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16:14: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A. 兴中会 B. 华兴会 C. 同盟会 D. 光复会
6.( B )一书标志着谭嗣同从扬\中学\到扬\西学\的转变。
A. 《以太说》 B. 《仁学》 C. 《报贝元征书》 D. 《大同书》 7.统治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思想领域数百年的正统哲学为( A )。
A. 程朱理学 B. 韩愈道统学说 C. 佛教学说 D. 董仲舒新儒学 8.在法家兴起之前,同儒家相对峙的最大学派是( C )。
A. 阴阳家 B. 兵家 C. 墨家 D. 道家
9.提出“趋时更新”法律时变观的著名思想家是( B )。
A. 董仲舒 B. 王夫之 C. 墨子 D. 黄宗羲 10.下列属于王安石作品的是( C )。
A. 《太岳集》 B. 《日知录》 C. 《临川集》 D. 《西游录》
每题有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每题3分,共10题,共30分。 1.相对于儒家的\礼\和\义\,墨家提出的两个概念是( C D )。
A. 利 B. 功 C. 别 D. 贼
2.下列哪些说法符合曾国藩对于变法的看法( B D )。
A. 器械、财用、选卒等方面不可改变 B. 器械、财用、选卒等方面可以改变
C. 涉及封建统治的基本原则的\常\可以改变 D. 涉及封建统治的基本原则的\常\不可改变 3.周公\慎罚\说的主要内容有( A B C D )。
A. 刑罚适中 B. 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
C. 对罪犯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D. 反对族株连坐,主张罪止一身 4.荀子礼法起源思想的重要内容包括( B C D )。
A. \欲利自为\明于天人之分\人之性恶\明分使群\ 5.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是( B D )。
A. 康有为 B. 孙中山 C. 伍廷芳 D. 章太炎 6.张之洞认为\法律\与\经术\的关系是( B C )。
A. \经术\受法律决定并为之服务 B. 法律受\经术\决定并为之服务 C. 法律是\表\,经术是\里\ D. 法律是\里\,经术是\表\ 7.荀况注重对法的理论探讨,他提出的重要的法学概念有( A B C )。
A. 法义 B. 类 C. 法数 D. 法条
8.对老子\无为\思想的陈述正确的有( A B C D )。
A. 使民众\无知无欲\ B. 理论根据是\道\
C. 劝统治者少干涉,不作为 D. 现实依据是变\乱\为\治\ 9.清末礼法之争中,礼教派的代表人物有( B C D )。
A. 曾国藩 B. 张之洞 C. 刘廷琛 D. 劳乃宣 10.下列人物属于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有( A B )。
A. 林则徐 B. 龚自珍 C. 梁启超 D. 王夫之
在下划线处填写正确的答案。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
1.董仲舒提出的新儒学,具有以__儒__为主,___儒法____合流的特点。
2.__朱熹__和丘濬的法律思想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正统法律思想发展的概况。 3.《__大清新刑律__》是中国第一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刑法典。
11
4.殷商奴隶主以迷信鬼神著称,\殷人尊神,___率民以事神__\。
5.龚自珍认为,腐朽的____科举___制度是造成清朝官僚集团庸碌无能的一个重要原因。 6.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前代刑罚的野蛮性,较集中地体现了杨坚__《开皇律》__的\以轻代重\立法思想。
7.周公所制的礼,是\定亲疏,决嫌疑,别异同、___明是非__的依据。 8.___ 嫡长继承制__是宗法等级制的一项核心内容。
9.为了施行德化,洪仁玕强调对广大群众要\__先教以天条__,而后齐以国法\。 10.\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是___魏源__提出的。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6分,共3题,共18分。
1.法家的执法主张。 答:(1)明法。要求立法明确和万民遵守。主张以成文形式将新法\布之于百姓\。 (2)任法。要求远贤智、弃私议,有法必依,执法以信。
(3)壹法。要求统一立法权,统一法令的内容,统一人们的思想。
(4)从法。要求使法令具有绝对权威,任何人都要按法令办事。主要包括君臣共守和刑无等级两个方面。
2.神权法思想在我国古代奴隶社会中发展与变化的情况。
答:神权法在夏、商、周的发展过程是:形成于夏代,极盛于殷商,动摇于西周。 1、夏朝的统治者已经开始用\天命\、\天罚\的思想给其统治披上一件合法的外衣。 2、发展到商代,统治者将自己的统治与天神联系在一起,宣扬自己是天神在人间的代理人。
3、神权法思想在西周有了一次重大的变化。即周公提出\以德配天\说,宣扬有德者才能承受天命。周的统治者也主张\天罚\论,认为不服从奴隶主统治的,就是违反天命,他们要代天处罚他。
3.法家\法治\与儒家\礼治\的对立。
答:\法治\是法家的旗帜,\礼治\是儒家的思想核心。二者在内容、形成、性质及理论基础等方面,既有联系,又存在明显的对立。二者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二者是两种制度的对立。\礼\是按照宗法血缘关系实行的一套等级制度和习惯,而\法\主要是按照政治权力的从属关系实行的一整套制度和规定。儒家以\礼\为核心形成家庭宗法的法律观,而法家则以\法\为核心形成了君主专制的法律观,二者在维护等级制方面是一致的;二者的不同表现在对宗法制的态度上,因此,\法治\的提出旨在用地主的新\法\取代贵族的旧\礼\,是两种制度的对立。
(2)二者表现了两种统治方法的对立。\法治\是针对\礼治\的重视\德治\、\教化\而提出的。没?\德治\的诱导,\法治\便不可能产生。但儒家主张\以德服人\,轻视法律的强制作用。法家主张\以力服人\,认为\法治\是最可行有效的方法。二者的分歧表现了\务德\与\务法\两种统治方法的对立。
(3)二者的对立还表现在对发挥\君主\作用的看法上,\法治\又是针对\礼治\强调\人治\而提出的。儒家把治理国家的责任和希望放在\圣贤\及其个人道德才能上;而法家则认为治国的关键是\法\,有了好的法令,一般能力的\中主\或才能低下的\庸主\也能治理好国家。二者的分歧在于对发挥\君主\作用的看法,表现为重视\君智\还是\君法\的对立。\法治\与\礼治\是针锋相对的,但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统治。\法治\思想符合封建制确立时期时代的 要求,与儒家的\礼治\相比更为积极进取。
解释下列词汇。每题4分,共3题,共12分。
12
1.明德慎罚
答:西周时,周公吸取了殷商灭亡的教训,提出\明德慎罚\的思想。\明德\就是要加强自我克制,实行德治;\慎罚\就是主张谨慎用刑,反对滥杀无辜。周公的\明德慎罚\说对于稳定周初的社会秩序和巩固国家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直接影响了后来儒家的德刑关系论。
2.《仁学》
答:是谭嗣同的代表作。书中猛烈地抨击了封建君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提出了\冲决一切封建网罗\的口号,表达了他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向往,标志着他从扬\中学\到扬\西学\的转变。
3.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答: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庄子认为仁义礼乐只不过是大盗\窃国\的工具。在这种制度下,盗窃钩者被杀死了,而盗窃国家的人却成了诸侯。法律、道德对\窃国者\不但起不了制裁作用,反而被其利用。这是庄子对儒家所讲仁义的深刻批判。
4.\更法改图\ 答:这是清朝龚自珍提出的主张。龚自珍认为清王朝已经到了非加以改革不可的地步了。他提出了\事无不变\的观点,作为\更法改图\的根据。这在当时是一种进步的思想。不过这一思想存在不要求对清朝法律制度做根本性改革的局限性。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