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向量与解三角形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0/12 9:25: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WORD格式--可编辑--

平面向量与解三角形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 ,每小题 5 分 ,共 5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符合题目要求的 )

,只有一项是

1.设 x, y∈R,向量 a= (x,1), b= (1, y),c=(2,- 4),且 a⊥ c, b∥ c,则 |a+ b|= (

C. 2 5 D. 10 A. 5B. 10

)

uuur uuur uuur 1 uuur

2.在△ ABC 中, N 是 AC 边上一点,且 AN = 2 NC ,P 是 BN 上的一点,若 AP = m AB +

2 uuur

9 AC ,则实数 m 的值为 (

11

)

A. 9 B. 3 C. 1 D. 3

3.已知点

3 A.

→ →

A(- 1, 1), B(1, 2), C(- 2,- 1) , D(3, 4),则向量 AB 在 CD 方向上的投影为

2 2

3 15 B. 2

3 2 3 15

4.在直角坐标系

的可能值个数是 ()

C.- 2 D.- 2

→ →

xOy 中, AB= (2,1) , AC= (3,k),若三角形 ABC 是直角三角形,则 k

A . 1 B. 2C. 3 D . 4

5.已知向量 a 与 b 的夹角为

A .5

120 °, |a|= 3, |a+ b|= 13,则 |b| 等于

D .1

(

).

B . 4 C.3

→ →

6.在四边形 ABCD 中, AC= (1, 2),BD= (- 4, 2),则该四边形的面积为

A. 5

B . 2 5 C. 5 D. 10

=a,

7.如图所示 ,非零向量 =b,且 BC ⊥ OA,C 为垂足 ,若 =λa( λ≠ 则0),λ =( )

2 2 2

8.在△ ABC 中 ,sin A≤ sinB+sin C-sin Bsin C, 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A) ( 0, ]

( )

π 6

(B)[ , π) (C)(0,

π 6

π

]

(D)[

π 3

, π)

3

9.设△ ABC 的内角 A, B,C 所对边分别为 a, b, c.若 b+ c= 2a,3sin A= 5sin B,则角 C=

π

A. 3

B.

D.

→ → →

存在唯一的实数 λ,使得 OC=λOA+ (1- λ)OB成立,此时称实数 λ为 “向量 OC关于 OA和 OB的

3 C. 4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

6

O 为坐标原点,则

A, B, 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的等价条件为

→ →

终点共线分解系数 ”.若已知 P1(3, 1) ,P2(- 1,3),且向量 OP3与向量 a= (1,1) 垂直,则 “向量 OP3

→→

关于 OP1和 OP2的终点共线分解系数 ”为 ()

A .- 3 B. 3 C. 1 D .- 1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 ,每小题 5 分 ,共 25 分 .请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

uur

t 的值为 ________.

uuur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 OA = (- 1, t), OB = (2,2) .若∠ ABO=90°,则实数

1

---

--WORD格式--可编辑--

12.已知 a= (1,2), b= (1, λ),若 a 与 b 的夹角为钝角,则实数 λ的取值范围是 13.已知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14.设 e1,e2 为单位向量,且

→ →

= ________.

2,E 为 CD 的中点,则 AE·BD

π

e1,e2 的夹角为

3

,若 a=e1 + 3e2,b= 2e1,则向量 a 在 b 方向

上的射影为 ________.

15.若非零向量 a,b 满足 |a|= |b|,(2a+ b) ·b= 0,则 a 与 b 的夹角为 ________. 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 6 小题 ,共 75 分 .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 16.已知△ ABC 的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是 A), p= (b- 2,a- 2).

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

a, b,c,设向量 m= (a,b),n= (sin B,sin

(1)若 m∥ n,求证:△ ABC 为等腰三角形;

π

,求△ ABC 的面积.

(2)若 m⊥p,边长 c= 2,角 C= 3

17.在△ ABC 中 ,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已知 sin Asin B+sin Bsin C+cos 2B=1.

(1) 求证 :a,b,c 成等差数列 ;

(2) 若 C=

2π 3

,求

a b

的值 .

18.在△ ABC 中 ,a、b、 c 分别是角 A 、 B 、C 所对的边 ,且 a= c+bcos C.

