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柴科夫斯基《四季》的 艺术特色及曲式结构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3:50: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柴科夫斯基《四季》的 艺术特色及曲式结构

作者:邓炎树

来源:《师道·教研》2014年第04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柴科夫斯基的套曲《四季》的艺术特色以及曲式结构进行分析,展现俄罗斯钢琴家柴科夫斯基音乐作品的魅力和他伟大的人格魅力,以及他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和民族主义风格。

〓〓关键词:柴柯夫斯基;音乐形象;浪漫主义;民族主义〓〓1. 作者简介

〓〓只要提到俄国的作曲家,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彼得·伊里奇·柴柯夫斯基。在中国他还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老柴”。他是19世纪下半叶最独特的俄罗斯作曲家,被人们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旋律大师”。他是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他的作品有着很强的抒情性和民族性,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有着热情奔放的一面,却不失细腻的情感,体现了他浪漫主义、民族主义、乐观主义的精神。并且他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他把自己的灵魂和生命全部投入到自己的民族、国家甚至是整个人类。他创作了很多交响曲、歌剧、芭蕾舞剧、管弦乐作品和乐曲,影响了整个世界,是音乐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犹如黑夜中璀璨夺目的明珠。

〓〓柴柯夫斯基受圣彼得堡文艺月刊《小说家》的邀请,每个月写一首与季节相关的钢琴曲,柴柯夫斯基一口气就写下了十首描绘了俄罗斯春夏秋冬每个季节的不同美丽景象,可是六月和十一月却一时写不出来,最后他把《船歌》作为六月曲目,把《在马车上》改名为《雪橇》作为十一月的曲目,出人意料是六月和十一月竟然是最出名的。他的十二首乐曲分别是一月《壁炉旁》、二月《狂欢节》、三月《云雀之歌》、四月《松雪草》、五月《白夜》、六月《船歌》、七月《割草人之歌》、八月《收获》、九月《行猎》、十月《秋之歌》、十一月《雪橇》、十二月《圣诞节》。 〓〓2. 音乐形象的典型性

〓〓 柴柯夫斯基《四季》音乐作品中的音乐形象始终都是围绕着俄罗斯的人和物。俄罗斯是一个地域宽广的国家,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里的人们身材高大魁梧、性格豁达开朗、勇敢、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那里有著名的莫斯科湖、贝加尔湖、西伯利亚的一颗明珠阿尔泰、圣诞老人的故乡大乌斯秋格、北方威尼斯之称的彼得堡、厄尔布鲁士山。他们有着自己的信仰和节日,宗教信仰主要有自然崇拜、动物崇拜和植物崇拜,他们的宗教信仰不仅仅表现在宗教仪式、祭祀方面,在他们的生活方面也有体现。主要节日有复活节、圣诞节和洗礼节。人们十分喜欢圣诞节,在圣诞节的前夜1月6号人们是不能吃东西的,直到晚上才能开斋。必不可少的就是圣诞鸭。他对那里的大自然和人们有着无限的热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1以大自然为主题

〓〓俄罗斯幅员辽阔,跨越多个自然带,其中最大的就是森林带,那里景色秀丽为美,又不失大气。春天充满了生气,夏天茂密的森林一望无际,秋天有着浪漫,冬天一片雪野。人们都深深地热爱这片土地,当然柴柯夫斯基也不例外。他创作的《四季》就是以俄罗斯春夏秋冬四季风光为题材。比如说三月《云雀之歌》就描写了一幅春天美丽的景象。春天来了天空一片湛蓝,白云朵朵,春风拂面,大地的草儿花儿都长出来了,云雀欢快地在枝头啼叫,仿佛是在赞美春天的美丽景象。五月《白云》描写了俄罗斯的五月即将来临,他赶走了冬天的寂寞,赶走了冬天的寒冷,多么新鲜清爽。十月《秋之歌》晚秋的季节树叶凋零,随风飘落,道路上全都是枯黄的树叶,到处都是孤寂凄凉。 〓〓2.2人物性格的刻画

〓〓俄罗斯是一个擅长跳舞的民族,他们舞蹈的产生和发展都和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劳动时,庆祝时,还有进行宗教仪式时都会用舞蹈来表达心情。比如在柴柯夫斯基的二月《狂欢节》人们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中,喝着美酒,穿着华丽的衣裳,敲打着乐器,跳着舞蹈。乐曲中有俄罗斯特有的节奏,欢快和跳跃的旋律,纯朴明快的双拍子舞蹈特征。十二月《圣诞节》也是描写了人们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载歌载舞的情景,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姑娘跳舞的景象,表达了她对幸福的渴望。

