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整治工程设计说明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2 10:14: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滑坡整治工程设计说明

一滑坡体概况

1、自然概况

***滑坡为古滑坡,位于长江北岸原***镇、***及***之间的南麓斜坡上。滑坡区是新城建设规划中县财政局(正建)、县师范附属小学、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建成)以及数十栋移民住宅楼(建成)所在地,***至奉节及老***城的***大道(正建)在其后缘通过。

由于当地降雨量大,地面排水不畅,大气降水、滑坡区内居民生活污水流入滑坡体内,加上古滑体上人为活动频繁、单位办公大楼、移民住宅楼的建设,以及各种挡墙基础的开挖,特别是滑坡前缘的切脚开挖,使座落在古滑坡体上的部分房屋、排水沟、地面有拉裂变形现象,出现人工因素诱发的局部复活,属局部蠕动变形,目前整个滑坡仍处于稳定状态。

在新城的建设中,双江八组产生了大面积复活体,坡面产生大量张拉裂缝,引起楼房基础开裂,需要及时治理,如复活体继续发展下去,将引起古滑坡的复活,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城镇规划和建设,不论对政治、经济还是社会稳定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和损失。

***滑坡(A区)位于长江与小江所夹的东侧三角区的河谷斜坡上,该滑坡的西边界从天宫包垭口东开始,向东至石鞘湾村西侧,东西长约820m.西部前缘切出公路南侧(高程为201m),东部前缘在公路北侧的陡崖上(高程为237m),东侧后缘在谭家梁下的基岩陡崖下(高程为276m),南北宽100~350m不等,面积约2×104m2。滑体厚度2~

1 / 18

30m 不等,总体积约110万m3,为大型堆积顺层滑坡,平面形态略呈圈椅状。

受岩性和施工影响,古滑坡上产生了方向、成因、地质环境不同的三个滑体。 (1)双江六组滑坡,位于滑坡西部,该滑坡已由新城建设委员会委托长江水利委员会***工作站,进行了滑坡的勘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已做了整治处理设计,其方案是墙背锚索抗滑桩支挡,目前大部分工程已施工完成。勘察期间,未发现已整治过的边坡及上方山坡有变形的迹象。

(2)双江八组复活体,位于古滑坡的中西部,是由人为因素诱发的局部复活,其前缘至公路北侧,高程206m,后缘在移民楼37号及38号后约10m处,高程约231m,具典型的圈椅状地貌,东侧以移民房为界,西侧以正建的武装部西侧为界。复活体东西宽130m,南北长180m,厚度3~12m不等,复活体体积约15.3万m3。目前在滑坡体上有二栋已被拉裂的七层楼房和被毁坏的居民平房。

(3)附属小学滑坡,位于滑坡东区,西起农行双江营业部、东至财政局迁建区东侧,东西长约560m,南起兴旺路、北至谭家梁陡崖下,南北长160~350m,滑体厚20~30m不等,目前财政局、师范附小、油脂公司等单位正在该处进行紧张的迁建工作,滑坡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2、工程地质概况

***滑坡 (A区)区内分布的主要地层为第四系松散层和侏罗系中统沉积岩层。 (1)第四系松散层

本区分布的第四系地层主要是滑坡堆积、坡积和残积的粘性土及碎石类土。 粘性土:以粉质粘土为主,分布厚度不均,一般山坡平缓处厚度可达5~8m,稍陡的山坡分布厚度一般不大于1m,褐灰色及土黄色,质地不均一,粘性较好(属泥岩风化而

2 / 18

成),一般均含有粒径大小不等的砂岩碎石、角砾,土石比为7:3,可塑~软塑,致密性差。

碎石类土:由于山坡物理风化的因素,此地碎石类土多为坡积及滑坡堆积成因的块石土、碎石土。平面上多分布在滑坡东部及西部双江六组滑坡处,在复活体局部地方也有分布,其厚度随地形的变化而变化。一般3~30m不等。块石土、碎石土不稳定,有时变为一层。其岩性特征为:堆积时代久远的为土黄色,碎石基本呈全风化状态,土石比为4:6。坡积时代较新的为褐红色,碎石及块石呈强风化状态,其间由泥质砂岩和泥岩风化碎屑充填,土石比一般为3:7~2:8。稍湿至潮湿,致密性差。 (2)侏罗系沉积层

