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气象灾害的种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9:46: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我国气象灾害的种类

◆旱灾 是我国一种主要的气象灾害。在一些地区虽有一定的水分条件,甚至降水丰富,能够满足大量人口与经济的需要,但是若在一段较长的时段(几个月甚至几年)降水异常偏少,以致于不足以维持该地区人们的生活与生产需要,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人员死亡的事件,这就是旱灾。旱灾分布很广,不仅是多雨地区的严重自然灾害,甚至在半干旱地区也是严重的自然灾害。

旱灾是我国占第一位的气象灾害,影响面最广、最为严重。旱灾在我国分布虽广,但程度并不同。相对来说,我国华北地区、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四川盆地等旱灾最为频繁。

旱灾还可引起一些次生灾害,如引起农林灾害中的森林及草原火灾和病虫害;地质灾害中的土壤沙化。

◆雨涝 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我国古代典籍中通常将连续的大、暴雨记为“霖雨”、“淫雨”。“霖雨如注”、“淫雨不绝”即为连续的大暴雨。雨涝是气象灾害之一,它是长期降水或瞬时大量降水(如暴雨、大雨)而产生的大量积水造成山洪暴发、河流泛滥、内涝洪水,从而使庄稼歉收或绝收、交通及通讯受阻、海难、人畜疾病及伤亡,这种灾害叫做雨涝。

我国是世界上出现暴雨较多的国家之一,降雨量集中且强度较大。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往往在几天内降雨量就达到或超过常年平均降雨量。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大部分地区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因此雨涝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时间性。雨涝主要影响我国的东部和南部,尤其是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以东地区。我国西部少雨,仅四川是雨涝多发区。我国雨涝时间分布特点是南部早,北部晚。

雨涝的次生灾害有:农林灾害中病虫害;地质灾害中的崩塌、滑坡、泥石流;水文灾害中的洪水、内涝、巨浪、风暴潮。

◆热带气旋 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它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空的气旋性涡旋。因发生的地域不同,名称也不同。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叫“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叫“飓风”;发生在印度洋、孟加拉湾的叫“热带风暴”;澳大利亚称热带气旋为“威力·威力”。根据中国气象局的规定,我国把“台风”改称为“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尽管在各地的名称不同,但造成的危害却是相同的。它不仅以巨大的风速人类的生命财产,而且它的巨浪、暴雨和风暴潮也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因此它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天气系统。

全球每年的热带风暴(包括台风和飓风等)大约有60多个,其中约76%发生在北半球。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热带气旋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年约有7个热带气旋在我国登陆,主要影响太行山——武夷山以东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及海域。

我国古代把台风称为“飓风”。它是我国沿海地区降水的主要来源,也是风灾、澌潮灾和水灾的主要来源。因此,热带气旋有利也有弊。利的一面是,一次热带气旋过程可以带来丰沛的降水,可以使局地的旱情得到缓解。害的一面是,热带气旋有许多次生灾害,如地质灾害中的崩塌、滑坡、泥石流;水文灾害中的洪水、内涝、巨浪、风暴潮。

◆寒潮与冷冻灾害 · 寒潮: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它是聚积在高纬度地区的强冷空气,迅速南下,入侵我国,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冷冻等灾害发生。这类天气过程称为寒潮或强冷空气。寒潮是从9月至来年5月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而灾害严重的季节是春、秋二季。 · 冷冻灾害:当气温异常降低时,往往造成人及动植物的伤亡和许多物体的变形、断裂等而引发一些事故,并导致人畜伤亡及经济损失,这种现象称为冷冻害。

冷冻害也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它可分为冷害和冻害

┄冻害:指近地面空气温度从0?C以上骤然降到0?C以下,或者在冬季或早春相当一段时间的平均最低温度低于多年平均值,而造成动植物伤亡和经济损失。

冻害包括积雪(雪灾和白灾)、冻雨(雨凇)、霜冻害、积冰、冻害等5种。

┄冷害:指农作物在生育期间遭受低于其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温度(但仍在0?C以上)的侵害,引起农作物生长期延迟,导致农业减产。冷害包括低温害、倒春寒、寒露风等。

