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17:36:0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个案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致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市,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不得不背井离乡,都外出打工或在外经商,把监护和“家教”的重任交托给这些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亲朋,甚至是由其兄妹互相照顾或根本就无人监护。因而,学校随之便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学生。
据研究结果表明:很多的“留守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缺乏良好的竞争意识,很自卑,合群困难,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偶尔也流露出想和同学们交往的思想,但显得不知所措。在一些人的眼里甚至渐渐变成了“差生”的代名词。“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值得学校、家长和社会关注的问题。 二.案例介绍
吴明誉是我校二年级的一位女同学,她长着眉清目秀,成绩上游,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你提问她也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学习成绩也一直停滞不前。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
三、家庭背景
吴明誉是一个典型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子女,父母亲长期在成都打工,平时很少回家,一年只有工厂放假才回来一次,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生活。吴明誉平时和乡下的爷爷一起生活。爷爷平时对吴明誉宠爱有加,由于祖孙两辈之间年龄相差悬殊,加上爷爷读书不多,根本无法对吴明誉进行学习辅导和正常教育,思想上的交流和人格的培养基本无从谈起。
四.案例分析
通过我的观察、家访、交谈,我发现吴明誉身上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爷爷的过分溺爱,事事迁就她,缺少严格的监督,这就造成了她胆小怕事、自卑又合群;其次是补
偿式的父爱母爱,每次父母回来就给她大量的零花钱,对于她物质上的要求有求必应,但由于回来时间短,对于学习和思想方面的教育就很少了。
五、辅导策略。
1、用爱心消除心理障碍。
教师的爱,是无穷的力量,她能驱走寒冷,送来温暖;她能消除障碍,平治道途。所以,我通过定期和不定期找吴明誉谈心,询问她的生活情况,也有意无意地询问她父母的工作情况,让她了解父母工作的艰辛。通过谈心,婉转地指出她的不足之处,同时也肯定她的优点,让她重新认识自己,让她感到在老师眼里,她是个具有许多优点的孩子,为她消除心理障碍,重新建立自信、自尊。随着谈次次数增多,师生感情加深,渐渐地,她能接受我的建议,一点点地弥补不足。每当她取得一点儿进步,我便对她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
2、经常与家长联系、使其不良行为及时制约。
针对吴明誉身上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不当的家庭教育所造成,于是我通过电话和他的父母、爷爷多次交谈,一是为了交换吴明誉的表现,二是商量共同教育方法。通过交谈,让她爷爷明白在吴明誉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教会她如何解决,而不是替她做。不要过分溺爱,事事迁就她。也通过电话与她的父母进行沟通,让他们意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严重性,应尽量多抽时间回来和吴明誉进行思想交流,实在没时间也应打电话回来和她交流,多了解她的内心世界,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让他们明白:钱不能弥补自己对孩子的歉意,无节制地给孩子物质满足是在害孩子,会让孩子滋生好逸恶劳、铺张浪费的恶习。 3、发掘优点,完善人格。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鼓励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勤奋学习的愿望。我就利用吴明誉喜欢书法,书写漂亮的优点,让吴明誉和其他几个同学负责班级的墙报的出版工作。开始她不愿意,最后加上家长和老师的鼓励,她同意了,而且表现得还不错。我就利用班会课对她进行了表扬。她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从此她变了好多。后来经过不断鼓励,巩固,她进步了。就这样我利用吴明誉的优点克服自身的缺点,完善人格,再造人生。 4、集体的熏陶与关爱。
积极开展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不仅能活跃问题学生的身心,使他们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得到充分的施展,而且能强化他们的自信心和集体意识,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我多次为她在班集体活动中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她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在她从我的表扬、同学的赞许中对自己充满自信。让她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与别人交往,体验交往的乐趣。让她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增添信心。
六.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通过我们慢慢地去关心她,帮助她,她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吴明誉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也自信了,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上课能举手发言且声音较大声,性格也变得开朗了。 七、辅导体会
面对吴明誉的成功,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因而,针对类似吴明誉这样的留守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她的善意。通过多种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父母,老师,同伴上来,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乐于接受教育者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