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数学》这门课后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7 17:11: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题目:学习完《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数学》这门课后,请你说说,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在数与代数领域进行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我们应该关注哪几个方面的变化和发展?下面是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的做法。

通过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数学》这门课,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在数与代数领域进行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进行了认真反思,现就在数与代数领域进行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要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1、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代数模型的过程

初中生的学习对象已由具体的数发展为抽象的数学符号,他们将研究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方程、不等式和函数。内容的呈现可以采用 “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与解释———应用与拓展———回顾与反思”的方式,让学生在分析问题中获得数学概念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技能和科学态度。例:一个长为5m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4m。梯子的顶端下滑0.5m 后,底端将水平滑动0.5m吗?

2、对于重要的公式、法则和规律,教学设计的素材呈现方式应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和交流

初中阶段出现的运算公式、法则比较多,它们的引出都应在尝试、猜测、推导之后加以总结,概括。教学设计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教学设计过程还应重视呈现那些针对数学规律进行探索,并用代数式表示规律的内容。

例: 探索规律

(1)计算并观察下列每组算式

(2)已知15×15=225,那么14×16=? (3)你能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4)从以上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用语言叙述这个规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规律吗?

(5)你能证明你所得到的规律吗?

3、编排例题、习题时要注意设计一定数量的应用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

例题和习题的配备数量和难度都要适当,每节习题的量要适当,以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避免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各部分都适宜编入一些具有现实背景的问题、开放性问题和探索规律的问题,以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4、赋予教学设计一定的弹性

由于学生个人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教学设计应有弹性,可根据实际情况编入一些选学内容。不过,增加的内容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与作用,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不应该片面追求解题的难度、技巧和速度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认知结构的变化,初中阶段的代数式、方程、函数内容可以在三年的教学设计中交叉编排,体现不断深化的过程,而不宜过于集中。具体到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代数式、方程、函数的内容设计要注意承上启下,多次反复,要注意过程性的和前后联系的内容的呈现。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不断加深对字母表示数、方程思想和函数思想的认识,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符号和语言刻画简单的具体问题,发展建模能力和应用意识。

5、把握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赋予教学设计一定的弹性

例如,对整式的因式分解,由于对分式方程和二次方程的解法只要求讨论简单的情形,所以,对因式分解只要求掌握提公因式法和直接运用公式 (平方差公式,两数和的平方公式)进行简单整式的因式分解,不要求过高的技巧,也不要求分组分解法和十字相乘法。为了注重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与作用,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可作适度引入。

6、编排例题、习题时要注意设计一定数量的应用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

例题和习题的数量和难度都要适当,可有层次区分,例如,分为基本题和选作题两类。例题要有良好的示范性,单纯地巩固法则、公式、算法的题目要精简,每节习题的量要适当,以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避免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习题不只是单一的常规训练题,各部分都适宜编入一些具有现实背景的问题、开放性问题和探索规律的问题,以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除了以上需要关注的问题,我认为好的教学设计还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1)、教学设计应有利于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现实背景

初中阶段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着更为广泛的联系,并具有更强的应用价值。根据这一特点,教学设计的编写应尽量结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