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7 12:55: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比较都江堰和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说明中国古代和现代生态思想和运用生态要素方式的区别,评价两个工程的生态效应和效益。
答:
1)都江堰是一个集灌溉、防洪、提供生活和工业用水多方面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它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以及遍布于成都平原上的自动引流灌溉渠共同构成。都江堰成功地解决了鱼嘴分水,飞沙堰泻洪排沙、宝瓶口引水等许多复杂的水利工程问题,使岷江的水利资源充分的得到利用。
鱼嘴:把杩槎固定在江心,然后用竹笼和卵石填充其间,最后在江中形成一条绿色的大鱼,终于把岷江一分为二,分为内外二江。
鱼嘴的灌溉、防洪效应:在修建时,故意使外江的河床稍微高于内江。外江是排洪的河道,内江则是负责成都平原灌溉任务的干渠。枯水季节时水流量不大,水流在经过鱼嘴前面的弯道后,顺应水往低处流的自然规律,主流60%的水直接进入内江,这时进入外江的水流量只有40%。这样才能保证平原上灌溉用水的需要。洪水季时,岷江的水位明显升高。巨大的水流来到鱼嘴前的弯道这里形成巨大的旋涡。受离心力的影响,主流约60%的水被甩进外江,此时内外江的进水的比例自动颠倒过来,内江只进入40%的水量。成都平原则不至于受到洪水的威胁。因此,不管是洪水还是枯水季节,都江堰鱼嘴都能象现代化的节制阀一样,起自动调剂水流量的作用。
鱼嘴的排沙效应:鱼嘴建立在大弯道的下面,外江处于凸岸进水的位置,而内江处于凹岸进水的位置。当洪水季节来临,水流是夹带着大量的泥沙到达大弯道时,不可避免地形成巨大的旋涡。此时含沙量大,重而沉底的底层水,被离心力甩出,与60%的主流一起直冲入外江,而轻而浮面的表层清水进入旋涡后被离心力甩到了下层,冲向凹岸,也就是内江。这样进入内江的泥沙已经很少,只有20%左右。 飞沙堰:是内江的泻洪道。它上距鱼嘴700米,下离宝瓶口200米。高度与宝瓶口进水刻度13划齐平。它的主要作用是为内江泻洪排沙。
宝瓶口:是玉垒山的末端活生生凿出来的一个梯形引水口,边坡很陡,坡上有进水刻宝瓶口长有40米,底部宽17米,水面宽度枯水季节时是19米,洪水季节时是23米。 飞沙堰和宝瓶口的第二次排沙效益:经过鱼嘴分流后进入内江的岷江水,流到飞沙堰这个位置时,在飞沙堰的对面遇到了第二个弯道,形成又一个弯道环流。加上宝瓶口凿出的离堆阻住水流,一部分水流回涌,夹带大量泥沙的底层重水再度被翻到表层,翻越飞沙堰,泻入外江,内江多余的水和泥沙就在这里被排走。剩下的清水则直接冲向离堆,经宝瓶口流向成
都平原。
都江堰的生态效应:
不得不说都江堰是人类水利工程建筑史上的瑰宝,它运用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的珠联璧合,充分地利用自然地理条件,采用多层次的弯道环流,达到无坝分水、自动控制水流量、自动排沙、自流灌溉的效应。 都江堰的效益:
除了显而易见的生态效应外,都江堰航运的便捷,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使成都成为蜀地的交通中心,虽在现代,水运的作用降低,但都江堰作为世界一流的水利工程,在成都旅游业上有促进的效益。
2)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整个工程包括一座混凝土重力式大坝、泄水闸、一座坝后式水电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闸和一架升船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主体部分组成。大坝位于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两侧为电站坝段和非溢流坝段。水电站厂房位于两侧电站坝段之后。永久通航建筑物均布置于左岸。
大坝即拦河坝,为砼重力坝,坝轴线全长2309.47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设有23个泄洪深孔,底高程90米,孔尺寸7×9米,其主要作用是泄洪。
电站坝段位于大坝两侧,设有电站进水口。枢纽最大泄洪能力可达102500立方米/秒。 水电站采用坝后式布置方案,共设有左、右两组厂房。共安装26台水轮发电机组,机组单机额定容量70万千瓦。
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和升船,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单级闸室有效尺寸为280×34×5米,可通过万吨级船队。
升船机为单线一级垂直提升式,一次可通过3000吨的客货轮。承厢运行时总重量为11800吨,采用全平衡钢丝绳卷扬方式提升,总提升力为6000牛顿。 三峡工程的巨大效益
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1、防洪。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可有效地控制长江上游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约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2、发电。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6.8度亿千瓦时。它将对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起到重大的作用。
3、航运。三峡水库将显著改善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长江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可由现在的约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1]
3)比较都江堰以及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时间最能检验建筑工程是否合理实用,特别是要考虑复杂丰富河流水文特征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作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瑰宝,经历了漫漫两千年的时间检验,如今依然能发挥其分水、排沙、减洪的效用,着实体现了都江堰的伟大。三峡工程为现代最大的水利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的效益上,作用非凡。在为人类生活提供便捷效益方面,两个水利工程都是成功
且伟大的。
但相距两千年的水利工程还是存在差别。
在工作效益方面,三峡工程“所担任务”要大于都江堰,即服务半径比都江堰大许多。 在工作难度方面,都江堰所在岷江为长江的一条支流,三峡工程所在的长江的水文特征更为复杂,给长江工程所造成的难度较都江堰大许多。由此也能体现出现代工程施工技术比古代远远进步了许多,为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水利理论支撑,也更丰富、复杂的多。
在对原有自然现状的改变方面:由于古代工程施工的技术不足,以及当时崇拜自然的社会文化,都江堰对自然的改造程度较小,因而在对自然的影响也不大又能获得对人类生活提供便利的效应,高超的治水手段,历经两千年的沧海桑田仍能服务人类,这是其最伟大的地方。而三峡工程在其建造时,用于移民安置的经费占到了45%。因为当三峡蓄水完成后,淹没129座城镇,其中包括万州、涪陵等两座中等城市和十多座小城市,会产生113万移民,在世界工程史上绝无仅有。在蓄水后,流水变为静水,其自净能力降低,已经造成了水质恶化和垃圾漂浮。并对当地的地质、气候等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由此看来三峡工程对自然的改造是巨大的。对其的利弊比重判断还应由时间来进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