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行政领导者的素质及影响力(定稿)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8 12:11: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威信产生直接的影响。

2.才能因素,领导者才能的高低关系到能否胜任工作以及工作中获得成就的大小。才能是一种实践因素,要通过实践来体现,主要反映在工作成果上。有才能的领导者易使人产生敬佩感,能力越强,使人产生的敬佩感也越强。它会吸引人们自觉地去接受其影响。在一个行政组织中,人的才能应该同他的职务相称,这叫“人与事”的最佳匹配。但在实际生活中确实存在一些位高才低的无能领导者,他们身居高位,名实不符。这种领导办事效率低,缺乏判断能力,决策错误,下属对其也就没有敬佩感,因而使各项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3.知识因素,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知识水平的高低主要表现为对自身和客观世界认识的程度。领导才能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本身是力量。一个领导者如果精通业务知识,人们就会对他产生信赖感,增强其非职务性影响力。

4.感情因素,行政领导要具有一定的情商。领导者与下属建立了良好的感情关系,便能产生亲切感。有亲切感的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吸引力大,影响力也大。领导者平时待人和蔼可亲,时时体贴关怀下属,与群众的关系十分融洽,那么他的影响力往往较大。如果领导者与下属关系比较紧张,那么就会造成双方的心理距离。心理距离是一种排斥力,对抗力,会产生负的影响力。感情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对于行政领导者进行行政与业务管理、行使合法权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领导者如果欲将他们的决策变为下属的自觉行动,单凭合法权力是不够的,即使同时具有专长权力、职位权力而没有感情的影响力,仍然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领导者的作用。

在实际中经常见到的一些所谓“刚性”的、说一不二的领导,他们个人的确具有很强的能力,政令也非常的畅通,但最终执行效果却不是太好,有时非常机械,缺乏灵活性,甚至失败。这是因为这种领导的政令往往是依靠自己一贯的霸道形象去推动的。他的权威又往往是其一贯的热衷于独裁的结果。在日常工作事务中,骂娘和训人是这类领导的“家常便饭”。而下属呢,往往会因为惧怕其“威严”而“口服心不服”。这样的领导者,看似政令畅通,实际上是由于过份依靠权力性影响力而忽视了非权力性影响力这一主要方面,其影响力是有限的。

四、行政领导者的素质与影响力的关系

(一)行政领导者的素质是领导者权力性影响力的重要基础

6

在我国行政领导的任命有提名、组织考察、党委讨论等程序,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干部的政绩考核和罢免程序也日趋完善。一个高素质的行政领导者,会得到组织和群众的认可,一步一步得到提高,在实践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为公共事业更好的服务。一般情况下,党组织必须将权力授予那些各方面素质都比较高,且具备领导者素质的人,这样才能保证领导者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党的意志,为党的事业尽职、尽责地服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行政领导者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其领导职务的高低,领导者的职位越高,其影响强度与范围愈大,所以也就决定了权利性影响力的大小。

(二)行政领导者素质的高低与其非权利性影响力大小成正相关 领导者发挥作用的过程,就是领导者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力的过程,领导者影响力的大小不是用具体的数量来计量的,而是通过被领导者的群众活动的绩效来衡量的,它取决于领导者的决策被群众理解和支持的程度,自觉落实的程度。而被领导者的这些“程度”是由领导者的素质程度决定和影响的。首先,从领导素质与领导功能的关系来讲,领导素质是发挥领导功能的基础。行政领导者素质高就看得远,想得多,考虑得周全;素质低就看得近,想得少,思考不到位。可以说,领导素质好,领导功能就可以充分发挥,显示出强大的影响力;领导素质差或者不具备基本素质,其领导功能就不能发挥,就无法显示领导的影响力。

五、总结

在行政领导者的影响力中,权利性影响力是非权力性的基础,但在影响力的总和中更多的是非权力性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是建立在被领导者对领导者崇敬和信服的基础上而产生的一种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它是由于领导者自身具有良好的表现而受到下级由衷的敬佩,并依靠自己的威信和以身作则来影响别人,主要是指领导者的品格、学识、才能、情感等非权力因素对被领导者造成的影响力,是领导者的软实力。非权利性影响力比权利性影响力广泛得多,能发挥职位影响力所不能发挥的约束作用,是以内驱力形式征服人、激励人,因而对被领导者的影响是巨大而深刻,是行政领导者影响力的关键所在。

从行政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来讲,领导者影响力作用的对象是被领导者。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是指挥与服从的关系,同时是平等合作关系,智能互补关系,也是矛盾冲突关系,领导者对被领导者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二者关系的融

7

洽,构成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领导者凭借个人的非权利性影响力感召,激发起下属追随的愿望,以至于渴望被领导,这是领导魅力的力量源泉,领导魅力是大量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加上少量的权力性影响力。在某种意义上,非权力性影响力在整个领导影响力构成中占有主导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领导者,如果他的非权力性影响力较大,他的权力性影响力也会随之增高;如果他的非权力性影响力较小,就会使他的权力性影响力也会降低。要提高领导影响力,关键在于努力提高非权力性影响力。在正确使用非权力性影响力时,要注意主次关系。在组成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四个因素中,以品格、能力因素为主,知识、感情因素为次。在实际工作中,行政领导者要根据不同情况,分清主次,有针对性地发展或运用某种非权力性因素。

在当前社会矛盾复杂化、明显化,对各项公共管理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政领导者应注重提高自己的素质,学习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综合素质,这样才会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影响力,成为一个合格的、成功的行政领导者,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成言《领导学基础》.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 [2]周晓红《公共管理学概论》.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

[3]陈富琼《行政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素质的构成与培育》 西藏大学,2005年11月 [4]赵理文《创新能力: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核心素质》.《前线》2002年04期 [5]查尔斯.加西亚【美】《跟总统学领导——白宫实习大揭密》.上海出版社,2008年 [6]杨凤春《中国当代政治制度》.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年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