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A1课程教学大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3:23: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大学物理A1》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英文):大学物理A1 college physics A1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72/5/4.5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 授课时间:一(3-4)、五(5-7)/1-15周 授课对象:2016电子1、2班 开课学院: 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职称:李洪涛/副教授 联系电话:22861268 Email:liht@dgut.edu.cn 课程类别(必修/选修): 必修 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24 授课地点:7B207、7B207(物理实验室)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1、每次上课的课前、课间和课后,采用一对一的问答方式;2、每次发放作业时,采用集中讲解方式。3、周一至周五上班时间无课时,8B220 使用教材:《大学物理学》,赵近芳 王登龙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4版) 教学参考资料: 1、《物理学原理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马文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三版) 2、《普通物理学》,程守洙,江之永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第六版) 3、《物理学教程》,马文蔚 周雨青,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 ) 闭卷( √ ) 课程论文( ) 其它( ) 课程简介: 以力学基础、热学基础及狭义相对论基础为内容的大学物理A1课程,是我校电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物理A1在为学生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知识基础,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探索精神, 以及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严谨的治学态度、活跃的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和适应科技发展的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支撑学生核心能力达成(可多选,):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大学物理A1的学习,□①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质点运动的描述与分析方法、质□②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③具有健全人格、健康体魄和良好的人文素点动力学的主要规律及其运用、刚体定轴转动的描养; 述及其动力学规律与分析方法、狭义相对论中的时□④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空关系与质速关系、振动和波动运动学与动力学规■⑤具有信息获取、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律及运用、气体动理论的基本思想与运用、热力学力; 第一定律与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运用;理解其基本■⑥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一定的跨学科知识;□⑦具有较强的解决产业行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各种分析方法的特点和适用■⑧具有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范围;具有较广阔的系统分析和求解思路以及较熟□⑨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合作的能力。 练的求解技能和运算熟练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大学物理A1的力学、狭义相对论、振动与波、气体动理论及热力学基础等内容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和分析方法得到一定的训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以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观和方法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作为一个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理论教学进程 周次 1 2 3 教学主题 运动的描述与相关物理量,相对运动 牛顿定律,动量及守恒定律 机械能及守恒定律,刚体的定轴转动 角动量及其守恒定4 律,力矩的功及转动动能定理 5 6 7 8 9 10 11 12 13 狭义相对论的产生背景及其基本原理 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 相对论动力学 振动的描述及旋转矢量 振动的合成与振动的能量 波的描述与波函数 五一节放假 波的干涉 多谱勒效应,理想气体压强公式与能均分定理 14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与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过程与热力学第二定律 合计: 5 5 2 2 2 2 2 2 2 2 5 教学时长 5 5 5 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要求 掌握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及圆周运动中角量的表示;理解相对运动 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掌握动量概念及相关定理与定律 掌握动能、势能等概念及相关定理与定律;理解力矩与转动惯量 掌握角动量守恒定恒定律的应用;理解刚体定轴转动时动能与功的计算方法 了解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掌握洛仑兹坐标变换 理解相对性的含义,掌握相关计算公式 掌握狭义相对论中质量和速度的关系、质量和能量的关系 理解谐振方程及描述振动物理量,掌握谐振的几何表示方法 理解谐振的能量表示;掌握谐振的合成方法 波的描述与波函数 掌握波的相干条件 掌握多普勒频移公式;理解从微观决定宏观的相关理论,掌握能均分定理的运用 了解速率分布函数及含义,掌握等值过程及绝热过程中功、热、能的计算 2 48 循环与热力学第二定律 课堂教学 C5、C6、C8 课堂教学 C5、C6、C8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 C5、C6、C8 C5、C6、C8 C5、C6、C8 C5、C6、C8 C5、C6、C8 课堂教学 教学方式 核心能力支撑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 C5、C6、C8 C5、C6、C8 C5、C6、C8 C5、C6、C8 课堂教学 C5、C6、C8 C5、C6、C8 课堂教学 C5、C6、C8 C5、C6、C8 15 实践教学进程 周次 5 6 7 8 9 10 11 12 实验项目名称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 用超声波测量声速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 惯性称 倾斜气垫导轨滑块运动的研究 稳态法测量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 合计: 考核内容 阶段考试(闭卷) 学时 3 3 3 3 3 3 3 3 24 重点与难点 几种常用的误差处理方法 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有效数字及误差处理 用转动定律测转动惯量的方法 A验证B声速测量方法 热力学系统状态参数的测量 秤台简谐振动条件及规律 倾斜气垫导轨上滑块的运动规律 用散热速率求热传导系数的实验方法 评价标准 1、 评价标准:试卷参考解答。 2、 要求:按知识单元进行3次阶段考试, 能灵活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和方法进行求解,独立、按时完成题目的解答。 1、评价标准:参考解答。 试验(实操) 2、要求:理解掌握所有的试验。但凡实验考核不及格或有实验缺做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 1、评价标准:作业只登记不批改,对问题多的题目进行讲解;作业与考勤 考勤采用抽查方式,1次缺勤扣1分。 2、要求:超过三次缺勤,不能参加期末考试。 1、评价标准:试卷参考解答。 期末考试(闭卷) 2. 要求:能灵活运用所学信号与系统知识和方法进行求解,独立、按时完成考试。 50% 5% 15% 30%(每次10%) A验证 D实验 A验证 D实验 A验证 D实验 综合 A验证 D实验 D实验 A验证 D实验 A验证 D实验 C5、C6、C8 C5、C6、C8 C5、C6、C8 C5、C6、C8 C5、C6、C8 C5、C6、C8 C5、C6、C8 权重 实验项目类型 教学方式 核心能力支撑 课堂教学 C5 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系(专业)课程委员会审查意见: 我系(专业)课程委员会已对本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审查,同意执行。 系(专业)课程委员会主任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