滑坡区出露地层是侏罗系中统内陆浅水湖相碎屑沉积层。该地层有三个岩性阶段,上段以砂岩为主,泥岩次之;中段以泥岩为主夹砂岩;下段则为砂、泥岩不等厚互层,并以泥岩为主。根据现场调查及钻孔揭示,滑坡区属上段地层,是一套青灰色、灰白色中厚、厚层岩屑长石砂岩及长石石英砂岩夹厚层紫红色泥质砂岩、粉砂质泥岩及泥岩的地层。泥岩中普遍含钙质及钙质结核,砂岩具斜交层理和交错层理,在横向上有增厚或尖灭现象。在颜色上从灰白、青灰、灰绿至褐红再至紫红的渐变规律。该区岩层产状一般是N7°~23°E/5°~10°N,岩层平缓。具体岩性特征:

砂岩物理特征:灰白至青灰色、灰绿色,矿物以长石和石英为主,暗色岩屑次之,钙质胶结,中、细粒结构,厚层状构造。褐红及紫红色泥质砂岩,则以长石为主,岩浆岩屑和粘土次之,钙、泥质胶结,细、粉粒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遇水易风化,风化层厚度一般1~5m。岩屑以硅质岩为主,岩浆岩及粘土岩次之,副矿物以绿帘石、石榴籽石、磷灰石为主,钛铁矿、磁铁矿、电气石、锆石次之。

3 / 18

泥岩物理特征:紫红色为粉砂质泥岩,粘粒含量为主,粉粒岩屑次之,泥质胶结为主,往往在胶结物中有水云母、绿泥质及少量石膏。普遍含有钙质结核。棕红色泥岩为纯粹粘土岩,5~10cm薄层状构造,含有水云母、石膏、高岭土等矿物。风化层厚度3~6m。

砂岩力学特征:因砂岩胶结成分的不同,引起颜色不同,其力学特征也有较大差异。灰白色及青灰色长石、长石石英砂岩回弹系数为24~30,饱和极限抗压强度RC=31.9MPa,软化系数0.72;灰绿色及褐红色泥质砂岩回弹系数为12~20,R C=9.23MPa,软化系数0.47;且前者耐磨性好,硬度高,是当地的主要建筑材料和当地建筑物的主要持力层。

泥岩力学特征:紫红色泥质砂岩,其回弹系数均小于12,遇水、见光晒,易风化。本地区一般在桩基础中都不用其作为桩基持力层,棕红色泥岩,由于含有大量膨胀性矿物,易风化,遇水易膨胀崩解。 3、水文地质条件

滑坡区地下水按其赋存条件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地层孔隙潜水与基岩裂隙水两种。 (1)第四系松散地层孔隙潜水:滑坡区内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残积、坡积的松散层中。由于滑坡区东部在地形上高于西部,相对而言形成东部贫水、中西部富水的不均匀分布状态;在滑坡区南北方向上,前缘比后缘略富水。第四系松散地层孔隙潜水来源有三:一是大气降水,二是基岩裂隙水,三是生活废水。

(2)基岩裂隙水:滑体下伏基岩为砂岩和泥岩,砂岩为透水层,泥岩为隔水层,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砂岩裂隙中,其补给来源有二,一是大气降水,二是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排泄方式一般是沿着下伏泥岩接触面向岩土接触处排至第四系松散层中或沿着裂隙排向长江。

4 / 18

滑坡东部地区水位埋深5.0~27.10m,地下水位线不连续。西部地区水位埋深2.0~10.0m不等。复活体地下水的涌水量为:5.47~7.71m3/d,渗透系数为:0.5m/d。

根据挖探和钻孔揭示,虽然在基岩面上土体往往比其上部土体含水量高,但在局部地方仍呈不连续,这与大气降水有很大关系。一但连续下雨基岩面上就会形成连续的水位线,降低基岩面及其以上土体的抗剪强度,为其滑移变形创造条件。

区内地下水呈弱碱性,PH值一般为7.84~8.02,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4、气象

该滑坡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雨量集中在5~9月份,且多发暴雨,年平均降水量为1121.2mm,年最大降水量为1752.6mm(1963年)、日最大降水量为191.5mm(1981年7月17日),连续一次最大降水量为292.1mm(1963年8月15~23日),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68.8mm,年最大蒸发量为1573.6mm(1999年),多年平均风速0.7m/s,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1%。

5、地震

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

二滑坡稳定性检算及结论

在对勘察资料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实地调查,运用岩石力学数值计算分析方法和SARMA法,选择Ⅺ-Ⅺ'断面进行了计算模型设计、应力分析、变形分析和稳定性系数计算;选择Ⅳ-Ⅳ'进行了BISHOP法稳定性计算,并采用传递系数法对变形体和老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复活体在天然状态下,其稳定系数为1.05~1.14,处于临界状态,在饱和状态下(雨季),其稳定系数为0.845~0.93,处于不稳定状态。老滑坡在天然状态下,其稳定系数为1.224~1.88,处于稳定状态,

5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