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教案(下)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4 16:19: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精品课件!《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教案(下)

古代汉语教案(下)

教学具体实施方案

第一讲

一、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五章 实词和句法:古汉语被动句(2学时) 二、授课类别:理论课 三、教学目的及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古汉语被动句的各种句型,培养学生辨别、翻译古汉语被动句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提要

三、古汉语被动句

古代汉语被动句有六种常见句式,分别是“于”字句、“为”字句、“见”字句、“被”字句、“为……所……”式、“见……于……”式。其中前面四种是基本句式,后面两种由基本句式发展而来。

(一)概念上表被动的句子

在句法结构上同表示主动的句子在形式上没有区别的表示被动的句子,就是概念上表被动的句子。如:(例见教材301页)。这类句子虽然表示被动意义,但由于没有形式标志,所以不是被动句。如:

①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左传·齐桓公伐楚) ②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郑伯克段于鄢) (二)“于”字被动句

①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孙子兵法·行军) [去掉“于”,变为主动句,

意思也完全相反了。]

“于”字被动句被取代,是因为“于”字表示被动外,还可以引进处所、时间等:

1 / 37

精品课件!《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教案(下)

①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孟子·梁惠

王上) [经过历史考察,知“败于齐”“辱于楚”中“于”表被动;而“西丧地于秦七百里”意思为“西面丢失七百里地给秦国”,非被动。] (三)“为”字被动句

“为”字被动句被取代,是因为“为”字表义复杂,易产生歧义:

①若民不为己用,不为己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荀子·君道) ②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起义) (四)“见”字被动句

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五) “被”字被动句

被:寝衣(被盖) 遭受 被动 覆盖

①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战国策·冯諼) [动词性强,带名词性宾语] ②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韩非子·五蠹) [廉:正直。带动词性宾语] 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史记·屈原列传) [表被动明显,但仅放在动词前] ④臣被尚书召问。(蔡邕《被收时表》) [完全被动句,引进主动者] (六)复合被动句

①烈士为天下见善矣,未足以活身。(庄子·至乐) [刚勇之士被天下人称赞,却不

能因此使自己活下来。用“为……见”式。]

②圣者忧世,周流四方,犹为退士所见讥弹(指责)。(抱朴子外篇·正郭)[讥弹:指责。用“为……所见”式。]

以下两例貌似复合被动句而其实不是:

2 / 37

精品课件!《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教案(下)

③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墨子·公输) [为何不向大王引见我?] ④人主见弄于股掌之上,而莫之知恶。(汉徐干《七喻》)[君王在股掌上玩弄他] 五、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办法 重点:被动句的基本句式;复合被动句。

处理办法:复合被动句虽然在正统文言文中少见,但对阅读接近口语的古代文献很有帮助,应当让学生在熟悉被动句基本句式的基础上,类推识别各种复合被动句。 第二讲

一、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实词和句法:古汉语特殊句式(一)(2学时) 二、授课类别:理论课 三、教学目的及要求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汉语特殊句式的结构,重点理解并熟练掌握最常见的三种宾语前置句。

四、教学内容提要

四、古汉语特殊句式

词序是汉语的重要表达手段之一。汉语是一种没有词形变化的语言,词语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主要靠词语的组合顺序来表现。无论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充当句子成分的词语在句中的次序是比较固定的。在古代汉语中,有少数特殊的词序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这些特殊的词序实际上只存在于先秦以前的上古汉语里,到汉代就已经从口语中逐渐消失,但由于一些写文章的人习惯于仿古,因此在历代的古文中常常出现,了解这些特殊词序,对阅读古文是很有帮助的。

(一)宾语前置句: 这是古代汉语中主要的特殊词序。 1、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句

疑问代词无论是作动词的宾语,还是作介词的宾语,一般都要前置,这条规则在先秦是

3 /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