我国冷冻灾害的特点:发生范围广、季节性和时段性强、地域性强。主要有南方春季低温连阴雨,又称“倒春寒”;东北地区夏季低温冷害;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寒露前后低温冷害,又称“寒露风”。

冷冻害的次生灾害有农林灾害中的作物、林木疾病;水文灾害中的水污染;地质灾害中的沙漠化。

◆风飑灾害

风飑灾害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它是指冰雹、雷雨、大风、龙卷风、雷暴等强对流性天气造成的灾害。这种灾害易引起山洪暴发、交通通讯受阻、人畜伤亡、交通事故、灾难和火灾等问题。

风飑灾害的特点是突然出现狂风暴雨或冰雹,来势迅猛,危害时间短,影响范围小(有的人也称它为局地风暴),但破坏性很大。

风飑灾害造成的灾害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风灾(包括雷雨大风和龙卷);二是雹灾;三是暴雨洪涝。当形成灾害时常常都有,但造成灾害的主要原因不同,有时三并重,有时二种或一种灾害为主。

除了旱灾、雨涝、热带气旋、冷冻和风飑等主要灾害外,我国还有一些危害仅次于上述灾害的气象灾害。

暴雨是种重要的气象灾害。它不仅是产生洪水灾害的原因,而且还是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原因。我国是一个暴雨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一般说,年雨量较大的南方的暴雨频次远高于北方,但是北方植被条件不如南方,雨水汇流速度很快,造成的灾害也更为严重。

我国的暴雨主要集中在夏季风盛行期间。特别是冬、夏季风的锋面的雨带和台风是直接引发暴雨的重要天气系统。 ·高温和干热风

我国夏季比同纬度地 区气温明显偏高,高温也常常是一种严重的灾害。如果把气温大于35?C作为炎热日,那么我国东部各地都有可能出现炎热日。其中东北平均每年不到1天,河北平原在10天以上,北纬26~30?之间一些地方大都在30天以上,许多地方超过40天。特别是在南方,盛夏高温高湿往往同时出现,这就更加阻碍人体汗液挥发,因而更觉闷热难当。近几十年来,城市的热岛效应更增加了热害的严重性。

高温天气容易让人感觉不舒服,以至引发多种疾病,尤其是对露天作业和年老多病的人来说危害更大。容易造成中暑、机体失调,引发各种疾病甚至死亡。高温对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造成的危害称为热害,这种危害常常造成农作物减产。

干热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热害,它是高温低湿与一定风力组合而成的综合性农业气象灾害。干热风一般出现在春末夏初我国北方麦区小麦灌浆乳熟阶段至腊熟前期,可以造成农作物减产或品质下降。 ·白灾和黑灾

白灾与黑灾是我国冬季北方牧区严重的自然灾害。白灾是降雪过多,掩埋了牧草,使牲畜无法放牧就食而引起的灾害。黑灾是降雪过少,干旱无水所产生的灾害。

我国牧区白灾主要发生在10月至次年4月份,尤以11月份和3~4月份发生频次多,危害重。而它影响的牧区主要有内蒙古高原牧区、青藏高原牧区、新疆北部山区和祁连山牧区。

黑灾主要发生在我国牧区的无水冬牧场。这种牧场因牧草生长季节无水饮用而无法利用。只有在冬季形成稳定积雪后才能利用。因此无积雪或少积雪的年份,因牲畜吃不上雪,在这里放牧会遇到灾害,就形成了黑灾。黑灾发生的牧区以我国西部的牧区居多。 ·低能见度灾害

雾是由于大气中水汽凝结成的小水滴(直径2~15微米)汇集在帖地面气层中,使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在下的水汽现象。在大雾出现时,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达到100%。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