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路径选择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0 9:14: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路径选择

1通识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与专业教育相比,通识教育具有较为明显的特点:一是通识教育的内容宽广全面,注重更广泛的有关人文、社会和自然的基本知识教育,致力于提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弘扬先进文化,陶冶情操,追求真理,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健全心智的养成及对价值观的识别选择能力的提升。二是通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涵盖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三大学科领域的知识结构,传授各门学科共通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努力使受教育者形成统一完整的知识结构,注重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避免出现知识的严重割裂和异化现象。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通识教育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同时,通识教育强调各学科之间的整体联系,培养学生除了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外还拥有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信念执著,品德优良,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高等教育大众化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科学研究、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三种职能的协调融合。通识教育使高等教育这三种职能的融合成为可能。它所针对的是现代教育中的三大普遍问题,即现代学术分科造成的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分化,现代教育中知识学习与社会运用的隔阂,知识传授与道德培养的分离。通识教育关注人的教育,着眼于学生身体、

道德和智力的和谐发展,追求知识、能力与价值的合一。通识教育并不排斥专业教育,而是在肯定专业教育的同时,强调拓宽培养口径,提供更为广泛的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学习的理论与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发展潜力和社会适应性。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有赖于两者的有机结合。通识教育所关注的焦点是专业教育如何在专业书本知识与人生、社会之间建立联系,如何打破学科壁垒进行人的教育。 2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问题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强调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培养的目标是企业一线的技能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其功利化倾向较普通高等教育表现更为明显。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就业岗位为培养点,如何把握通识教育的度,促进高职毕业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通识教育在融入高职教育的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许多困惑。其一,较强的市场依赖性淡化了通识教育的理念。高职院校是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我国教育体系中新兴的群体,反映的是社会发展的共同需求,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从教育本身来说,高职院校必须考虑通识教育问题;但从满足社会需要这点而言,高职院校天然地规避通识教育话题。专业化、市场化倾向对人才培养

质量的影响巨大。高职院校具有很强的市场依赖性,不得不将社会需求放在第一位。其二,过多地强调实用性而忽略了通识教育的功能。我国高职院校在生源特征差异较大的情况下,更多强调实践实训等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市场化原则之下,往往比较注重办学行为的短期效应,用诸如英语、计算机考试通过率,以及为促进就业对各种证照考试的鼓励等,来提高社会声誉,赢得学生和家长的青睐。其三,较低的社会认可度制约了通识教育的开展。普通本科院校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良好的社会声誉,而高职院校则相对处于劣势。社会心理对高职院校也极其矛盾,既欣喜它为更多的孩子创造了读大学的机会,又轻视它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但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社会观念的转变,高职院校这种尴尬的处境正在逐渐改变。另一个隐性的劣势则是人文底蕴方面。普通本科院校建校时间较长,师资力量雄厚,人文积淀深厚,高职院校难以望其项背。在这种状况下,高职院校要想赢得社会认同,吸引优质生源,还要走很长一段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与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极其紧密。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进入教育供求市场参与公平竞争,就必须在思想上站在高等教育应有的高度,对社会的人才需求和道德需求负责,关注社会的长期需求,坚持可持续发展。当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通识教育在培养公民素质上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