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复习资料(2015)(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4 8:31: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济南大学基础工程复习资料(2015)

一、选择题

1. 下基础形式中不需要按刚性角要求设计的是( D )。

A. 墙下混凝土条形基础 B. 墙下条形砖基础 C. 毛石基础 D.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2. 以下属于扩展基础的是( A )。

A.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B. 墙下混凝土条形基础 C. 毛石基础 D. 墙下条形砖基础 3. 以下不属于浅基础型式的是( D )。 A. 柱下条形基础 B. 筏板基础 C. 柱下独立基础 D. 沉井 4. 柱下独立基础发生冲切破坏是由于( A )。

A. 柱周边基础高度不足 B. 地基承载力不足 C. 基底面积过小 D. 基础材料抗压强度不足 5. 无筋扩展基础的高度由(A)确定。

A. 刚性角 B. 扩散角 C. 抗剪强度验算 D. 抗冲切破坏强度验算

6. 在计算( C )时采用地基净反力

A. 基础底面尺寸 B.验算地基承载力 C. 基础底板配筋 D. 地基变形

7. 一条形基础宽度为b,设计地面处竖向轴压荷载标准值为F,地基土的重度为γ,基础埋

深为d。基底压力P = (B).

F20FFF(?)d??d??d?20d?A. b B .b C.b D. b

8. 不同结构的地基变形由不同的变形特征值控制,下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 框架结构应由相邻柱基的沉降差控制 B. 高耸结构应由倾斜控制 C. 砌体承重结构应由局部倾斜控制 D. 单层排架结构应由倾斜控制

9. 按地基压力扩散角的概念计算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时以(A )为前提条件。 A. 基础底面处传至软卧层顶面处的总附加压力在扩散前后数值不变 B. 附加压力在传递过程中数值不变

C. 基础底面处和软卧层顶面处的总压力在扩散后减小 D. 基础底面处和软卧层顶面处的总压力在扩散后增大 10. 对于四层框架结构,地基表层土存在4m厚的“硬壳层”,其下卧层上的承载力明显

低于“硬壳层”承载力。下列基础形式中较为合适的是(B)。 A 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 B 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 C 灰士基础 D 砖基础 11. 持力层下有软弱下卧层,为减小由上部结构传至软弱下卧层表面的竖向应力,应

( B )。

A 加大基础埋深,减小基础底面积 B 减小基础埋深,加大基础底面积 C 加大基础埋深,加大基础底面积 D 减小基础埋深,减小基础底面积

12.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所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D )。 A. 不能低于柱混凝土强度等级 B. 无限制

C. 不应低于C25 D. 不应低于C20

13. 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底板配筋的设计截面位置选在( D )处。 A. 基础对称轴 B. 过墙形心 C. 基础边缘处 D. 墙边截面处 14. 在计算( A )时,不采用地基净反力。 A. 基础底面尺寸 B. 基础高度 C. 基础配筋 D. 基础控制截面的弯距和剪力 15. 在压缩层范围内上下土层由Es1和Es2两种不同压缩性土层组成,若Es1>Es2,为了减少

计算沉降,基础埋置深度应该如何确定为好( B )。 A. 基础埋置深度深一点好 B. 基础埋置深度浅一点好 C. 附加应力分布与模量无关,故埋置深度不考虑E的影响 D. 基础埋置深度远离地下水 16. 以下桩的名称中,未表明桩的功能的是(A )。 A.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 B. 承压桩 C. 抗拔桩 D. 横向受荷桩

17. 某桩长15m,在桩顶竖向荷载Q作用下,测得其轴力分布图。已知N0 = 1000 kN,N15

= 1200 kN, Nmax在8m处且Nmax = 2000 kN,则桩的正摩阻力累计值Qs=(A)kN。 A. 800 B. 1000 C. 2000 D. 2400 18. 某桩长16m,在桩顶竖向荷载Q作用下,测得其轴力分布图。已知N0 = 1000 kN,N16=

