使系统达到最高可用增益,然后保持“哑音”状态;

3)调节宽带粉红噪声发生器输出和测量功率放大器增益,使测试声源在系统传

声器处用声级计的测量传声器监测,使之产生一个较该会场的背景噪声高25dB以上的声压级,并在音频系统所规定的频率范围内,测得各1/3倍频程(或1/1倍频程)中心频率点的窄带声压级,并保持声压级不变。

5)去掉“哑音”,使扩声系统恢复到正常最大可用增益状态,在会场内各测量

点上在规定的传输频率范围内,按1/3倍频程(或1/1倍频程)中心频率点,逐点测出其窄带声压级;

6)用公式A.0.1,按不同频率分别计得各测量点的平均声压级;

7)按不同频率分别算得各1/3倍频程(或1/1倍频程)系统传声器处的声压级

与各测量点平均声压级之差,然后也用公式A.0.1计算得总的平均值,即为该会场传输频率范围内的传声增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