1 2

2C

(1) 求角 B 的大小 ; (2) 若 S△ABC = 3 ,求 b 的最小值 .

19.在△ ABC 中,角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a, b, c,若 acos

+ ccos

2A

= b.

3

2 2 2

(1) 求证: a, b, c 成等差数列; (2) 若∠ B=60°, b= 4,求△ ABC 的面积.

20.△ ABC 为一个等腰三角形形状的空地 ,腰 AC 的长为 3(百米 ),底 AB 的长为 4( 百米 ).现决

定在空地内筑一条笔直的小路 的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EF(宽度不计 ),将该空地分成一个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面积分别为 S1 和 S2.

,设分成

(1) 若小路一端 E 为 AC 的中点 ,求此时小路的长度 ; (2) 若小路的端点 E、 F 两点分别在两腰上 ,求

S1

的最小值 .

S2

2 cos B cosC 。

cos A 2a ;

21.已知△ ABC 的角 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 足 sin B sin C

a, b, c,且满

sin A

(1)证明: b c

(2)如图,点 O 是△ ABC 外一点,设 OA=2OB =2 ,当 b

AOB (0 ) ,

c 时,求平面四边形 OACB 面积的最最大值。

2

---

--WORD格式--可编辑--

参考答案: 1. B 由题意可知

2x-4= 0,

解得

x= 2,

- 4- 2y= 0,

故 a+ b= (3,- 1), |a+ b|= 10.

uuur 1 uuur

y=- 2.

uuur

1 uuur uuuruuur

2 uuuruuur

2

2.选 B

如图,因为 AN = 2 NC ,所以 AN = 3 AC , AP = m AB + 9 AC = m AB + 3

uuur

m+ 2

= 1,所以 m= 1

.

AN ,因为 B, P, N 三点共线,所以

3 3

→ →

→ → 3. A 解析

AB= (2, 1), CD= (5, 5) ,所以 AB在 CD 方向上的投

.

→ →

4. B 解析: .若∠ A→ →= 90°,则 AB ·AC→= 6+ k= 0, k=- 6;

→ →

若∠ B= 90°,则→ → AB·BC= AB·(AC-AB )= 0, 6+ k- 5= 0, k=- 1;

→ → ·(AB-AC)→ 2

若∠ C=90°,则 AC·CB= AC =0, k - k+ 3= 0 无解. ∴综上, k 可能取- 6,- 1 两个数.故选 B. 5. B 解析 向量 a 与 b 的夹角为

120 °, |a|= 3, |a+ b|= 13,

则 a·b=|a||b| cos· 120 °=- |b|, |a3+ b| = |a|

2

+2 2a·b+|b| .

2

2

2

所以 13= 9- 3|b|+ |b|,则 |b|=- 1(舍去 )或 |b|= 4. → →

→ →

6. C 解析 因为 AC ·BD =0,所以 AC⊥ BD .

故四边形 ABCD 的面积

S=1 |AC||BD |→ → =1

× 5×2 5=5.

2

2 7. A【解析】 . ⊥

,即 ⊥ ,所以 (

-2

) · =0, 所以 | |- · =0,

2

2

即 λ|a| -λ a· b=0,又λ≠解0,得 λ= .

2

2

2 2 2 2

8 C.解析 : 根据正弦定理b ,由 sin A≤ sinB+sin C-sin Bsin C 得 a ≤b+c -bc, 根据余弦定理 cos A=

2

c2 a2

≥ bc = 1 ,

2bc 2bc 2

又∵ 0

3

9. B 【解析】 5 由 3sin A7

= 5sin B,得 3a= 5b.又因为 b+ c= 2a,

所以 a= 3b, c=3b,

2

2

22

2b

5

2

7 + b -

所以 cos C=

a + b - c

3 b

=-

1

.因为 C∈ (0, π),所以 C2π

2ab

= 3

2× b5

×b

2

3.

3

10. D. 解析:设→→ OP3= (x, y),则由 OP3⊥ a 知 x+ y= 0,于是 OP3=(x,- x),

设 OP3= λOP1+ (1- λ)OP2, (x,- x)= λ(3,1) +(1- λ)(- 1,3)= (4λ- 1,3- 2λ).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