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第二十九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6 5:48: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教学质量评估试卷

历 史

(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两部分,满分100分。

2、全卷共有试题卷4页,答题卷2页。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A.长安 B.洛阳 C.涿郡 D.余杭 2.最终结束南北朝对峙的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的历史事件

A.外戚杨坚掌握北周大全权 B.581年,杨坚建立隋朝 C.589年,隋灭陈 D.隋朝定都长安 3.下列材料的内容与哪位皇帝有关 摘要一 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摘要二 历史上称他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A.秦始皇 B.唐太宗 C.武则天 D.隋炀帝 4.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A.契丹萧太后 B.慈禧太后 C.武则天 D.吕后 5.唐朝长安城内繁华的商业区叫做

A.坊 B.市 C.瓦肆 D.勾栏 6.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它的废除是在

A.宋朝末年 B.元朝末年 C.明朝末年 D.清朝末年 7.“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首诗反映了

A.唐太宗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许多贤才为他所用,一直到头发花白 B.贞观年间,进士科录取率极低,不少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考中 C.唐太宗将诗词作为考试内容,许多考生为作诗熬白了头发 D.唐太宗设立武举考试,许多英雄为此奋斗终生 8.唐朝初年,下列名称中还未出现的是

A.回鹘 B.匈奴 C.吐蕃 D.突厥 9.唐太宗在今新疆地区设立的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A.北庭都护府 B.西域都护府 C.安西都护府 D.新疆行省 10、今天的印度半岛在唐朝时被称为

A.波斯 B.大食 C.大秦 D.天竺 11.下列是对鉴真和玄奘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他们都是唐朝僧人

B.他们都在对外交往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C.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都是为了向所到国家传播佛学

D.他们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12.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诗圣”之手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3.提倡诗歌要更多地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的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安石 14.融合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的书法是

A.隋朝的书法 B.唐朝的书法 C.北宋的书法 D.元朝的书法 15.我们要加大对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力度,这是因为

A.里面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壁画和大量佛经、文书 B.里面有大量的碑刻书法 C.它的建筑具有独创风格

D.大部分洞窟是南北朝时期开凿的,年代久远 16.建立辽国的是

A.元昊 B.完颜阿骨打 C.铁木真 D.耶律阿保机 17.北宋与南宋的关系类似于

A.西周与东周 B.西汉与东汉 C.西晋与东晋 D.东魏与西魏 18.1005年,达成澶渊之盟的双方是

A.辽与西夏 B.辽与南宋 C.辽与金 D.辽与北宋 19.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A.地方军阀割据 B.南北政权对峙 C.民族政权并立 D.战乱长期不息 20.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的是

A.《唐本草》 B.《金刚经》 C.《黄帝内经》 D.《大唐西域记》

二、辨析题(本大题有4小题,共18分。其中第21、22小题各3分,第23、24小题各6分。

请写出试题中错误的史实或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21.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了大运河。

错误: 理由:

22.南宋都城东京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

错误: 理由:

23.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的吐蕃人是维吾尔族的祖先。7世纪前期,他们的杰出赞普尺带

珠丹统一青藏高原,开始了与唐朝的友好关系。 错误: 理由: 错误: 理由:

24.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洛阳桥,以及唐朝印制

的、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活字印刷品——《金刚经》,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博大精深。

错误: 理由: 错误: 理由: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25小题9分,第26小题5分,第27小题6分,共20分)

25.阅读下列材料: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镐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 请回答:

⑴这几首诗出自谁的哪一首诗作?(2分)

⑵“开元”是哪个皇帝的年号?(2分)

⑶这首诗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1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4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⑴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是什么生产工具?是哪个朝代创制的?(3分)

⑵材料二中的生产工具有什么样的好处?(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⑴这是哪位皇帝说的话?(1分)他说此话的用意是什么?(1分)

⑵你能否举出历史上“水能覆舟”的两个例子?(2分)

⑶简要概述他统治期间,“黎庶”的生产和生活状况。(2分)

四、综合题(本大题有2小题,第28小题10分,第29小题12分,共2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