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哈三中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7 15:53: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5秋哈三中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含答案)

哈三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学年第一模块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

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序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

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本身是最具经典性的艺术。它不但是语言艺术的最高形式,还常常是社会变革的

前驱,甚至是革命的“号角”。雪莱说:“诗人们是世界上未经公认的立法者。”“立法者”

写出的作品当然应该称为“经典”。诗在富有“诗教”传统的古代中国更具有经典性。很

多中国文人都将曹丕的名言牢记于心:“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诗文通

常是中国文人实现“铁肩担道义”这一兼济天下理想的重要工具。然而社会功能的过多

承载往往伤及新诗的审美意蕴,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新诗的经典意识。

经典常常与传统相依相存。新诗是以反对甚至彻底打倒崇尚经典的古代汉诗的“造

反者”角色登上历史舞台的,坚持的是反传统立场。这种“出身”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新诗是一种缺乏经典意识,甚至抵制经典化的特殊文体。清末的“诗界革命”和民初的

“白话诗运动”都不仅仅是纯粹的文体革命,更是巨大的反传统运动,新诗革命的领袖

们的理想是赋予普通人写诗的权利和能力。

新诗产量较高,1988年出版的《中国新诗大辞典》就收入了1917年以来70年间诗

人、诗评家764人,诗集4244部,诗评论集306部。最

近20年产量更高。新诗的诗体

建设是最薄弱的,却也建立起了四种准定型诗体:现代格律诗、散文诗、小诗和长诗。

优秀诗人和诗作更多,仅在新诗草创期就有:胡适的《朋友》、刘半农的《晓》、沈尹默 高一语文第2页,共10页

的《三弦》、郭沫若的《天狗》、闻一多的《死水》、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

巷》……但是总的说来,过去百年新诗严重缺乏经典意识甚至精品意识,有优秀诗人少

诗歌大师,多庸品少精品,堪称经典的诗作更少。 新诗史上的一些经典作品与某种诗体的出现与成熟休戚相关。如刘半农的《晓》标

志着中国散文诗的问世,沈尹默的《三弦》则是这种诗体成熟的标志。再如冰心的《繁

星》和《春水》,系新诗草创期“小诗运动”的代表作,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价值”,

所以通常情况下,新诗史只能称其为“经典”了。由此可以把新诗史的“经典”结论为

四种产生方式的结果:著名文体造就的经典,著名诗人造就的经典,著名诗派造就的经

典和优秀作品自成经典,前三者,特别是第二和第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