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060财政学重点知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1:00: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财政学重点纪要

导论

1. 财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收支活动规律性的科学。

2. 财政学的研究方法:①实证分析②规范分析③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④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3. 公共财政体制:以公共化为取向的中国财政改革与发展,称作公共财政体制。

第一章 市场、政府与财政

1. 私人个别需要:普通意义上的社会成员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它建立在个人或家庭的基础上,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

提出。

2. 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需要。它建立在整个社会的基础上,以整个社会为单位提出需要。 3. 公共物品的特点:①效用的不可分割性②受益的排他性③消费的非竞争性。 4. 财政活动:由政府所组织的、集中性的收支活动。其主体只能是政府。

5. 财政的定义:是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语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活动。 6. 社会公共需要的分类:①资源配置方面的需要②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需要③宏观经济稳定发展方面的需要。 7. 财政的职能:

①资源配置职能:指政府通过各种财政手段,实现对社会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结构与流向的调整与选择;通过调节地区结构、产业结构、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结构等,促进资源结构合理化。 ——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的原因:A.公共物品的存在 B.外部效应的存在 C.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

②调节收入分配职能:指政府通过对参与收入分配各行为主体利益关系的调节,达到收入公平合理分配的目标。 ——政府履行调节收入分配职能的原因:收入分配不公现象的存在。

③宏观稳定经济职能:指政府财政通过各种政策手段,有意识的影响、调控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

——政府履行稳定经济职能的原因:市场经济不可能自动、平稳地向前发展。

第二章 财政支出

1. 财政支出的理论分类:

① 按支出性质: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② 按支出目的:预防性支出、创造性支出 ③ 按控制能力:可控性支出、不可控性支出 ④ 按受益范围:一般利益支出、特殊利益支出 ⑤ 按支出级次:中央支出、地方支出

2. 财政支出的统计分类:①行政管理支出②国防支出③科教文卫支出④社会保障支出⑤经济建设支出⑥环保支出⑦政府

债务支出⑧其他支出

3. 购买性支出的经济影响:①对流通领域:直接制约社会总需求的形成②对生产领域:其增减引起社会总需求的相应变

动而导致生产规模的扩大或萎缩③对分配领域:其结构和总额上的变动,都会引起国民收入分配状况的相应变动。 4. 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影响:①对流通领域:通过对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需求的制约作用实现②对生产领域:通过转移性

支出的对象所获资金用于购买消费品或资本品的途径实现③对分配领域:在国民收入完成初次分配的基础上进行再分配。

5. 国家职能范围的变化与财政支出增长:政府职能着力点政治职能转向经济职能,而后转向社会管理职能。政府职能变

动导致政府活动范围的扩大,财政支出也随之增长。 6. 财政支出增长的衡量指标:绝对指标、相对指标。

绝对指标:指以一国货币单位表示的财政支出的实际数额。

相对指标:①财政支出水平:财政支出额占GDP的比重。②边际财政支出倾向: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长额之间的比率。③财政支出弹性: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

7. 财政支出的模型:①瓦格纳的“财政支出不断上升的规律”②皮考克和怀斯曼的“梯度增长模型”③马斯格雷夫和罗

1 / 7

斯托的“财政支出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型”④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模型”

第三章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

1. 财政支出效益:指财政收支活动中所费与所得的对比关系。

2. 财政支出效益的特点: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②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的统一③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的统一 3. 财政支出的分析方法:

① 机会成本分析法:相同资金分交公私部门使用所达到的效益对比,前者大于后者,则该项财政支出具有效率,

否则缺乏效率;若两者相等,则社会资源配置处于最佳状态。

② 成本—效益分析法:把预算资金的使用划分为若干项目或方案,分别就每个项目或方案核算其成本和效益。再

对各方案确定优先次序。

③ 其他分析方法:对效益无法用货币量化的项目,可采用最低费用选择法来评价分析。

第四章 财政收入

1. 财政收入的分类:

① 按收入形式: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入、公债收入、政府收费 ② 按收入的经济性质:无偿收入、有偿收入 ③ 按收入级次:中央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 ④ 按收入的连续性:经常性收入、临时性收入

2. 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因素:①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性因素)②收入分配政策③经济体制类型④价格因素

3. 税收的概念: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利,并按照特定的标准,强制、无常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

式。

4. 税收的基本特征: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 5. 税收的三要素: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 6. 税种的分类:

① 按课税对象性质:所得税、财产税、流转税

② 按税收管理和使用的权限归属: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③ 按税负是否能转嫁:直接税、间接税 ④ 按计税依据:从量税、从价税