1200 kN, Nmax在10m处且Nmax = 2000 kN,则中性点在桩顶下 ( C )处。 A. 0米 B. 8米 C.10米 D. 16米 19. 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是按( C )进行分类的。 A. 荷载的性质与大小 B. 桩的成型方法 C. 荷载的传递方式 D. 桩的截面尺寸 20. 其他条件相同,桩侧产生负摩阻力将( C )承压桩的竖向承载力。 A. 肯定增加 B. 不会减少 C. 降低 D. 有可能增加 21. 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为( A )级。 A. 甲级、乙级、丙级 B. 一级、二级、三级

C. 甲级、乙级、丙级、丁级 D.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22. 按照《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可不作沉降验算的基础是(C)。 A. 部分甲级及所有乙、丙级建筑物 B. 部分乙级及所有丙级建筑物 C. 部分丙级建筑物 D. 所有丙级建筑物 23. 属非挤土桩的是(B )。

A.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B.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C. 钻孔灌注桩 D. 沉管灌注桩 24. 摩擦型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桩身直径的(B)倍

A. 2倍 B. 3倍 C.4倍 D.没有最小间距要求。 25. 下列哪几条是减少建筑物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有效措施?( A,B,D ) A.调整各部分的荷载分布、基础宽度或埋置深度

B.采用覆土少、自重轻的基础型式或采用轻质材料作回填土 C.加大建筑物的层高和柱网尺寸 D.设置地下室和半地下室

26. 矩形截面柱的矩形扩展基础,应验算哪些截面处的受冲切承载力?(B,D )

A.柱子中心线处 B.柱子与基础交接处 C.基础底面钢筋面积变化处 D.基础变阶处 27. 在用换填法处理地基时,垫层厚度确定的依据是( C )。 A. 垫层土的承载力 B. 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 C. 下卧层土的承载力 D. 垫层底面处土的附加应力

28. 预压法分为加载预压法和真空预压法两类,适于处理以下( C )类地基土。

A. 湿陷性黄土 B. 非饱和粘性土 C. 淤泥质土 D. 砂土 29. 地基基础设计中对地基条件的要求不包括(D)。 A. 地基土的类别、特殊岩土对地基的影响 B.土层分布和地下水情况

C.拟建建筑物周围及地下水的情况 D.建筑物的荷载大小和分布

二、名词解释

1. 地基:直接承受建筑物荷载影响的地层称为地基。

2. 天然地基:未加处理就可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基称为天然地基。

3. 人工地基:软弱、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需进行加固处理的地基成为人工地基。 4. 基础:是将建筑物承受的各种荷载传递给地基上的实体结构。。

5. 刚性基础:指抗压性能较好,而抗拉、抗剪性能较差的材料建造的基础。 6. 柔性基础:用钢筋混凝土修建的基础。

7. 基础埋置深度:一般指基础底面到室外设计底面的距离(d不应浅于0.5米) 8. 持力层:直接支承基础的土层。其下的土层为下卧层。

9. 相对刚度:在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下“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之间的

刚度比。

10. 群桩基础:由2根以上的基桩组成的桩基础。

11. 复合地基: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

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加固区是由基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

12. 单桩的竖向承载力:指单桩在树下是竖向荷载作用下,桩土共同工作,地基土和桩身

的强度和稳定性得到保证,沉降变形在容许范围内时所承担的最大荷载值。

13. 预压法:预压法是在建筑物建造以前,在建筑场地进行加载预压,使地基的固结沉降

基本完成和提高地基土强度的方法。

14. 湿陷性黄土:黄土和黄土状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结构迅速破坏,产生显

著下沉的黄土。

15. 非湿陷性黄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无显著附加下沉的黄土。 16. 湿陷起始压力:湿陷性黄土在某一压力下浸水后开始出现湿陷现象时的压力。 17. 三七灰土:三分石灰和七分粘性土拌匀后分层夯实。

18. 群桩效应:指群桩基础收竖向荷载作用后,由于承台、桩、地基土的相互作用,使其

桩端阻力、桩侧阻力、沉降的性状发生变化而与单桩明显不同,承载力往往不等于各单桩之和,沉降量则大于单桩的沉降量。

19. 桩侧负摩阻力:当桩周土层相对于桩侧向下位移时,桩侧摩阻力方向向下,称为负摩

阻力。 20. 刚性角:刚性基础的宽度大小应能使所产生的基础截面弯曲,拉应力和剪应力不超过

基础材料的强度极值,从而得到墩台边缘处的垂线与基底边缘的连线间的最大夹角。

三、简答题:

