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职业模块)工科通用(语文版)第4课《西安这座城》word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8:52: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西安这座城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

2、培养学生搜集、提炼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3、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西安城这座文化名城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传统的热爱;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西安城这座文化名城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到上海看50年,到北京看500年,到西安看5000年。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解释一下。

简要介绍西安:西安,古称长安。这座秦岭脚下、渭水之滨的千年古都,北临渭河,南依终南山,周围曲流环绕,曾是13个王朝建都的地方,是中国最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对于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而言,西安曾有过无与伦比的贡献。现在西安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陕西省省会所在地。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陕西本土作家贾平凹一起走进《西安这座城》。

二、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1—3节,找出作者直接抒发对西安这座城感情的句子。

明确:我爱陕西,我爱西安这座城。我生不在此,死却必定在此,当百年之后躯体焚烧于火葬场,我的灵魂随同黑烟爬出了高高的烟囱,我也会变成一朵云游荡在这座城的上空的。

过渡:可见作者对西安的爱已经深入到了灵魂,融入到了生命。 2、提炼信息,概括西安城的特点,揭示作者热爱这座城市的缘由。 ①找出文中最能概括西安城特点的句子。

明确:气派不倒,风范犹存,在全世界范围内最具魅力的古城,也只有西安了。

整个西安城,充溢着中国历史的古意,表现的是一种东方的神秘,囫囵囵是一个旧的文物,又鲜活活是一个新的象征。

②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西安这一古城魅力的?

明确:作者具体从三个方面来展示西安城的古都魅力,即 古建筑群(城墙、大街小巷、四合院)

文化特色(古老的艺术、习俗、土语、室内摆设、服饰) 人的性格(粗犷豪放、知足、直爽、关心国事,放眼全球) 城墙:完整

大街小巷:方正,有序(你到了西安,想迷路都难) 艺术:秦腔、皮影木偶

生活习俗:海碗、社戏、高跷、鼓乐 方言:“携”、“寡”、“避” 摆设:字画、旧瓷

穿戴:悲喜分明

民间哲学、奇才异人:“蹲坑” 历史人物:“杞人”、张骞 三、课堂小结

西安的建筑排列有序,规划整饬;西安的文化古色古香,传承历史;西安的人民具有故都所赋予的秉性,淳朴豪放而又与时俱进。

展示一组图片,体现西安的特色。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二、讲读课文 学习第五段

1、体会从作者的生活方式中表现出来的对西安乃至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作者对西安的爱如何表现?

从两个方面概括,一是作者自己的日常生活;二是向别人介绍西安。 (1)概括说出作者的居住环境,这些环境为作者提供了怎样的生活? 城墙根的生活:

用水——“骨片水牌”

逛市——“狗市”“鸟市”“集场”

其他——“晨练”“买书”“拜僧求道”“鉴赏古钱字画”“听韶音” 城里外的生活:

“钟楼听天音”“古楼听地声”; “考古兵马俑”“凭吊霍去病” “登大雁塔”“入曲江池”

(2)对这种古城生活,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尽兴悠闲自由自在——“我爱西安这座城” 小结:作者对于这座城市的爱实质上是对古老民族的历史文化的爱。这种爱渗透到作者生活的点点滴滴,文中处处洋溢着作者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传统的痴迷和自豪。

二、问题讨论

为什么作者说“整个西安城,充溢着中国历史的古意,表现的是一种东方的神秘,囫囵囵是一个旧的文物,又鲜活活是一个新的象征”?

旧的文物——是指西安城到处透出古意,蕴积着深厚的文化,历史的积淀。具体来说指古城墙、方正有序的大街小巷、秦兵马俑等等。

新的象征——是指西安城科学家、各类奇人异士不断涌现,西安人关心国事、开拓创新的精神。

三、课文总结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及拓展练习。 2、写写学校所在的古城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