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5 11:12: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路
径
2016年9月13日,部正式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提出了学生必须具备的六大素养。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得各学科尤为注重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思想课程作为一门知识性与德育性相结合的课程,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更要重视学生素养的养成。然而,目前各个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学生素养的养成,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得学生成为高考的机器。因而,突破现有的教学理念,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出发,确立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的的学科教学思想就成为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实现学科价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因此,本文通过探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路径,为思想政治教师更好地教书育人,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养成核心素养,提供切实可行的途径。 一、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提出,各学科尤为关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思想政治学科亦是如此。本文先从“素养”的概念入手,再进一步确定“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素养亦指个人的修养,它包括素养、道德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新华字典》把素养解释为:由训练实践而获得的技巧和能力。因此,我们可以把素养定义为:素养是个体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或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而形成的内在的修养。
核心素养与传统的“素养”概念不同,它是一种跨学科的素养,尽管学术界对于核心素养的概念有了比较明确的界限,但还是存在一定的争辩。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解释,一是“要素说”,如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认为核心素养是最基础、最具生长性的关键素养。二是“层次说”,如南京师范大学李艺认为核心素养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最底层是“双基指向”,中间层为“问题解决指向”,最上层是“科学思维指向”。综合国内学者对核心素养的界定,笔者认为核心素养是一种在解决各种复杂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均有所不同,具体到思想政治学科来说,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德育性质课程,承担着培养有道德的公民的使命。因此,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是指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各个模块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接班人必须具备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政治素养。
二、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 (一)政治认同素养
政治认同不仅与学生政治素养水平、学生的发展方向和理想信念的建立息息相关,而且关系到国家政治文明的健康发展。因此,让高中生掌握必要的政治认同素养,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课尤其是必修二的《政治生活》模块,涉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政治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这些相关的政治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 (二)理性精神素养
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媒体应运而生,如微博、微信等。无疑,这类新型媒体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也出现了许多诸如暴力、淫秽信息、商业广告、西方意识形态等影响青少年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不健康信息。高中生处于人生抉择的关键时期,需要对自己的未来做出正确的选择,但由于高中生的价值观尚缺乏稳定性,容易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对社会及人生的看法,改变自己的价值取向。因此,提高高中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帮助其坚定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其成为有思想的公民,是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职责。
(三)法治意识素养
法治意识是指公民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参与法治实践、接受法治教育等方式,基于对法治的功能、原则、价值等知识的正确认知,而逐步形成的理解、认同、信任、支持并捍卫法治的内心立场、观念和信念。高中生是我国公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法治意识不仅关系着他们的成长与发展,也会影响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但目前我国高中生在法治意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如法治意识较弱,缺乏法律权威意识等。因此,思想政治课要使学生认识到法治意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懂得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 (四)公共参与素养
我国倡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每一位公民都要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当中去,真正享受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公民权利。高中生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接班人,更要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履行参与义务。然而,目前我国部分高中生在参与公共事务时表现出参与常识缺乏、参与能力不足等现象。对此,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帮助学生了解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方式和规则,使学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升华参与意识,成为
一名具有公共参与素养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接班人。 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 (一)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
具有良好政治认同素养的人,能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成为一个有政治抱负和政治追求的公民。思想政治教师作为学生政治认同道路上的主要引路人,必须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使学生能潜移默化的接受正确的政治思想。如果一位教师,自己都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在授课过程中一味批判政治,散发出消极的思想,谈何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政治认同。其次,教师要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导向作用,通过利用微博、微信、人人网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型媒体来引领学生更好地把握和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越性。可以通过截取新型媒体上出现的典型的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最新的理论和价值取向。第三,由于目前的思想政治课堂常常照本宣科,纯粹讲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对政治产生厌倦的情绪。因此,教師必须转变以往沉闷的教学方式,采取活动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感受我国政治的优越性,从而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
(二)理性精神素养的培育
对于理性精神素养的培育,可以采取列举生活实例和问题引导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师的生活经验远远比学生丰富,其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通过自身内在的理性思维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将生活中典型的具有针对性的案例引入进来让学生自主思考。例如,在讲解“联系”时,教师可以引用许多实例帮助学生认识事物中哪些是内部联系,哪些是外部联系,哪些是必然联系,哪些是偶然联系等等。主要不仅能增添课堂乐趣,而且能带动学生的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理性精神。再者,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或举例子时,应该向学生提出疑问,如在讲述“物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时,教师应该向学生提出:是先有物质还是先有意识,为什么?通过这些提问帮助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思考中培育自己的逻辑思维。 (三)法治意识素养的培育
学生法治意识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既依靠于国家政策的引导,又依靠于教师的身教和言教。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可以通过观摩法律案件和模拟法律情景这两种形式来进行。首先,教师除了利用教材给出的案例之外,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自己在网上所找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点评案例,在分析与点评中将法律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