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环境土壤学)试题题库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4/18 23:47: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章 绪 论

一、名词解释

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

结层。 土壤肥力:是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和水、空气、热的能力。土

壤肥力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土壤肥力的相对生态性:是指生态上不同的植物,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也是不同的,某种肥

沃的土壤或不肥沃的土壤只是针对某种植物而言的,而不是针对任何植物。 二、单项选择题

1、土壤资源与光、热、水、气资源一样被称之为可再生资源。但从其自然属性来看又是不可再生的,是有限的自然资源。这里是指土壤资源(A)。

A相对不可再生性 B数量的有限性 C质量的可变性 D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2、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相对固定,加之土壤形成的时间长;土地被占用的面积逐渐扩大及退化日趋严重的特点表明了土壤资源的(B)。

A相对不可再生性 B数量的有限性 C质量的可变性 D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3、土壤肥力可在物质循环和平衡中不断获得发育和提高;但高强度、无休止的向土壤索取,土壤肥力将逐渐下降和破坏的特点是指土壤资源(C)。

A相对不可再生性 B数量的有限性 C质量的可变性 D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4、覆盖在地球表面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地面空间位置上有相对的固定性,在不同生物气候带内分布着不同的地带性土壤的特点是指土壤资源(D)。

A相对不可再生性 B数量的有限性 C质量的可变性 D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5、通常把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和土壤圈作为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其中(D)是它们连接的纽带,构成了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即生命和非生命联系的中心环境。

A大气圈 B生物圈 C岩石圈 D土壤圈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土壤在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中的作用

答案要点:土壤是人类食物、居住、活动、生产等的基础。土壤具有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调节作用;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固定和解毒作用;及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的养分和其它元素的功能。 2、土壤资源的特点

答案要点:土壤资源的相对不可再生性。土壤资源与光、热、水、气资源一样被称之为可再生资源。但从其自然属性来看又是不可再生的,是有限的自然资源。 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相对固定,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土壤形成的时间长;土地被占用的面积逐渐扩大;土地退化日趋严重;人口剧增。

土壤资源质量的可变性。土壤肥力在物质循环和平衡中不断获得发育和提高;高强度、无休止的向土壤索取,土壤肥力将逐渐下降和破坏。 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覆盖在地球表面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地面空间位置上有相对的固定性,在不同生物气候带内分布着不同的地带性土壤。土壤资源的空间分布还受区域性地质地形、母质、水文等条件的影响。人类的耕作活动也改变了土壤的性状,从而影响土壤的空间分布。

第二章 地学基础知识

一、名词解释:

矿物:是天然存在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化合物或单质。 岩石:是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集合体。自然界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

大类。

1

原生矿物:是由地壳深处熔融状态的岩浆冷凝固结而形成的矿物称原生矿物,如石英、长石、

云母、辉石、角闪石等。

次生矿物:是原生矿物经物理、化学风化作用,组成和性质发生化学变化,形成的新矿物称

次生矿物,如方解石、高岭石等。

岩浆岩:是地球内部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分布很广的有花岗岩和玄武

岩。

沉积岩:是由地壳表面早期形成的岩石经风化、搬运、沉积、压实、胶结硬化而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是原来存在的岩石在新的地壳变动或岩浆活动产生的高温、高压下,使岩石的矿物

重新结晶,重新排列,改变其结构、构造和化学成分,而形成的新岩石。

地质内力作用: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的升降运动,地壳的褶皱和断裂运动,火山的喷发

和地震等。

地质外力作用:外力作用的总的趋势是要削平大山和高原,并且将破坏它们所产生的物质,

搬到低的地方堆积起来,以消弥地球表面高低崎岖的地形。外力作用主要是通过流水、冰川、风和海流等作用进行的。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矿物中属于次生矿物的是(B)。

A角闪石 B高岭石 C白云母 D斜长石 2、下列矿物中属于原生矿物的是(D)。

A方解石 B高岭石 C蒙脱石 D正长石 3、下列岩石中属于岩浆岩的岩石是(A)。

A花岗岩 B砾岩 C石英岩 D片麻岩 4、下列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岩石是(B)。

