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优秀教案学习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1 13:41: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旅夜书怀》

主备人:豆旺峰

参备人员:朱宏刚 惠亚刚 孙维刚 孙鹏苏 王芳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鉴赏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能力目标: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思路和技巧。 情感目标: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联系高考有关考点,学会从意象、意境的分析和重要句子的理解等方面来鉴赏诗歌。 【教学难点】

对重要诗句的理解,鉴赏。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整体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提问】诗题往往反映了诗歌的基本内容或基本结构,《旅夜书怀》正是如此。请结合注释①说说“旅夜书怀”的字面意思。 【明确】“在旅途之夜书写自己的情怀或感情。”

【提问】这个标题应该包括两个基本内容,即写诗人旅途之夜所见的景物和当时的思想感情。那么,这两个基本内容相对应的是诗中的哪些诗句? 【明确】前四句写旅途之夜所见之景,后四句抒发诗人的感情。 二、诵读诗歌2遍

三、揣摩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一)、首联

1、【提问】首联描绘了“旅夜”什么景物?找一下其中的意象

1

【明确】细草 、微风、岸、危樯、舟 2、欣赏比较画面,初步感知诗句的意境

【提问】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请对诗句加以分析。 3、学生展开想象描述诗句。

【明确】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4、从诗中找一个词来概括其意象特点。 独 (二)、颔联

1、【提问】颔联的意象有哪些? 【明确】星、平野、月、江流 2、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星空低垂愈显原野辽阔无边,三两星盏衬托着无边荒凉的平野。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月似乎不堪滚滚东流的大江的压逼而一下子涌了出来。

3、用诗中一个字概括意象特点 阔

归纳:首联写的是孤舟,写出了孤寂,可颔联却给我们展示了如此雄浑阔大的景象,那是人到底要写的是孤独还是阔大?

明确:孤独,用了对比,反衬手法,阔岸、平野,大奖中的孤舟是何等孤单、何等渺小,这是诗人命运的写照,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沛无依的凄怆心情。 【过渡】后两联是“书怀”,那么到底怎样“书”,我们一起来探究。 【提问】后两联的抒情方法有什么不同?

【明确】颈联是通过议论直抒胸臆,尾联是借景抒情。

2

(三)颈联

1、【提问】颈联议论的是得名和当官的问题,读注释④⑤说说诗人对这两个问题持什么态度?

【明确】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

【点拨】是不是真的这样呢?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这两句诗是诗人用反语自嘲,也借此表达自己的不满。 (四)尾联

【提问】尾联还是“书怀”部分,但并非直抒胸臆而是借景抒情,试分析诗人借什么景抒什么情?(结合画面理解)

【明确】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四、拓展延伸:结合本诗归纳分析意境型诗歌答题模式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