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史题(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6 12:10: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斗争取得一次重大的胜利,对以后雅典历史的发展具有巨大进步意义和影响。 梭伦改革之后,雅典城邦的政治发展基本上走着他所开辟的道路,即逐步限制和取消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使工商业奴隶主上升为掌权的统治阶级,并使雅典的奴隶主政治具有明显的民主制特征。

八、论罗马王政时代

罗马历史的最早阶段称为“王政时代”,即传说中的国王(勒克斯)统治的时代。据说,这个时期总共经过七个国王,历时约两百多年,但这些传说真实性是很可疑的,实际上,王政时代从罗马建城起到推翻国王成立共和国止,大约只有一百多年(公元前七世纪后半期到公元前510年)。

当时罗马社会发展的特点是处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阶段,到了王政时代后期,这个过渡才告完成,形成了罗马奴隶制国家。它的标志就是古代传说中的国王塞尔维乌斯·图里乌斯的改革。

传说罗马人分为三百个氏族,每十个氏族组成一个胞族,称为库里亚,十个胞族又组成一个部落,全罗马共有三个部落。当罗马建城之初,国王实际上只是事民主制的军事首领,是由称为“库里亚会议”的人民大会选出来的。但是,当时罗马社会内部的阶级分化已比较明显。除了国王这个军事首领而外,氏族贵族的权势也大为加强,他们垄断了原有的氏族议事会,据有“元老”尊称,这个议事会也就称为“元老院”它是真正掌握权力的机关,由它处理各种公共事务,预先讨论决定向库里亚会议提出的重要议案(例如选举国王和制定法律等等),因此库里亚会议实际上成为元老院的工具。

在经济方面,氏族贵族霸占氏族公有地,剥削奴隶和依附者,当时罗马的土地有一小部分已作为小块份地分给各家私有,但大部分名义上仍旧归氏族公有,这些公有土地实际上却被贵族霸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罗马城的逐渐扩大,罗马地区的人口日益增加,增加的人口中一部分是外来移民,一部分是被征服地区主要是拉丁地区的居民。所有这些新的居民都处在旧的氏族制度之外,因而被称为平民。他们是人身自由的人,可以占有土地,必须纳税和服兵役。可是他们不能担任任何官职;既不参加库里亚大会,也不能分得公有地。平民受到氏族贵族政治上的压迫和经济上的奴役,他们反对贵族的特权,平民并展开与贵族的斗争,这种斗争促成了塞尔维乌斯的改革。

塞尔维乌斯·图里乌斯是传说中的第六个罗马国王(约公元前578-534年),他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把全体罗马人按财产划分为五个等级,拥有十万阿司(罗马钱币)的为第一行等级,七万五千阿司为第二等级,五万阿司为第三等级,二万五千阿司为第四等级,一万一千(或一万二千五百)阿司为第五等级,财产低于

26

第五等级的,称为“无产者”不列级别。每个等级按财产提供不同数目的军队,以百人团为单位,第一级出八十个步兵百人团,又外加十八个骑兵的百人团;第二级出二十二个,第三级出二十个,第四级出二十二个,第五级出三十个,不入级的无产者则只是象征性地出一个,投票以百人团为单位,一团一票,组成百人团大会,用它代替原有的库里亚会议(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职能。

传说中的这次改革内容,实际上是不可能在一次改革中全部实现的,它应该是相当长的历史发展结果。这次改革的意义主要在于它代表的方向,即打击氏族贵族和氏族制度,以财产划分等级和保证有产者掌握政权,从而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被国家制度所代替。

王政时代末期,罗马奴隶制国家一度受伊达拉里亚人的统治,传说中的第五个、第七个国王都是伊达拉里亚人。公元前510年,国王被人民起义推翻,从此罗马不再设立国王,而选举一年一任的两名执政官作为行政首脑,建立了罗马共和国。

九、论凯撒的独裁 原因:

1、接连不断的奴隶起义,严重打击了罗马奴隶主专政,奴隶阶级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力求摆脱共和政体,建立军事独裁。

2、马已由一个狭小的城邦发展成为囊括地中海的大国,元老贵族垄断的政权已不能适应形势需要,其他奴隶主阶层要求参加政权,以保障自己的利益。于是罗马出现了扩大政权基础、加强国家机器的一场斗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通过绵延近一个世纪的反复争夺的血腥内战,终于导致罗马帝制的建立。 3、骑士(商业、高利贷阶层)阶层和外地行省的奴隶主的政治地位低于元老,并被排除在元老院之外,他们希望限制或取消元老特权,建立摆脱元老控制的个人独裁政权。

