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20 4:53: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江西省上饶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语文第七次周周练试
题(特长班)
完成时间:4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80分,每题5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选择下划线字注音都对的一组。( ) A.寥落(liào ) 黯然(àn) 攒射(cuán ) 喋血(dié) B.浸渍(zì ) 噩耗(è) 不惮(dàn) 立仆(pū )
C.菲薄(fēi ) 踌躇(chóu chù ) 血痕(hén) 赁屋(lìng ) D.长歌当哭(dàng) 殒身不恤(xù ) 桀骜(jié’áo) 屠戮(lù ) 2.下面下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造化(指自然界) 攒射(聚拢) B.广有羽翼(鸟的翅膀,这里指帮凶) 不惮(怕) C.殒身不恤(顾虑) 寥落(稀少) D.喋血(血流出来的样子) 长歌当哭(正当) 3.对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A.对比 设问 顶真 对偶 B.对偶反问 间隔反复 对比 C.对比 反问 顶真 对比 D.对偶反问 连续反复 对比 4.选出对标点运用分析有误的一项( ) ①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 ②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③但段政府就有令,说他们是“暴徒”!
④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A.①句引用了原文,但“亲族”“师友”后面的逗号,今应点为顿号。 B.②句“但是,现在,”所使用的逗号也可以不用,作者使用它有强调悲愤心情的作用。 C.③句中的引号,既表明是引用某人原话,又表示作者对这种作法的否定。
D.④句中的分号用在并列句的分句之间,它与句中逗号同一个级别,表示句中停顿。 5.本课的一、二部分直接表明了写作本文的缘故。结合全文,选出概括最准确的一项( )
A.安慰自己,告慰生者,揭露敌人,教育群众。 B.祭奠烈士,告慰战友,揭露敌人,唤醒民众。 C.抒悲愤,慰战友,斥当局,驳流言。 D.祭烈士,励猛士,醒庸人。
6.文中引用陶潜《挽歌》的目的是( ) A.批评庸人,表在对庸人的不满。 B.给烈士亲属以安慰。
C.有青山埋忠魂之意,寄托了作者牢记死者遗愿,死者当与青山同在的深挚感情。 D.表达了作者反对徒手请愿,对无谓牺牲的遗憾。 7.“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哪怕希望是微茫的,真正的革命志士也会勇敢地前进。 B.即使是苟且偷生的人,也会从这流血事件中看到希望。 C.苟活者不应该悲观,因为有真的猛士在为希望战斗。
D.这句话,十分恰当地评价了“三·一八”死难烈士对未来的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后答题。
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8.本段文字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 A.举例论证 B.对比论证 C.比喻论证 D.类比论证 9.“其”指代的是( )
A.煤的形成 B.大量木材
C.结果却只是一小块 D.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 10.鲁迅先生对徒手请愿的态度是( ) A.赞成 B.不赞成
C.认为有可取之处 D.指出其消极的方面 阅读下面的文字后答题。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 11.下面是对“惨象”和“流言”所指的具体内容的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 A.“惨象”指: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流言”指:说她们是“暴徒”。 B.“惨象”指: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流言”指:说她们是“暴徒”。 C.“惨象”指: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流言”指: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D.“惨象”指: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流言”指: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12.“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这个“缘由”是指(多项)( ) A.反动政府的残酷镇压。 B.“庸人”特别容易忘却历史,他们苟且偷生。
C.死难者的亲戚、师友、爱人也只是沉浸在悲痛之中。
D.走狗文人的造谣诬蔑。 13.“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其无话可说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流言的卑鄙无耻使作者无话可说。 B.因为愤怒到了极点,所以无话可说。 C.惨象使作者过分忧伤,因而无话可说。 D.反动派的残忍使作者无话可说。
14.作者在文中对这两种谬论都给予了反驳。反驳这两种谬论的有关句子是( ) A.驳“暴徒”的句子是:“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驳“利用”的句子是:“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B.驳“暴徒”的句子是:“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驳“利用”的句子是:“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C.驳“暴徒”的句子是:“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驳“利用”的句子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D.驳“暴徒”的句子是:“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驳“利用”的句子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二、默写题(共10分,每空1分)
1、真的猛士, , 。 2、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 。 3、复为慷慨羽声, , 。 4、子曰:“知者乐水, 。知者动, 。”
5、子曰:“老者安之, , 。” 三、小作文(20分)
读完《记念刘和珍君》,你一定有许多的感想,请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个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
①我与刘和珍比青春 ②鲁迅与我们同在 ③青山处处有忠魂 ④我们觉醒了吗?