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语、古诗、名人名言为背景的哲学 (3000字)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0/13 18:23: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以古语、古诗、名人名言为背景的哲学选择题的举例和分析

1、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菊花。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后来,苏东坡在黄州果见秋菊落英,方知自己错了。在这件事上,苏东坡错在他不懂得

a、下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 b、认识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

c、认识事物须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d、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解析:从试题提供的材料看,苏东坡知错是“后来”的事,知错的原因在于在不同地点——黄州见到秋菊落英。如果把“后来”与“黄州”转述一下即可说是“不同时间”“不同地点”,b是最好的选项。

2、下列判断中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统一的是

a、要命令自然就得服从自然 b、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日有所思,夜中所梦

解析:命令自然与服从自然是对立又统一的,服从自然体现了世界的物质性,意识必须服从自然规律,体现了唯物论;要命令自然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在自然面前不是消极被动的。要命令自然就得服从自然,说明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物质运动的规律性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体现了辩证法,应选a。b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c强调的是外因对人的巨大影响,主要体现了内外因的辩证法的思想,d体现了唯物主义的思想,未体现辩证法。

3、“按图索骥”这一成语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 b、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

c、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要重视实践,不能思想僵化

图是指地图、图纸,是意识的东西,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应该是实际而非主观,选b。

4、下列看法中,符合辩证法的有

a、和谐就是美和善 b、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c、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d、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 解析:什么是辩证法?美和善是人的主观反映,并且美和善都是好的方面,不构成矛盾。b中的“登”、“临”是指实践,“知”是认识,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中将“是”与“彼”等同,否认了事物间的区别,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光明”与“黑暗”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互为条件和对立统一的关系,相比较而存在的,选d。

5、(2000年全国卷)下列说法具有无神论意义的是

a、子不语怪、力、乱、神 b、天不变,道亦不变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解析:b是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c是有神论,d体现了辩证法的变化发展的观点,a中的“子不语怪、力、乱、神”,“神”即神灵,是无神论。选a。

6、(2001年春季招生政治卷)毛泽东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要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问题,也必须认清当代中国的国情。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 b、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d、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更深刻

解析:考查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认清中国国情和认清中国革命的问题,“认清”是主观,国情和中国革命是客观,即客观存在(中国国情、中国革命)与主观认识(认清)相统一的问题。题干讲了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使主观符合客观,选c。

7、(2001年春季招生政治卷)“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句话在哲学上启示我们

a、思想要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b、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成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