⑤ 按税额是否包含在计税价格中:价内税、价外税 ⑥ 按课税行使方式:经常税、临时税 ⑦ 按税收形态:货币税、实物税

7. 公债的概念:公债就是政府举借的债。它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的需要,依据信用原则,有偿、灵活地获取财政收入的

一种形式。

8. 公债的基本特征:自愿性、有偿性、灵活性。 9. 公债的分类:

① 按发行区域:国内公债、国外公债

② 按偿还期限:短期公债、中期公债、长期公债 ③ 按举债主体:国家公债、地方公债 ④ 按流通与否:可转让公债、不可转让公债 ⑤ 按举债方法:自有公债、爱国公债、强制公债 10. 公债规模的衡量指标:

① 财政承债能力指标:从考察政府财政对公债还本付息能力的角度来衡量公债规模。

A. 国债依存度:指当年的政府债务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 B. 公债偿债率:指当年的公债还本付息额与政府财政收入的比例关系。

② 社会应债能力指标:从考察社会经济对公债的承受能力以及公债购买者对公债购买能力的角度来衡量公债的规

模。

A. 公债负担率:指当年公债累计余额与当年经济总规模的比例关系。

2 / 7

B. 居民偿债率:指公债余额与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比例关系。

11. 政府收费的概念:指政府部门向社会成员在一定的范围内提供特定的服务,或者提供特定公共设施的使用,而相应的

收取的一种费用。

12. 政府收费的基本特征:有偿性、不确定性。 13. 政府收费的分类:

① 规费:是政府部门为公民提供某种特定服务或实施行政管理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包括行政规费和司法规

费。

② 使用费:是政府对公共设施的使用者按照一定的标准收取的费用。

第五章 税收理论与税收制度

1. 税收原则:是政府在税收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方面所应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也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以及考核税务行政

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

① 税收公平原则:衡量税收公平与否的标准是受益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对支付能力的测度,有收入、财产和消

费支出三种原则。

② 税收效率原则:分为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和税收本身的效率原则。

2. 税收转嫁的概念:指那谁水人在缴纳税款之后,通过种种途径而将税负转移给他人的过程。 3. 税收归属的概念:指税收负担的最终归着点或税收转嫁的最后结果。 4. 税收转嫁的形式:前转、后转、消转、散转、税收资本化。

5. 流转课税:也称流转税或商品课税,是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课税体系。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

业税和关税。 6. 增值税类型:

① 生产型增值税:不得扣除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

② 收入型增值税:允许按固定资产折旧额扣除其进项税额; ③ 消费性增值税:允许一次性扣除固定资产全部价值的进项税额。

7. 增值税实行价外税,以不含税价格作为计税依据,不含税价格=含税价格/(1+税率)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销项税额=销售额(价格)税率

8. 关税的分类:①按货物不同流向: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 ②按政策不同:财政关税、保护关税 9. 进口税的四类出口税率:最惠国税率、特惠税率、协定税率、普通税率 10. 所得课税:指以纳税人的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课税体系。

11. 资源课税:指以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包括土地)差异而形成的级差收入为课税对象的课税体系。主要包括:资源税

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12. 特定目的课税:指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对特定对象和特定行为发挥调节作用。主要包括: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辆购置税、筵席税。

13. 财产与行为课税:指以纳税人拥有、支配的财产或一定的行为作为课税对象的课税体系。主要包括房产税、城市房地

产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印花税、契税、屠宰税。 14. 印花税的纳税办法:自行贴花、汇贴或汇缴、委托代征。

15. 农业课税:指以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的农牧业收入为课税对象的课税体系。包括农业税、牧业税。 16. 国际税收:指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财税利益的税收活动。

17. 税收管辖权:指国家在书法领域中的主权,是一国政府在征税方面所行使的管理权力及其范围。

18. 国际重复征税: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在同一时期内,对参与国际活动的统一纳税人或不同纳税人的同一征税对象

或税源,征收相同或相似的税收。

19. 国际重复征税的原因:由于国际经济领域中各国的税收管辖权重叠行使造成的。 20. 国际重复征税的免除方法:低税发、豁免法、代扣法、抵免法、税收饶让。

21. 防范国际避税的措施:①完善各国税法和国际税收协定②签订针对国际避税的国际税收协定③制定转让定价税制。 22. 国际税收协定: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了协调相互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和处理税务方面的问题,通过谈判所

3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