4、平民破产的越来越多,他们和退伍士兵一起,要求土地,要求取消债务,并且往往和骑士结成联盟,反对元老贵族。

5、凯撒出身于破落的元老贵族家庭,他为了争取仍握有选票的平民群众的支持,一度支持平民群众的废除债务和重分土地的要求,和另外两个政治头目庞培、克拉苏结成“三头同盟”,史称“前三头”。凯撒当上了执政官(公元前59年)和高卢总督(公元前58-49年),攻打高卢的日耳曼人,并渡海进攻不列颠,从而掌握了一部分军队和大量资财,树立了个人威信。凯撒为了取得平民和骑士的支持,以反对元老贵族为号召,主要目的是要夺取元老院的军政实权。

独裁建立的标志:

元老贵族结成反凯撒派,他们利用凯撒和庞培之间的矛盾,拥护庞培建立独

27

裁,公元前49年双方开始内战。战争于公元前45年结束。庞培失败,凯撒变成了罗马的独裁者。

结果:

1、凯撒的胜利意味着元老贵族专政的覆亡。在他独裁期间,力图扩大罗马奴隶主政权的基础,促使元老、骑士和外省奴隶主进一步联合。他清洗了元老院中的敌对分子,把自己的亲信安插到元老院,把元老院名额增加到九百人,为骑士进入元老院开辟道路,同时又使元老院变成了没有实权的咨询机关。

2、他还授予外省奴隶主以罗马公民权和重要官职,改进了行省的管理制度,提高了行省各城市的自治权利,从而使他的军事独裁统治更能适应罗马整个奴隶主阶级的需要。

3、他对平民和奴隶却加强统治,废除债务的诺言没有实现,引起平民的不满。

4、元老贵族不甘心他们的失败,他们利用“恢复共和”的口号,组织了反凯撒的政治阴谋。公元前44年3月15日,凯撒在出席元老院会议时被阴谋者刺死。

凯撒的独裁为屋大维帝制的最终建立准备了条件。

十、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

1、经济原因

从三世纪开始,罗马奴隶制社会走向危机,经济日益衰落。沉重的捐税使农村凋敝、城市衰落,许多矿山、作坊纷纷破产停业,无法维持。随着奴隶制的日趋没落,带有新的生产关系萌芽性质的隶农制却日渐发展。隶农有些来自原来自由的佃户,有些就是原来的奴隶。它的出现说明奴隶制生产系经已经过时。

2、政治原因

政治上的混乱和腐败也日益严重。近卫军和外省军团往往自立皇帝,并且为此展开血战,有时甚至一年换四个皇帝,政局混乱不堪。从公元253年到268年,名义上虽然还有皇帝,但是各地军团和行省都拥立自己的统治者,出现了所谓“十三暴君”的分裂局面。在危机的激荡中,罗马奴隶主阶级仍意图挣扎,力图挽救衰亡,因此出现了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所推行的一些“改革”,但仍无法改变帝国走向灭亡的趋势。

3、思想原因

基督教的兴起和传播,是在罗马帝国奴隶社会危机日益严重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它既是罗马社会危机的表现,也是从思想观念上否定罗马重要方面。 4、人民起义和外族入侵

罗马皇帝的残暴统治和长期的政治混乱局面,使罗马帝国疆域内各族人民不

28

断掀起反抗和起义。在这些起义中,奴隶和隶农是基本的力量,同时也包括广大贫苦农民、牧人和受压迫的外族。

四世纪以后,罗马帝国又受到外族进攻的威胁,日耳曼人大举攻入罗马帝国境内。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政府分为东西两部,东部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西部帝国以罗马为首都。到476年,西罗马最后一个皇帝被废黜,这一年被认为是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标志。

中世纪

一、述评查理大帝

加洛林王朝在查理大帝统治(768——814年)达到极盛。他在位46年,曾参加53次战役,居当时人记载,他是一个身躯高大,精力过人,知人善任,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军事天才。他的一生南征北战,从事一系列的军事战争,将法兰克王国的领土迅速扩大。

军事方面:

