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的改进BCR方法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4 22:42: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BCR连续提取法分析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 ? 1、重金属形态

? 2、重金属形态研究方法及发展历程 ? 3、本实验的目的 ? 4、实验原理 ? 5、实验步骤 ? 6、数据处理 1.重金属形态

? 重金属形态是指重金属的价态、化合态、结合态、和结构态四个方面,即某一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以某种离子或分子存在的实际形式。

? 重金属进入土壤后,通过溶解、沉淀、凝聚、络合吸附等各种作用,形成不同的化学形态,并表现出不同的活性。 ? 元素活动性、迁移路径、生物有效性及毒性等主要取决于其形态,而不是总量。故形态分析是上述研究及污染防治等的关键 2、重金属形态研究方法及发展历程

? 自Chester 等(1967)和Tessier 等(1979)的开创性研究以来,元素形态一直是地球和环境科学研究的一大热点。

? 在研究过程中,建立了矿物相分析、数理统计、物理分级和化学物相分析等形态分析方法。

-可编辑修改-

? 由于自然体系的复杂性,目前对元素形态进行精确研究是很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 在诸多方法中,化学物相分析中的连续提取(或逐级提取)(Sequential extraction) 技术具操作简便、适用性强、蕴涵信息丰富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 逐级提取(SEE) 技术的发展历程 ? 60~70年代(酝酿期)

? 以Chester 和Hughes(1967) 为代表的一些海洋化学家尝试用一种或几种化学试剂溶蚀海洋沉积物,将其分成可溶态和残留态两部分,进而达到研究微量元素存在形态的目的。 ? 70 年代末(形成期)

-可编辑修改-

?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Tessier et al. (1979) 用不同溶蚀能力的化学试剂,对海洋沉积物进行连续溶蚀和分离操作,将其分成若干个“操作上”定义的地球化学相,建立了Tessier 流程。 ? 80 年代(发展期)

? 不同学者在对Tessier 流程改进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20 多种逐级提取流程。其中,影响较大的逐级提取流程有Salomons 流程(1984) 、Forstner 流程(1985) 、Rauret et al流程(1989) 等。

? 90 年代(成熟期)

? 为获得通用的标准流程及其参照物,由BCR 等主办的以“沉积物和土壤中的逐级提取”(1992) 、“环境风险性评价中淋滤/ 提取测试的协和化”(1994) 和“敏感生态系统保护中的环境分析化学”(1998) 等为主题的欧洲系列研讨会先后召开,并分别出版了研究专刊。

? Ure et al. (1993) 在Forstner (1985) 等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Ure 流程,后经Quevauviller et al. (1997 ,1998) 修改,成为BCR 标准流程,并产生了相应的参照物(CRM 601) 。 ? BCR 为欧洲共同体参考物机构( European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 的简称,是现在欧盟标准测量和测试机构(Standards Measurements and Testing Programme ,缩写为SM &T) 的前身。

? Rauret et al. (1999) 等对该流程作了改进,形成了改进的BCR

-可编辑修改-

流程,成为欧洲新标准,并产生了相应的参照物(CRM 701) 。同时,Hall et al. (1996 ,1999) 在Chao (1984) 和Kersten et al. (1989) 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GSC标准流程。

? GSC 为加拿大地质调查局( The Geological Survey of Canada) 的简称 ? 2000 年以后(完善期)

? 在《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2000 年) 上总结了90 年代元素形态分析结果,系统探讨了元素形态分析在分析化学中的作用、分析方法可靠性等一些关键问题,并倡导了欧洲微量元素形态主题网———“形态21”工程。之后,一些研究者还探讨了土壤样品采集和预处理方法的标准化和参照物制备等问题

-可编辑修改-

-可编辑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