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3 9:13: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创新型国家与知识产权文化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小康社会是一个巨大的历史变革过程,需要以知识产权优势理论为指导,动员全党、全社会的力量,形成有利于创新的合力驱动创新;需要加快体制改革的步伐,构建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制度、机制和规范保障创新;需要加大对自主创新要素的投入,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提供源源不断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支撑创新;需要为经济发展、科技昌明、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提供与之相应的思想、道德、知识、智慧的集萃来形成一种复合文化——“知识产权文化”——激发和引导创新。因此,在21世纪的今天,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要培育和发展创新文化,还应在科技、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把创新文化的发展与科技、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统一规划,与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进程协同推进,与先进文化建设相互协调,尤其要把“知识产权文化”的培育和再造,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一、
1. 文化的定义、分类
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学术界对文化的定义不胜枚举。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按照文化的价值它基本可分为三类:即物态文化(如建筑、服饰、绘画、雕刻、器皿、度量衡、中西药等)、制度文化(如涉及政治、经济、科学、教育、艺术、哲学方面的各种制度等)、思想道德和意识等精神文化(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识论、方法论、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和民族精神等)。
物态文化是文化主体把其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科学探索、技术创新、文艺创作、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不断发现、发展、创新、积累和物化的文化形态,因此最容易被不同的文化主体所认识、交流和吸收。
三类不同层次的文化构成一个以精神文化为内核、物态文化为表象、制度文化为联接键的文化同构体,三者密不可分,互为依托,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稳定性和内聚力。
2.**传统文化的两面性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中华文化历来包含鼓励创新的丰富内涵,强调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增强全民族的自强自尊精神,大力增强
文化的内涵分析
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通过理论创新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有力的制度保障和良好的文化氛围;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不懈奋斗、勇于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信心和勇**;要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大力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大力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努力营造鼓励科技人员创新、支持科技人员实现创新的有利条件。”
但不可否认,现在社会上仍然存在的浮躁浮夸浮华之风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与科技经济全球化、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较发达的全面小康社会仍显得格格不入。传统文化的惰性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严重地妨碍了今天的改革开放,制约了我国经济转轨、体制转型的步伐,已经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小康社会的障碍。 二、
知识产权文化的内涵分析及其影响因素
1. 知识产权文化的内涵
笔者认为,所谓的“知识产权文化”是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吸纳优秀世界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特定历史时期逐步形成的、与其物质、政治及文化生活相适应的、能够凝聚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国内外和社会各个阶层一切力量、促进国家(区域)和人民全面协调、快速发展和繁荣富裕的共同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制度规则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知识产权文化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必须起到基础的、先导的、保障的和战略的作用。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培育和再造知识产权文化,必须与科技、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大潮流相适应,必须与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相适应,必须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相适应。
2.影响知识产权文化形成的变量分析
**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经过
人们继承、丰富和发展而来的,在科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的潮流中逐步形成的新型文化形态。因此,影响知识产权文化要素构成的内外变量主要有:
——**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是建立在民族发展繁荣的基础之
上,根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之中。以传统文化为前提,把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赋予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的民族特色,才能
培育出真正现实的、有活力的、有凝聚力的和现代化的知识产权文化。
——科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首先,世界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知识经济悄然到来,世界经济秩序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经济贸易打破了政治体制的束缚,将快速发展,并呈现经济自由化、一体化、全球化趋势。其次,在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三大框架下的世界经济秩序和国际贸易规范将基本趋同;各种形式的国际区域合作将继续发展,我国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和负责任的大国风范加入区域经济组织;**的国际影响将继续扩大,**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程度进一步提高。第三,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及政策的制定实施产生重要影响,实行世贸组织规则,国内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国有企业改革、民营企业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将共存共荣;政府职能的转变更加紧迫,政府的“越位”、“错位”和“缺位”现象必须尽快解决;对外经济活动进一步规范,国内市场更加开放,体制改革、制度创新和政策法制环境更加完善。
——政治、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进入21世纪后,使得国家强盛、区域繁荣、人民富裕的途径和方式将发生根本性变化——科技引领未来、知识创造财富、知识创造文明。由于知识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化,使得国家政治和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人本、科学、民主、人权的观念将更加深入普及,中西文化在交流、传播和碰撞中将互相吸纳、借鉴和升华,进而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知识产权文化。
一种开放、渐进、包容和广义的文化,
它以更加宽广的内涵,反映了创新文化的方方面面。
三、知识产权文化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有时代特征的现代文化,并使之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识论、方法论、思维方式、道德观念、伦理规范、民族精神和制度模式,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保障和智力支撑,成为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准绳,关键是要把握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知识产权文化的时代脉搏,抓住知识产权文化的基本内核,凝练知识产权文化的主导要素,让人们易懂、易记、易行。笔者认为,知识产权文化的构成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三组九要素:1.知识产权文化的精神要素
化体系的顶端,与精神文化和政治文明相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