他继位不久,即继续丕平对伦巴德人的战争,灭伦巴德王国,将其领土并入法兰克王国,自称是法兰克与伦巴德国王。

他又继续查理·马特与阿拉伯人的斗争。两次进兵西班牙,夺取大片土地,建立“西班牙王国”。

在东边,查理大帝展开了对撒克森的剧烈战争,经历三十多年,撒克森人终于被征服。

吞并了东部巴伐利亚,征服多瑙河中游的阿瓦尔汗国。

经过 一系列的征服战争,查理把西欧大陆的绝大部分纳入自己的版图从易北河到比利牛斯山南麓,从北海到贝尼温陀。

政治方面:

为了管理帝国广袤的土地,进行分封统治,把全国土地分划为省,郡,教会领土,皇帝领等部分。省由公爵统治;郡由伯爵统治;教会领由主教统治;皇帝领由皇帝手下的伯爵管理;此外,各边境重要地区又设“边地侯”统治。

经济方面:

振兴农业,奖励通商,开凿运河,架设桥梁。 思想方面:

以基督教作为国家思想统治工具。把全国的寺院进行重新修缮,任命四名大主教和27名主教管理全国的宗教事务。在教堂附近修建修道院,培养教士。注意搞好与教皇关系。

法律法律:

查理大帝时,对法律比较重视,派人搜集了很多日耳曼民族的法律,有文字记载的,都编纂成书,口头相传的派字吏笔录成文,然后交国家议事会修订,最后编成《法兰克王国法令集览》。

29

教育方面:

在首都阿亨创办“宫廷学校”,招聘欧洲著名学者任教,专门教育贵族子弟。此举被视为近代欧洲学校制度的滥觞。

学术方面:

把全国各地的著名学者请到宫中,阿亨宫成为当时欧洲的学术和文化中心。推动了当时哲学、文学、神学、天文学、几何学等学科的发展。

公元 800年圣延节,查理被教皇立奥三世加冕,被誉为罗马人皇帝。

二、西欧中世纪城市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 (一)原因

1、农业经济:农业方面三圃制逐渐推行,铁犁、重型复合性铧犁、铁耙广泛使用使深耕细作成为可能。马耕普遍,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园艺业、果艺业和葡萄种植业以及畜牧业都得到普遍发展。八世纪初,古代地中海区域使用的浅掘犁,在西北欧大部地区已被重型复合式铧犁所代替。

2、手工业:此时无论在采矿、冶铁或金属制造方面还是在毛纺织业和建筑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在技术上要求越来越熟练精通,这就不是一般的以手工业作为副业的农民所能办到的,生产的发展要求手工业必须脱离农业而独立。为领主贵族和自家生活需要而生产的手工业,变成为出卖(市场)而生产的手工业。

3、封建政治为城市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每个领主都希望在自己领地上建议城市以招揽劳动者并提高经济收入。

4、许多手工业者和农民由于不堪忍受领主的压榨,纷纷逃离庄园,到比较安全、交通便利、能取得廉价原料的地方从事手工业生产,为城市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二)意义

1、城市兴起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使手工业、商业得到迅速发展;农业生产力在其影响下有了很大提高;生产技术也随之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2、城市的产生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对封建的自然经济起到了瓦解作用。 3、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改变了原来的阶级构成,使阶级斗争形势发生新变化,新兴的市民阶级是资产阶级前身;而平民则是“或多或少发展了现代无产阶级的先驱者”。

4、城市基于自身利益,要求自由贸易,反对封建割据,支持王权强化和国家统一,因此,在城市再现后,英、法等国出现 了议会君主制,进而发展为中央集权制国家,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5、促进了反天主教世俗文化的发展。 三、十字军东征的历史背景分析

西欧封建社会内部的矛盾,是促使各国封建主、意大利城市商人和天主教会在11世纪末发动十字军东征的根本原因。西欧教俗两界的统治阶级都垂涎东方的富庶,东方国家在政治上的削弱则给他们以可乘之机。

1、封建主迫切要求新的领地和财源。他们对城市商品和东方奢侈品的需要日增,开支日大。从领地上的开支所得,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欲望。当时西欧盛行长子继承制,封建领地全部传给长子,余子成为无地的骑士——“光蛋骑士”。这些骑士收入微薄,往往债台高筑,依靠服军役和打劫商旅为生。11世纪的西欧,大部土地都已成为各级封建主的领地。因此不论是有地的领主或无地的骑士,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