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的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最新教育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6 22:56: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基于项目的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以学习研究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以制作作品并将作品展示给他人为目的,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着的问题的一种新型的探究性学习模式。

该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目前,这种教学模式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教学当中,而我国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推动下,已有一些学科运用该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对信息技术学科而言,基于项目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但研究的还不够深入。本文将就高中信息技术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内容,以“电费收缴程序”教学设计为例,来探讨基于项目学习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的有关问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条件逻辑式表达式的构成。 (2)掌握简单IF语句和IF语句的嵌套用法 (3)熟练掌握使用VB软件进行界面设计。 (4)熟练应用数学分段函数。 (5)培养了解国家最新政策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

(1)能使用流程图表达算法。

(2)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法发表观点、交流思想、与人合作。 (3)选择和利用适当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完成各种任务并解决问题。

(4)利用数学知识进行建模,培养程序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集体观念。

(2)培养学生了解祖国、关心祖国、热爱祖国的热情。 二、学生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选模块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或者高中二年级对于利用计算机程序解决生活各种的兴趣,在对该模块教学前,学生已通过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信息技术基础》,基本掌握常用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方法,具备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程序的思想。

三、内容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指出:“算法”是关于解决问题的计算过程的描述,即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的描述;“程序设计”是使用计算机可理解的语言表达算法的过程。本模块介绍计算机解决结构化应用问题的基本方法,为选修模块。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体验客观世界的计算机对象化表征和算法思维,掌握几种基本算法;能运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设计解决简单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编制

程序实现算法解决该问题。本模块的教学,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意寻找、发现身边简单的实际问题,进而设计出算法和计算机程序去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体验客观世界的计算机对象化表征和算法思维,掌握几种基本算法;能运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设计解决简单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该问题。 四、教学策略设计

采用基本项目学习的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安排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设计思路基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教材中将各部分知识分化到了具体的单元中,即各个知识点分解,尽管教材中采用的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它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缺乏带有实际意义的综合性任务,只有一些小任务,实际上与传统的练习题无异,而在实际生活中,任何一种技能都不是单独应用的,而是多种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另一方面,尽管所有学生都是“非零”起点,但在其知识技能水平上还是有一定差异的,如何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帮助,互相提高,将他们学到的各种理论知识进行综合的应用与实践,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对教材的章节进行调整,如将第二章和第三章这些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知识体系进行整合,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该内容的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下面以“电费收缴程序”作品制作为例说明采用基于项目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