1. 地基处理的重要性及地基失事的影响:基础工程属于底下隐蔽工程,它的勘察、设计和施

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一旦地基基础发生事故,补救非常困难,财力花费大,有些几乎无法补救。

2. 地基基础工程问题的主要类型有:①由于地基基础问题引起的上部结构倾斜、墙体破坏②

基础自身的破坏③地基承载力不足发生整体滑动破坏或沉降量过大④边坡散失稳定性⑤其他特殊不良地质条件引起的地基失效。

3. 为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在地基基础设计中必须满足:①作用于地基上的荷载

效应(基底压应力)不得超过地基的容许承载力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保证建筑物不因地基承载力不足造成整体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具有足够的防止整体破坏的安全储备。②基础沉降不得超过地基变形容许值,保证建筑物不因地基变形而损坏或影响其正常使用。③挡土墙、边坡以及地基基础具有足够的防止失稳破坏的安全储备。 4. 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①地基基础应具有足够的安全度,防止地基土体强度破坏及散

失稳定性②应进行必要的地基变形计算,使之不超过规定的地基变形允许值,以免引起基础和上部结构的损伤或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③基础的材料形式,构造和尺寸,除应能适应上部结构,符合使用要求,满足上述地基承载力,稳定性和变形要求外,还应满足基础的结构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的要求。

5.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的内容和一般步骤:①充分掌握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地质勘查资料②选择基础类型和平面布置方案③确定地基治理层和基础埋置深度④确定地基承载力⑤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尺寸⑥进行必要的地基稳定性和地基变形计算⑦进行基础结构设计⑧绘制基础施工详图。

6. 在成层的地基中,有时在持力层以下有高压缩性的土层,将此土称为软弱下卧层。满足

软弱下卧层验算的要求实质上也就是保证了上部持力层将不发生冲剪破坏。 7. 基础埋深的选择主要考虑的因素:1)建筑结构条件与场地环境条件;2)工程地质条件;3)

水文地质条件;4)地基冻融条件。

8. 按荷载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方法:①当载荷试验P—S曲线上有明显的比例极限

时,去该比例极限所对应的荷载值P1②当极限荷载Pu确定,且Pu<2PL时,取荷载极限值Pu的一半③不能按上述两种方法确定时,对低压缩性土和砂土,可取S/b=0.01—0.015所对应的荷载值,但其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量的一半。 9. 为什么要验算软弱下卧层的强度:满足软弱下卧层验算的要求实质上也就是保证了上覆持力层就爱那个不发生冲剪破坏。如果软弱下卧层不满足要求,应考虑增大基础底面积或改变基础埋深,甚至改用地基处理或深基础设计的地基基础方案。

10. 减轻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措施:答:减轻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通常有:采用桩基础

或其他深基础,以减轻地基总沉降量,对地基进行处理,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压缩模量。在建筑、结构和施工中采取措施,具体说来,建筑措施主要有:建筑物的体形力求简单、增强结构的整体刚度、设置沉降缝、与相邻建筑物基础保持合适的净距、调整某些设计标高以防止过大的建筑物沉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等。结构措施主要有:设置圈梁.选用合适的结构形式,减轻建筑物和基础的自重,减小或调整基底附加压力,加强基础刚度。施工措施主要有:先建重(高)建筑、后建轻(低 〕 建筑的程序.建筑物施工前使地基预先沉降,注意沉桩、降水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基坑开挖坑底土的保护。 11. 沉降缝的位置选择:①平面形式复杂的建筑物的转折部位②建筑物的高度或荷载突变处③

长高比较大的建筑物适当部位④地基土压缩性显著变化处⑤建筑结构类型不同处⑥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12. 相邻房屋的影响主要发生在:①同期建造的两相邻建筑物之间的影响②原有建筑物受邻近

新建重型或高层建筑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