A花岗岩 B砾岩 C石英岩 D片麻岩 5、下列岩石中属于变质岩的岩石是(D)。

A花岗岩 B砾岩 C砂岩 D片麻岩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简述地质内外力对改变地貌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答案要点:地质作用根据地质营力的来源不同,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类,或称内、外营力。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的升降运动,地壳的褶皱和断裂运动,火山的喷发和地震等。地质的外力作用是向着与内力作用相反的方向进行,各种外营力均在雕刻着地表,侵蚀着和破坏着地势高低的基本形态和地壳构造。外力作用的总的趋势是要削平大山和高原,并且将破坏它们所产生的物质,搬到低的地方堆积起来,以消弥地球表面高低崎岖的地形。外力作用主要是通过流水、冰川、风和海流等作用进行的。

第三章 岩石的风化和风化产物

一、名词解释:

风化作用:是地球表面或近地球表面的岩石在大气圈各种营力作用下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变

化。

物理风化:岩石发生疏松、崩解等机械破坏过程,只造成岩石结构、构造的改变,一般不引

起化学成分的变化的过程称为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岩石和矿物在大气,水及生物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的变化,

称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岩石和矿物在生物影响下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称生物风化。

同晶代换: 当硅氧四面体和铝水八面体中央的硅离子或铝离子被其它离子取代后,其结晶构

造就不稳定而易破坏。这种阳离子的取代作用称为同晶代换。

成土母质:指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通过成土过程可发育为土壤。可分为残积母质

和运积母质。

2

残积母质:是指岩石风化后,基本上未经动力搬运而残留在原地的风化物。

运积母质:是指在水、风、冰川和地心引力等作用下迁移到其他地区的母质,如坡积物、洪

积物、冲积物、湖积物、浅海沉积物、风积物、黄土及冰川沉积物等。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矿物中按风化难易程度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

A石英 >云母> 角闪石> 辉石> 橄榄石 B 橄榄石>辉石> 角闪石>云母> 石英 C 角闪石>云母> 石英> 辉石> 橄榄石 D石英 >辉石> 角闪石>云母> 橄榄石 2、下列成土母质中不属于运积母质的是(C)。

A坡积物 B洪积物 C残积物 D风积物

3、钙积阶段由于大部分Cl和S已淋失,Ca、Mg、K、Na等元素大部分保留下来,所以母质往往呈(B)

A中性反应 B中至碱性反应 C酸性反应 D强酸性反应

4、铝硅阶段(硅铝化类型) 这一阶段的母质中Ca、Mg、K、Na都受到淋失,同时硅酸盐和铝硅酸盐中的硅酸也部分淋失,母质呈(C)。

A中性反应 B中至碱性反应 C酸性反应 D强酸性反应

5、铝阶段(富铝化类型) 这一阶段母质中的盐基和硅酸全部淋失,残留的只是硅和铝的氧化物,形成鲜明的红色,母质呈(E)。

A中性反应 B中至碱性反应 C酸性反应 D强酸性反应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成土母质的形成大致可以经过几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答案要点:成土母质指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通过成土过程可发育为土壤。 成土母质的形成大致经过4个阶段:

1.碎屑阶段 这是岩石风化的最初阶段,物理风化占优势,化学风化不明显,只有氯和硫元素发生移动,母质中主要是碎屑物质,其成分基本上与母岩一致。

2.钙积阶段 这一阶段大部分氯和硫已淋失,Ca、Mg、K、Na等元素大部分保留下来,有些钙游离出来,形成碳酸钙,往往沉积在碎屑孔隙内,母质呈中至碱性反应。黑钙土、栗钙土等土类的发育就停留在这一阶段。

3.酸性铝硅阶段(硅铝化类型) 这一阶段的母质中Ca、Mg、K、Na都受到淋失,同时硅酸盐和铝硅酸盐中的硅酸也部分淋失,母质呈酸性反应,颜色以棕或红棕色为主,黄棕壤及部分棕色成土母质的发育至此阶段。

4.铝阶段(富铝化类型) 这一阶段母质中的盐基和硅酸全部淋失,残留的只是硅和铝的氧化物,形成鲜明的红色,母质呈酸性至强酸性。我国华南的红壤、砖红壤的成土母质发育至此阶段。

第四章 土壤生物

一、名词解释: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最原始的活有机体。它们的作用是:分解有机质,合成腐殖质,转化

土壤中难溶性的矿质养分及固氮。 二、单项选择题

1、在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土壤生物是(C)。

A植物根系 B 土壤动物 C土壤微生物 D 土壤昆虫 2、下列生物中在土壤中数量最大的是(D)。

A 小动物 B 多细胞的后生动物 C 原生动物 D 微生物 3、适宜大多数细菌生长的土壤酸碱性环境是(C)。

A 碱性 B中性 C 酸性 D 强酸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