〓〓俄罗斯人是正直淳朴的,他们爱好追求美好的生活。十一月《雪橇》这首乐曲具有民歌风格。俄罗斯的冬季十分漫长,整个大地都是白茫茫的一片,人们出行时骑着马车扬着长鞭哼着俄罗斯的民歌,马车开得飞快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嘚嘚的马啼声和清脆的铃铛声交织在一起美妙动听,马车走过留下一条长长的车印,人们带着希望驶向远方。

〓〓俄罗斯的人们勤劳勇敢、豪放乐观。在柴柯夫斯基的乐曲中就能得到体现,比如说一月《炉壁边》描写了俄罗斯的一月天气还是很寒冷,外面呼呼地刮着大风,下着小雪,人们都不敢出门,天已经笼罩了朦胧的夜色,炉壁里的微火即将熄灭,烛光在微微闪烁。七月《割草人之歌》描写了人们在田间卷起衣袖,挥着镰刀,快乐的劳作情景。九月《狩猎之歌》描写了俄罗斯人民的勇敢,早晨的太阳刚刚升起,出发的号角响起来了,人们骑上了马儿整装待发。 〓〓3. 作品中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在欧洲的音乐史上从19世纪一直持续一百多年的时间是浪漫主义时期,柴柯夫斯基正是出生在一个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的音乐创作打破了古典时期音乐结构上的均衡和完整,追求个性表达,旋律更加自由,更富有想象力和抒情性。

〓〓我们知道《四季》描写的是俄罗斯四季美丽的风光,通过乐曲表现了柴柯夫斯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幸福的渴望,对梦想的追求。他追求音乐旋律的优美,音乐的抒情性,被人们称为“旋律”大师,他创作的灵感就像一股山泉源源不断永不枯竭。他在《四季》没有惯用传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音乐模式,加入了大量的变化音,不和谐的和弦恰当地表现音乐的情景与内涵,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五月《白夜》的诗歌里写着“多么美妙的夜晚,幸福笼罩着一切,谢谢你,夜半亲爱的故乡!从冰冻的王国,从风雪的王国,你的五月飞奔而来,她是多么新鲜清爽!”俄罗斯气候与中国不一样,在五月他们迎来的是白夜,人们为这白夜交替的美妙感觉而欢呼。柴柯夫斯基用优美的旋律描写白夜来临时人们欢乐享受的画面。用活跃的快板,跳跃欢快的节奏来描写人们载歌载舞的画面,赞叹着白夜是多么美妙幸福。

〓〓六月《船歌》极具浪漫主义色彩,乐曲有着淳朴流利如歌一般的旋律。描绘的是夏日的夜晚,天空繁星闪烁,人们悠闲地划着小船,在湖水中微微荡漾,唯美梦幻的画面。同时又有一股忧伤夹杂在其中,沉痛而甜蜜、忧郁而痴迷。船歌大多是8/6拍的小调调式,而柴柯夫斯基却用的是4/4拍的节奏表现湖中的人们悠闲平稳的划着小船的意境,它的旋律像俄罗斯民歌一样有着淡淡的忧伤,节拍有着俄罗斯人民的性格一样淳朴宽广。 〓〓4. 作品中深深的民族主义精神

〓〓19世纪全世界的很多国家正在进行着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人们的爱国情绪比任何时期更加强烈,音乐的感情色彩也不断加强,在作曲家的音乐作品中体现得更加深刻。柴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正是通过描写了俄罗斯的春夏秋冬的自然风光、劳动生活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柴柯夫斯基的一家人都非常喜欢大自然,他的父母经常带着他旅游观光俄罗斯的美丽景象,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带他去参加一些宴会节日、宗教仪式使他对故乡的民俗风情,宗教信仰有了一些感悟。他的创作不仅仅是受家庭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受19世纪格林卡的影响。格林卡打破了一个国家孤立的音乐模式,将西方国家的作曲方式完美结合,使俄罗斯的音乐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月《狂欢节》中,他就采用了俄罗斯特有的民族舞蹈节奏,整首乐曲都是运用的4/2拍的波卡尔节奏,充满了活力和动感。描写了人们在这美好的节日里举行盛大的宴会,每个人都露着笑脸、尽情舞蹈欢乐的场景,展示出了俄罗斯舞蹈的热情奔放和俄罗斯人民的开朗豪爽。十一月《雪橇》中,A乐段的主题旋律就如同是一首俄罗斯的名歌,B乐段中用跳音表现了马夫爽朗的笑声、马蹄声和清脆的铃铛声。这首乐曲表现了俄罗斯优美动人的旋律和俄罗斯人勇敢、豪放、爽朗的性格特征,也体现了柴柯夫斯基浓郁的民族主义。 〓〓参考文献

〓〓[1]吴维忠:我的音乐手册,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4月.

〓〓[2]世元:柴柯夫斯基,俄罗斯音乐抒情大师,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